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婵
生本教育提倡的是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育从学生出发。这一理念的核心是学生,这也和早期以教师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有着本质不同。作文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针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写作时常常无从下笔,或者表达不清,很难感觉到创作的乐趣,这也导致作文水平始终原地踏步。基于这一现状,本文分析了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具体策略,旨在为其他教育工作者带来启示。
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写作教学时,存在一个普遍的共性,那就是过分注重课本教学,忽略了对现实生活的关联。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巨大的写作宝藏,但是大部分教师的写作课堂宛如空中花园,和学生的距离太过遥远。长此以往,作文质量自然得不到保证。比如有的教师只是传授给学生写作套路,导致学生写出来的东西不是陈词滥调就是千篇一律,根本没有任何思考,促使作文缺乏个性。
语文是所有科目中最具有情感性的存在。但是一直以来,教师都将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目标,忽略了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应试教育阴影下,更是让教师成为了权威一般的存在。教师的教学也多半保守,缺乏对学生情感表达的引导,这种模式其实非常不利于学生对自身价值观、人生观的输出,同时也严重阻碍了作文质量的提升。
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进行写作教学时,存在一个通病,他们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来解析优秀范文模板,鼓励学生进行模仿。相似的套路,相同的模板,学生的作文很难写出新意,也严重背离了写作的初衷。写作不只是应试要求,写作也不只是教师布置的任务,写作本应是一项充满乐趣与创造力的活动,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让这种乐趣和创造力荡然无存。同样这种教学方式,也是对生本教育理念的背离。诚然,这些教师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他们认为好的模仿可以带来进步,见贤思齐下必然会得到进步。但是他们却忽略了这种方式其实从本质上并没有遵照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这种教育风气,在写作教学中引入一些和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元素,注重学生的创意性表达,鼓励学生做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的人,这从长远考虑也是有利无弊的,因为学生的写作会因之更加具备真实性。
例如,作文题目是《难忘的春天》,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去户外大自然踏青,捕捉春天的美。春天是一切的开始,不论是树林中,还是公园,甚至是街头巷尾。其实认真观察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比如路边刚发新芽的垂杨柳,墙角盛开的野花,扑面而来和煦的风,树叶间斑驳撒下的点点阳光。这些学生习以为常的事物,都值得写进作文中。同时针对这一篇作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一些学习过的四字词语或者相关语句进行描述,比如春满花开,春回大地等,让春天的美落在实处,写出细节感。这种方式其实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阅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大量的阅读,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还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真正高效的阅读在于和课文以及作文题目建立联系的阅读。小学语文教材经历了数次改编,收录其中的多为名家之作。而且这些作品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是相一致的,不会产生太大的理解困难。因此,教师可以进行扩展阅读,引导学生接触和课文相似度高的其他优秀作品。同样写作题目也可以成为阅读书目的选择,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主题阅读。生本教育的核心就是教育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发育程度。
例如,作文题目“我最难忘的XXX”,大多数学生拿到这样的题目,多半倾向于写人。但是他们写人,往往平铺直叙,直接正面描写人物。学生很少会通过他人的视角或者人物的行为细节从侧面进行描绘,这种现象的存在正是学生缺乏阅读训练的直接证据。因此,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与一周的阅读训练,阅读书目需要选择和作文题目相一致的作品。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杨红樱的《五年三班坏小子》或者读读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还可以选择《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抽出其中最为经典的章节在课堂上赏析,分析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多角度刻画人物,如何借助于心理以及环境来侧面烘托人物性格等。这样做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作文深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
任何好的作品的诞生,都离不开反复修改的过程。这也充分说明了修改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不但需要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还需要引导学生意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尽管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教师始终坚持生本教育,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阅读,那么学生的写作才能自然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