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波,吴纬地,刘伦斌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222)
“一带一路”倡议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建设是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拓展对外贸易和投资,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自贸区建设,都是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是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天津自贸区作为北方最大的自贸区,是承载京津冀协同发展、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而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区建设,为金融创新发展和金融职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天津高校在推动金融职业人才培养,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要勇于担当,有更大作为。本文从供需视角出发,对未来几年天津自贸区金融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并从高校毕业生渠道层面,比较了天津本地和外地高校的金融人才供给效应,以期解决自贸区金融人才缺口问题,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提供理论参考。
自贸区一般是指以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为目的,在境内关外设定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该区域内的商品生产、流通等活动享受关税优惠和海关特殊监管。设立自贸区是一国扩大对外开放,参与世界市场的重要工具。自贸区可视为推动改革开放的政策试验[1],通过制度创新,对接国际规则,创造良好的贸易和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企业进驻自贸区,开展投资贸易活动。国外企业的驻入,能够实现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溢出;国内企业的参与,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为日后的“走出去”孵化集聚实力。我国从2013年开始设立自贸区,截至目前自贸区数量已达11个,分别分布在上海、天津、广东、福建、重庆、湖北等省市。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深化国际经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的新方略,核心思想是合作共赢,具体内涵是“五通三同”。其主要内容是促进对外贸易的便利化及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产业升级、金融合作等经贸往来。
从经济发展视角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区都以自由贸易为主要内容,通过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是“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是中国资本主动走出国门去扩展国际市场。自贸区是国际合作的“单边开放”,中国可自行制定合作的规则体系,进行制度创新,深化企业改革,对接国际市场;自贸区能够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孵化器。通过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实验推动国内的经济改革;自贸区内企业通过区内的准国际环境培育,能够在成熟时“走出去”。这些均有助于提高“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合作水平。因此,自贸区应有效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宏观战略布局[2],充分发挥战略支点作用。
贸易发展必然产生投资、结算、保险、信用评价、金融监管合作等金融需求。“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资金缺口较大。亚洲开发银行公布的《满足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报告预测,为了消除贫困、促进经济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到2030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总计将超过26万亿美元,每年投资需求将超过1.7万亿美元,是目前8 810亿美元的2倍,这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巨大空间。同时,对外投资必然涉及风险,“一带一路”沿线投资风险的主要特点是风险种类较多,且各种风险交织,组合风险较高[3]。应对风险衍生出保险、人民币结算、融资租赁、保理等金融服务需求。
深化金融改革,实现金融服务便利化也是自贸区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基础和手段。自贸区通过培育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丰富融资手段,实现金融服务便利化。在服务区内贸易的同时,自贸区应鼓励成熟的金融企业“走出去”,建立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在沿线国家开设分支机构,进行金融合作,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化解金融风险。
