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受戒》和《大淖记事》叠音修辞艺术

2019-04-07 03:36朱琳
丝路视野 2019年6期

朱琳

摘 要:汪曾祺短篇小说中的叠词结构多变,词性多样,内涵丰富,富于创造力与表现力,达到突出特征,丰富情节,音律和谐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受戒 大淖记事 叠音 修辞效果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乃是活动的一部分,或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汪曾祺在《菰蒲深处》自序中写到:“世界上没有这样便宜的事,把一块现成的、完完整整的生活原封不动地移到纸上,就成了一篇小说。从眼中所见的生活到表现到纸上的生活,总是要变样的。”在《受戒》和《大淖记事》中他以简洁的笔调勾勒出记忆中高邮水乡的生活形式,将市井风俗、烟火人情娓娓而谈,不著一字,“再使风俗淳”的效果却显而易见。

叠音是一种语音修辞手段,顾炎武《日知录》曾说,“用叠字最难”,要做到“复而不厌”“赜而不乱”则更难。这就要求作者做到多次使用但要富有新意,繁赜但要逻辑清晰。《受戒》和《大淖记事》中大量出现不同形式的叠音表现形式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以上要求,增添了汪曾祺作品不可或缺的艺术魅力!

一、叠音形式的使用统计

叠音又称叠字,指相同字的重叠,叠音是汉语语音修辞的重要手段。有人考察了《汪曾祺文集.小说卷》几乎每篇都能找到数量较多的叠音词,尤其是在他的短篇小说中更是比比皆是。以《受戒》为例,就有一百处左右;以《大淖记事》为例,其中就约有八十处,可见汪曾祺对于叠词的喜爱。惯用叠音,使汪曾祺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贴近读者的生活。下面以《受戒》和《大淖记事》为例,作完全统计分析。

由表一、表二看出,《受戒》全文182段511句,叠音形式使用次数为99次,二者比值约为5.17,1.84,即平均每2个段落每5句使用1次叠音形式。《大淖记事》全文109段500句,叠音形式使用次数为82次,二者比值约为6.10,1.33,即平均每1个段落每6句使用1次叠音形式。由此可对汪曾祺对叠音形式的喜爱。

叠音形式使用类型

由表格可以看出,两部作品中出现的叠音音节类型表现为三种形式: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而从各自所占的比例上看,两部作品使用三种形式的次数大致相同,浮动不大。另外,根据叠音词的词性、具体形式,可做进一步的划分,由于数量众多仅以部分为例。如下所示:

双音节叠音形式(即AA式)

在现代汉语中单音节词的重叠很常见,在汪曾祺的小说中亦是如此,可以将《受戒》和《大淖记事》中的双音节叠音词按词性分为动词、副词、形容词,拟声词。

动词: 看看 走走 剪剪 收收 照照

副词: 往往 偷偷 微微 刚刚 天天

形容词:远远 小小 怔怔 慢慢 悄悄

拟声词:呣呣 哗哗 唰唰 嚓嚓 簌簌

(二)三音节重叠形式

1.AAB

动词:点点头 记记账 咬咬牙 唱唱戏 吹吹号

2.ABA

数词“一”字式:浆一浆 打一打 量一量

副词“不”字式:要不要 敢不敢 想不想

助词“了”字式:相了相 摇了摇 试了试 看了看 点了点

其他“B” 字式:苦中苦 人上人 转两转 头是头 脚是脚

3.ABB

形容词:明亮亮 清亮亮 滑滴滴 格铮铮 凉浸浸 滑溜溜 无端端 凉飕飕 胖墩墩

毛茸茸 空荡荡 冷清清 亮晶晶 软绵绵 热乎乎 雄赳赳 气昂昂 喜洋洋

数量短语:一泡泡 一担担

从形式上看,两部作品中使用的三音节叠音形式有三种:AAB、ABA、ABB。词性上包括动词、形容词、数量短语三类。汪曾祺除了對生活和文学创作中层见迭出的ABB式叠音加以熟练外,他的特殊之处在于对AAB、ABA式叠音形式的运用。一方面,他的AAB式结构不同于生活中常用的偏正结构,如:悄悄话,欣欣然,佼佼者。而是另辟蹊径采用动宾结构,将第一个语素重叠形成叠音,如悠悠气、歪歪子等;另一方面,为了将人物的神态动作加以突出,汪曾祺在重叠式合成词之间加入一个助词、数词、副词,从而构成ABA式的叠音形式,给人物特征和动作的细节性描写的加入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四音节叠音形式

1.AABB

动词:挨挨挤挤 吆吆喝喝 敲敲打打 拉拉扯扯 来来去去 谈谈坐坐

形容词:弯弯曲曲 含含糊糊 确确实实 平平常常 结结实实 隐隐约约

花花绿绿 朦朦胧胧 错错落落 安安静静 委委屈屈 齐齐整整

其他词性:棍棍棒棒(名词) 咭咭呱呱(拟声词)

