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激烈,合作意识已经成为现代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素质,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独立成为单独的个体,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意识缺乏,不利于学生进入社会以后的长远发展。因此,就必须要加强中学阶段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充当指挥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及时为学生学习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结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优势的有效发挥是以对孩子们进行有效分组为前提条件的。根据对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的分析,语文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师对孩子们的分组不合理。这样的课堂看起来很热闹,但对孩子们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和探究意识的养成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分组呢?就分组方式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形式可供参考,但是总的原则是一样的,那就是分组要遵循“合理搭配,急求均衡”的原则,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同时有利于各组间的竞争。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们的位置和学习情况分组,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进行有效分组。力求因地制宜地分组,这样才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提高教学实效。
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首先教师要和学生成为朋友,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的情况,放下身段,走到学生中,与学生谈心。其次,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参与的热情,对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要多鼓励,多表扬,尤其对于学困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往往教师一个不经意间的表扬,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再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给予学生的讨论题目要难易适中,既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又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倾听非常重要。不论发言者的观点是对是错,学生都要学会认真去听,只有在倾听完讲话者的发言后,自己再结合所掌握的内容进行综合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才能达到探讨交流的目的。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既可以质疑权威,也可以质疑教师,还可以质疑其他小组成员的观点。当然,质疑的前提是有正确的分析,而不是胡乱质疑、为质疑而质疑。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观摩课中,为调动大家合作学习的兴趣,对全班学生说道:“本节课表现好的同学,老师将会为你所在的小组加一颗星,加满四颗星,将会收获意外的惊喜。”原本不经意间想到的一个激励方法,顿时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一堂课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课后更有不少学生围着要意外的惊喜,在满足学生要求的同时,每个人奖励小小的礼物。可见,合理、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合作学习中畅所欲言,又能让他们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
小组合作学习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学生的感情,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互相勉励、互相促进,与传统教学相比,合作学习并非只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而是更多地涉及新概念的根本转变,仅把合作学习看成徒有其形式的教学方法、简单的分组、自然的合作并不能使学生相互协作,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小组活动,不能保证合作学习取得成功。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别人发问,向别人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更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适时科学合理地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所追求的是达成整体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即要使学习小组成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追求基于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和个人进步基础上的团体进步。因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这些基础上要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评价要考虑到几个因素。1.评价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要有鼓励作用。2.评价应是客观公正的。3.评价应是多种形式的,可以是组内成员自评、互评;小组自评,小组间互评;师生间评价等等。不同的评价应有具体的内容,有客观的标准,便于操作。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