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广娴
美学诞生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是对自然美的客观表达。在新课标中,将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科学理解以及其实际应用价值等作为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学意义。数学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充分利用数学美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美学渗透于数学教学中。
现实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致使教师缺乏引导学生对数学美学的认知,自然地教师的教学在时间、内容、教学形式上也极少投入精力去统筹设计。众所周知,对美的追求的出发点是对美的认知,在认知中对美的体验与感悟产生向往与追求,最终形成对实际行动的导向。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数学美学的认知,教学设计上要增加培养良好审美能力的目标;内容的甄选上体现数学学科的逻辑美学、图形美学、符号美学;表现形式上,丰富多样、生动、活泼,为美学形态增添丰富性与多样性。并将其渗透于具体教学活动中,使数学美学进入学生思想深处,从而感知、内化、产生感悟。
如数学中的图形美学,轴对称的图形是十分具有美学形态的,其体现的图形色彩,形状规整,完美的形态,呈现出的视觉冲击,强烈的图形美感。教学中应当将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分析,引导学生欣赏,再以数学思维领悟。如数学所体现的逻辑,推理美学,使每个结果与结论都具有其特定的依据性,在层层递进,步步分析中,解开问题的真实面目,严谨而科学,同时也是数学区别于其他领域知识的特征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展现问题的层次性、连贯性、整体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特有的逻辑推理美学,从而形成具体的认知。
语言美表现在教学中为准确的术语应用,无论在讲解还是在提问的时候,都能够充分体会教师语言中的科学美。数学的简洁之美往往可以用数学语言表现出来,也可以用公式简洁地描述复杂的对象,其中包含深奥的现象往往被一个简单的道理阐释,这是所有教师和学生都希望看到的效果。学生在初中阶段一开始便会接触到用字母表示数、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等。初中数学中包含许多语言符号,代数表达式是数学学习和数学表达过程中最具代表性和最突出的代表之一,因为它具有强大的数学符号语言,并且让语言变得更加简洁。
例如,教师在讲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教材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如果单用文字叙述或许很多学生看不懂,但教师在讲解这一性质时把文字转化成图形和字母的方式表达就很明显,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举一反三很快就能学会这个知识点,并灵活运用于数学的其他知识点,这样学生眼里的数学不再枯燥复杂而是有趣神秘,数学理论充分体现得简单美好,体现数学简单性的魅力,把复杂的数学理论简单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还拓宽了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
数学一开始就以抽象的形式出现。有些学生说数学枯燥,除了概念就是公式,毫无感情色彩。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教学让学生领会到数学美的所在。例:计算:1/2+1/6+1/12+1/20+1/30+1/42+1/56+1/72+1/90。对于这道题的解答,如果采用通分方式进行解析,便会使计算量变得非常大。如果对题目进行仔细的通读,便会发现每一个计算单位的分子都是1,而分母也具有一定的规律,那便是每一个计算单位的分母,都是两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也即是1×2,2×3,3×4,4×5,5×6,6×7,7×8,8×9,9×10,于是,我们便可以用两个分数之差来代替题设当中的计算单位。如此一来,尽管增加了需要计算的项数,但却能够出现相同的、正负相间的同一个分数,消除了中间项,计算时只需要对首末两项进行计算。和谐美是渗透数学知识的普遍形式。通常表现为数学概念、规律、方法的统一,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统一。
数学美学感悟是在进行对数学美学认知,数学美学感悟的数学活动之后更深一层次的美学体验。由认知产生行动欲与表现欲,在行为活动中加深认知,在感悟中反馈与积累数学美学认知与更多的数学美学呈现活动。得以达到以数学美学服务个体的生活实际与美化实际环境,即发展成数学美学技能的思想层面,由该思想促进数学美学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数学美学感悟,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与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美学,如分析对称的教学楼,不规则且形状怪诞的假山。
总的来讲,初中数学美是客观普遍展现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初中数学中也随处可见“美”的踪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造就学生感知数学美、观赏数学美,进而创造数学美,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更为关键的是对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有效拓展有非常关键和正面的意义。特别是倡导素质培育的今天,对学生从事必需的数学美的教育是我们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