2.ABAC

副词:在情在理 不衫不履 不紧不慢

动词:推来推去 有板有眼 串乡串镇 动手动脚 走来走去

其他:庵里庵外 某月某日 活花活草 一板一眼 一红一白

3.ABAB

形容词:瘦长瘦长 酸疼酸疼 红紫红紫 紫红紫红

拟声词:哗许哗许 咕噜咕噜 扑通扑通 咯噔咯噔

数量短语:一颗一颗 一道一道 一格一格 一枝一枝 一阵一阵

4.AABC

拟声词:啾啾乱叫 沙沙作响

5.ABBB

拟声词:扑鲁鲁鲁

从上可知,四音节叠音形式多种多样,从词性上看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拟声词等多种词性,从结构上包括AABB、ABAC、ABAB、AABC、ABBB五种形式,以前三种形式较为常见,使读者由触词生象,如临其境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后两种主要是拟声词的重叠形式,汪曾祺曾说;“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他用拟声词来模拟自然界声音,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灵活的画面,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尽在其中,使之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三、叠音修辞效果

台湾修辞学家董季堂所说“叠音用来论说,能增加文章的气势;用来抒情能给人情韵回环的感觉,读起来也就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所言叠音词的魅力恰到好处。但此外,我们还能发现在汪曾祺的笔下,叠音还具有以下特征。

(一)特征鲜明突出

1.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滴滴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受戒》

“清亮亮”“滑滴滴”“格挣挣”三个叠词的使用生动地再现了赵大娘的精神特征,塑造了一个干净与整洁于一身的栩栩如生的农家妇女形象。

2.河水解冻了,发绿了,沙滩上的残雪还亮晶晶的堆积着。《大淖记事》

“亮晶晶”使读者对开春时,残留的雪的光泽和特征一览无余,视觉的冲击直逼眼球,营造了化雪时天气寒冷,残雪堆积的情景,加深读者对于文本的印象。

(二)情节细致生动

1.赤了脚,在涼浸浸滑溜溜的泥里踩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红紫紫的?她自己爱干这生活,还拉了明子一起去。《受戒》

“凉浸浸滑溜溜”用来修饰泥,勾起了读者的回忆:光着脚,走在泥土里,那种凉气渗入皮肤,俯身触摸脚面滑滑的感觉,就像在触摸上好的丝绸。走着走着,拾起泥里红红紫紫的硬疙瘩。毫无疑问,作者以如此细致的笔触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同时,也从侧面展现了小英子和明子间真挚的爱恋。可谓细致至极,生动感人!

2.他有时下床,扶着一个剃头担子上用的高板凳,咯噔咯噔地走一截,平常就只好半躺下靠在一摞被窝上。《大淖记事》

运用摹声叠音词“咯噔咯噔”,将黄海龙半瘫痪时候不得不扶着高板凳下床艰难踱步的场景以及咯噔咯噔的声音生动地表现出来,这声音一下下的撞击着我们的心灵,不禁产生怜悯之心,寥寥几字,使黄海蛟的形象越发丰润,小说情节在细节安排上越来越引人入胜。

(三)语音和谐流畅

1.一个一个,穿了新海青,光光的头皮上都有十二个黑点子。——这黑疤掉了,才会露出白白的、圆圆的“戒疤”。《受戒》

将“光、白、远”这三个单音节词重叠为双音节词,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感。

2.坐在大淖的水边,可以听到远远地一阵一阵朦朦胧胧的市声,但是这里的一切和街里不一样。《大淖记事》

“远远”“一阵一阵”“朦朦胧胧”相继使用,对相同语素进行重叠,结构匀称、高低起伏、和谐而又有节奏感,富于音乐美,道出了大淖的乡土人情、风俗世故,写乡下和街里的疏离感,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

马林斯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说,“语言是文化整体的一部分,但它并不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而是一套的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大量的叠音词使用,彰显了小说语言艺术的特色,他用朴实无华的笔触,书写高邮水乡,字里行间流露出汪曾祺对于高邮的热爱,描绘出一个个平平凡凡小人物的平平淡淡的生活,向读者诉说着江南委婉含蓄的人情世故。没有刻意为之,但一种柔情似水、细腻随行的感觉却了然于心。如同春日里的柳絮,飘飘扬扬,落在脸上,捻在指尖,印在心头。

参考文献

[1]维特根斯坦,涂纪亮译.维特根斯坦全集(第八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顾炎武,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M].岳麓书社,1996.

[3]董季棠.修辞析论[M].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增订版.

[4]马林诺夫斯基,费孝通译.文化论[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