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重视合作能力的培养,将每位小组成员和每个小组都看作一个单位,既对小组成员提出要求,也对小组提出要求,使个人在小组合作中实现个人价值,也使小组为个人带来合作满足感,增强学生的合作体验。目前,在新课程改革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学已是大势所趋。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及管理模式,值得推广。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教益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其次,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再次,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需要满足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减轻教师管理负担。过去我们不少教师总是叹息班上人数多,班额大了管不过来、教不过来,而且也总埋怨管得累、教得累。那么,“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使变大班管理为小组管理,变一管多到一管少,甚至一管一成为现实。这帮助我们大大减轻了管理负担,也使管理更全面、更准确且更具实效。
其次,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特别是我们这种后进生面很大、学优生面很小的学校,尤其需要。让一位教师手把手地辅导三十名差生可能做不到,但是让一位教师去辅导十位优生就可能会做到,然后再通过这十位优生去“生帮生、生教生”,就完全可以实现人人被辅导,人人进步。一人成绩进步一小步,全班整体成绩进步一大步。
最后,净化班风和学风,提高管理效能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精髓就在于“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监督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学困生有人管、有人帮,德困生也有人督、有人扶。个体与个体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时刻有比较、有竞争、有激励、有鞭策。这样,对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校风定会大有益处。
笔者所带班级一共是45个学生。笔者把学生分成9小组,每一小组5位学生,这五位学生成绩、纪律、性别、性格和其他方面都为不同层次。每一小组都有好、中、差生。每一小组综合素质都差不多。注意组长一定要优秀,成绩要好,还要有一定的协调能力,为人要大方,这样组员才信服。小组与小组之间有竞争,一个月评比一次,最优的两个小组为优胜组,最后的两个小组给予一定的处罚,要么表演节目,要么大扫除,由学生自己选择。
比如,在讲评试卷和作业时,笔者先把答案报出,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各小组成员自由讨论,差的向好的请教,小组合作没法完成的问笔者,笔者会统一解答。时间到后,笔者会对小组进行抽查式检测,完成好的小组给予表现分数奖,差的扣分。这样改变了满堂灌的教法,以学生为本,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优等生像教师一样给自己的小组成员讲解,使自己理解得更透、更深,小组里成绩差的组员为了不拖小组后腿,积极主动地询问,改变了试卷课、作业课的枯燥无聊。
通过实践感受,我们发现,小组合作是一种可以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提高学生学业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可以推广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