小浪底引黄工程变质岩洞段施工突涌水地质原因分析及处理

2019-04-08 09:24:52刘军伟
山西水利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变质岩洞段小浪底

刘军伟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山西省小浪底引黄工程从垣曲县境内黄河小浪底水库取水,向北西经隧洞引水至运城盆地涑水河流域,引水干线隧洞长约60 km,起点为小浪底库区左岸取水口,终点为吕庄水库,洞径5 m。在引水干线隧洞中段跨中条山,围岩为太古界变质岩,隧洞施工采用钻爆法,施工过程中发生突涌水问题。

1 隧洞地质条件

引水干线隧洞走向为N48°~56°W,隧洞桩号33+000—47+150 段围岩为太古界涑水群变质岩,洞底高程485 m,隧洞最大埋深840 m。

本段洞线横跨中条山山脉,山脉总体走向N40°~60°E,其为涑水河与板涧河、后川河的地形分水岭。隧洞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分水岭最高点位于桩号38+200段,地面高程1 330 m,两侧地形逐渐降低,地面高程630~850 m。属构造剥蚀中山区,地表植被茂密。

该段隧洞位于尖山向斜的北西翼,主要为单斜岩层,地层岩性为太古界涑水群卫家岭组(Asw)和小岭组(Asx)黑云斜长(二长)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夹斜长角闪岩等,岩性较硬,多属坚硬岩。岩层及片麻理产状为N10°~35°W,在孔深260 m、400 m 段分别揭露一组裂隙,裂隙两侧岩体完整,裂隙内分布承压水。其中孔深260 段承压水孔口涌水量在35 m3/h,孔深400 m 以上段孔口涌水量在60 m3/h,承压水头高出孔口约6 m。隧洞开挖即揭露此类地下水。

本段隧洞为深埋隧洞,洞内揭露的地下水为深部的上述构造裂隙水。洞线跨越中条山山脉地形分水岭,洞轴线与地下水径流方向基本一致,由于中条山分水岭北侧地下水总体向北西方向径流排泄,南侧地下水总体向南东方向径流排泄,构造裂隙走向和侵入岩脉、岩墙多呈北东向,与地下水径流方向近垂直(图1),而岩脉和构造裂隙两侧完整岩体透水性微弱,在地下水径流排泄方向起到阻隔作用,使深部的构造裂隙水往往具有承压性。故在洞内施工开挖完整基岩洞段时干燥无水,当开挖过程中遇到构造裂隙、贯通性节理裂隙或侵入接触带时,揭露线状或带状富水带,其与洞轴线大角度相较,从而产生突涌水现象。此类地层深部岩体总体完整性好,地下水仅贮存于构造裂隙带中,裂隙带两侧透水性微弱,富水性不均性,是产生大多数洞段开挖干燥无水,揭露裂隙带就产生突涌水的原因所在。

图1 洞内超前地质预报结构面波形图

2 洞内突涌水处理措施

由于该隧洞为深埋隧洞,结合本区段地下水富水特征,施工过程中采取“堵排结合,以堵为主”的处理措施。

第一,对已开挖产生突涌水段,进行两阶段钻孔注浆封堵,一阶段进行Ⅰ序全断面钻孔注浆堵水,注浆孔间排距均为1.0 m,纵向梅花型布置,钻孔直径Φ42 mm、深度5 m;第二阶段在集中涌水部位周边2 m 范围内布设Ⅱ序加密注浆孔,间排距0.5 m。注浆材料采用1∶1 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压力1.5 MPa。

第二,对未开挖洞段,结合前期地质勘察资料,采用地质与物探、钻探相结合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建立宏观地质分析、中长距离超前探测、短距离超前探测三级预报预警机制,提前采取防范措施。施工过程中首先使用TSP 地震波结合红外探水仪对前方进行探测,接近探测异常洞段时进行超前水平钻孔,超前钻孔可以起到探测验证和提前倒排水及泄水压作用,并根据超前探测情况采取相应的工程防范处理措施。

该隧洞在后续施工开挖中,采用上述施工管理方法及措施,有效预防并处理了洞内突涌水问题,降低了洞内施工安全威胁,取得了理想效果。目前隧洞已顺利完成施工。

3 结语

变质岩类基岩裂隙水一般贮存于浅部风化带内,非可溶岩深部岩体透水性较弱,故在北方变质岩山区找水难度较大,尤其在完整性好的片麻岩、混合花岗岩等变质岩区,多认为是贫水区或无水区。通过本工程深埋隧洞施工开挖情况可知,在构造裂隙发育,且降雨较多、地表水丰富、入渗补给面积大的区域,总体较完整的深部变质岩构造裂隙水也具有一定的富水性,且多具有承压性。在类似区域地下工程施工开挖时应引起注意,同时也为类似地区地下水开采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变质岩洞段小浪底
乌斯通沟水库导流洞偏压洞段埋藏式锚筋桩的应用
滇中引水工程隧洞施工技术研究
珠江水运(2021年19期)2021-11-08 11:14:26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探明全球最大的变质岩凝析气田
矿产勘查(2020年5期)2020-12-19 18:25:11
隧洞变形洞段处理方案结构复核分析与研究
黄河上的小浪底
中国三峡(2018年1期)2018-03-08 05:29:39
乍得Bongor盆地基底变质岩岩石及地化特征
录井工程(2017年1期)2017-07-31 17:44:42
小浪底引黄工程干线1#隧洞涌水量预测
基于ANSYS的高温隧洞洞段温度场仿真分析
皖大别山区滑坡的形成机理和防治措施
吾别西
中华奇石(2015年12期)2015-07-09 18: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