学者们也从不同视角,分析了金融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陈伟光等[4]比较了金融供需,认为金融服务短缺是制约“一带一路”建设的瓶颈。张红力[5]提出,要积极发挥金融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经验引领、专业引领、模式引领和战略引领四种引领作用。林川等[6]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中金融发挥作用,主要是政策性金融、互联网金融、资本市场、保险服务、亚投行和丝路基金。赵丹妮[7]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科技金融发展模式的创新驱动,并对不同模式进行了比较。刘国斌[8]分析了亚投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金融支撑作用,认为其会助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提高结算、融资、贸易的便利性,带动沿线国家的金融互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天津自贸区有着金融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的先天优势,可以先行先试,经过前期的不断发展,初步形成了融资租赁、保理、跨境人民币结算等特色金融业务。未来应继续探索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金融对接,扩大国际金融合作规模,提升金融监管水平;逐步放松限制,允许和鼓励保险公司、产业基金等金融机构更多地参与海外投资;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提高自贸区金融业务的辐射范围。
“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区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必然转化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从上海经验来看,自贸区建设中的人才需求清单很大程度上突破了高校现有的专业局限,与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将成为自贸区人才需求的共同指向。从天津自贸区协同金融创新的市场需求角度看,最为急需的是金融业务领军人物和经营管理人才、熟悉和掌握国际金融操作规则的高端应用人才、具有扎实的金融专业理论和复合知识结构的研发人才。
王冠凤[9]提出自贸区建设要加强自贸区谈判人才的培养,推行金融人才战略。丰翔等[10]建议优化金融学专业课程结构,构建多层次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雷海波等[11]认为,高校毕业生数量对于区域金融集聚有重要影响。天津自贸区的发展,对高校金融人才的培养数量和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天津本地高校和全国其他地区高校的毕业生,是天津金融人才供给的主要来源,由于“一带一路”建设和自贸区业务的综合性,金融人才不限于金融相关专业,更多的强调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因此,本文引入高校毕业生数量指标,从供需两个方面分别对天津自贸区金融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和供给比较分析。具体研究思路为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天津自贸区金融人才需求进行预测;运用回归模型对天津本地高校和外地高校金融人才供给进行比较,考察本地高校人才培养的直接效应和外地高校的溢出效应。
选取天津市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Y代表金融人才需求。在金融人才供给方面,除了天津本地高校毕业生,每年也会有相当数量的全国其他地区高校毕业生选择在天津从事金融相关工作。因此,本文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指标包括2类:一类是天津高校毕业生人数X1;另一类是全国其他地区高校毕业生人数X2。指标设计和原始数据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指标设计
对上述3个变量分别取对数,分别记为LY、LX1、LX2,并建立相关系数矩阵,如表3所示。从表3可知,天津市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LY)和天津高校毕业生人数(LX1)以及全国其他地区高校毕业生人数(LX2)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94,并且与全国其他地区高校毕业生人数(LX2)相关程度更高。而天津高校毕业生人数(LX1)和全国其他地区高校毕业生人数(LX2)相关系数为0.99,相关程度很高。因此,为避免多重共线性,在回归分析中,对LX1和LX2分别构建模型进行比较。
表2 指标原始数据
表3 相关系数矩阵
为避免伪回归,必须对各指标进行平稳性检验。ADF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LY、LX1和LX2均为平稳序列,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由于该站平面形状类似于正方形,平面长、宽尺寸太大,工程位于长江一级阶地,所处的地质条件很差,因此对车站基坑支护系统设计带来很大困难。该基坑工程短边长度大于100 m,长边长度大于200 m,如果采用内支撑,需设较多立柱,支撑截面也较大,导致水平支撑构件断面尺寸和自重较大,以及施工工期加长;如采用不设内支撑的悬臂支护桩或者桩锚体系,由于地质条件差,且工程周边有在建建筑,导致工程无法实施。
相比回归分析方法,灰色系统理论对数据要求较少,预测精度更高。因此,本文以2000—2016年天津市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为基础,采用灰色GM(1,1)模型对金融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其中,原始序列级比检验不满足可容覆盖区间(0.894 8,1.117 5),因此对原始序列进行开三次方数据处理。预测方程如表5所示。
表5 预测方程
残差检验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000 58,小于0.01;后验差比值为0.118 5,小于0.35,表明模型预测精度很好,适宜预测。2000—2021年天津市金融人才需求实际值和预测值拟合曲线如图1所示。从拟合情况直观来看,数据预测比较准确。2017—2021年天津自贸区金融人才需求预测结果如表6所示。到2021年,天津金融人才需求将达到35.47万人,相比2016年的21.63万人,将增加64%,年均增速超过10%,给金融人才供给带来很大压力。
图1 2000—2021年天津金融人才需求实际值和预测值拟合曲线
表6 2017—2021年天津自贸区金融人才需求预测结果
金融人才供给不仅来自本地高校,也来自全国其他地区高校。由于本地高校毕业生数量和全国其他地区高校毕业生数量存在较强相关性,因此对二者分别建立回归模型,比较供给差异。
相关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相关回归结果
表7中,模型1解释变量为天津高校毕业生人数(LX1)及其平方项(LX1*LX1);模型 2解释变量为全国其他地区高校毕业生人数(LX2)及其平方项(LX2*LX2);被解释变量均为天津市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LY);对所有变量取对数。
对回归结果进行自相关检验。DW检验的dL和dU临界值分别为1.02和1.54,模型1和模型2的DW值分别为 1.13 和1.37,位于(dL,dU)的不确定区间,无法通过DW检验来判断是否存在自相关。因此选择LM检验。模型1和模型2的LM统计量分别为5.04和4.32,伴随P值为0.08和0.12,在5%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检验结果表明不存在自相关。2个模型的WHITE异方差检验统计量分别为4.65和3.74,检验结果显示不存在异方差。可决系数分别为0.97和0.98,模型拟合很好。
为了进一步比较二者之间差异,选取2003—2016年数据,分别建立线性模型。二者的初始模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相关,利用广义差分法消除自相关。模型3和模型4是广义差分以后的结果。模型3和模型4解释变量的系数值分别为2.34和1.58,并且都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天津高校对于自贸区金融人才供给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天津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1%,使得天津金融人才供给增加2.34%;全国其他地区高校人才培养存在溢出效应,毕业生人数增加1%,使得天津金融人才供给增加1.58%。二者均富有弹性,相比较而言,天津本地高校毕业生供给弹性更大一些,直接人才供给效应更强,域外高校的人才供给溢出效应相对较小。因此,增加金融人才供给,以本地高校为主,外地高校为辅。
通过金融人才需求预测和供给比较分析发现,2017—2021年,天津每年金融人才需求增速都在10%以上,其中高等学校毕业生是满足天津金融人才需求的主要力量。因此,对接“一带一路”、发展天津自贸区、实现金融协同创新发展,就必须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充分整合利用本地高教资源,大力培养金融人才,增加教育产出。此外,还要积极吸引域外高校金融毕业生,实现人才集聚。
天津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是各个部门的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地区的联动创新,是混业经营下的开放创新。面对新的金融发展形势,需要熟练掌握国际金融操作规则的高端应用人才;具有扎实金融专业理论和复合知识结构的研发人才;掌握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技术,能够胜任“互联网+”业务的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需要改变过去“通才教育”的培养方式,以自贸区金融创新需要为出发点,培养专业能力突出、掌握其他领域知识、富有创新能力、能够灵活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专业人才。为此,需要高校重新修订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和培养方案,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引进掌握前沿理论和具有行业背景的专任教师,鼓励教师进行访学和深造。学校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提升个人素养、储备专业知识以应对职业发展。
阻碍天津自贸区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自贸区人才储备不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立足现实,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杨大刚[12]提出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培养要注重产学研相结合。
海河教育园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海河教育园的职业人才培养优势,必须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海河教育园内各高校在专业方向上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而目前各学校基本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因此应该积极探索校际联合机制,不仅在教学资源上进行共享,在科研资源上也要实现共享。
通过设置校际联合共享平台,实现优势学科的强强联合,真正实现1+1>2的效果;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要灵活合理,注重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探索“一校为主,多校参与”的培养模式,培养多方向、多领域、多知识结构的复合人才。此外,海河教育园区的高校还应努力走出园区,加强同园区外高校的联系互动。政府部门需要出台相应的配套设施,有效激励更多的高校参与到自贸区人才培养中来。
自贸区金融创新的发展,要求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基本以入职为目标,对人才的知识更新需求重视不足。人才知识更新基本上是个人自发进行,教育部门很少主动进行引导。自贸区金融创新的推进,新的业务和领域不断涌现,需要高校积极参与继续教育过程。为此,高校需要树立富有创意的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开办以自贸区为基地、与就业创业相对接的“大学后”实验园;高校需要根据自贸区人才的知识需求,设置符合“大学后”教育需要的课程,高校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高校之间需要加强校企之间的融合,在不断满足自贸区人才充电需求的同时,实现高校的自我提升。
从以上分析可知,外地高校毕业生也是金融人才供给的重要来源。近期各地的“抢人”大战就是很好的例证。尽管天津在教育、区位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引进人才还要以改善用人环境为基础。不仅要体现在企业层面的微观用人环境,还要体现在宏观层面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政府需要完善细节,形成凝聚力,传达人才关怀。天津各高校需要积极参与毕业生引进的后续职业培养工作,合理协调教育资源,促进人才质量提升。
“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区建设对金融职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几年,随着金融产业发展,天津金融职业人才需求增速,将面临较大缺口。高校毕业生是金融人才供给的重要渠道,对接“一带一路”和深化自贸区发展,需要天津高校大力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增加教育产出,促进金融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