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岚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和二哥、三哥都在15公里外的中学求学。
我们每周六回家,周日带上足够一周的煎饼再回到学校。那时,学校虽有食堂,但只是在生病或带的饭不够的情况下才到食堂“犒劳”一下,因此,每期末除了烙好必備的煎饼外,准备好五六天的下饭菜对母亲也是极大的考验。冬天还好说,夏天的菜用不了几天就会变味,所以,在我们常年外带的“菜系”里,“炒咸菜”是最受欢迎,也是母亲做得最多的。
辣疙瘩是芥菜的一种,又称芜菁、芥辣、芥菜疙瘩,是一种根用芥菜。沂蒙的家家户户每年都会种植许多,每到秋天,母亲便把它的叶做成“渣豆腐”或晒干后冬天熬着、煮着吃,却会把根部洗净后放在大缸里,用一层层的盐间隔,放上足够的水,假以时日,便会腌渍成四季可用的咸菜,凉拌、干炒或者直接啃食,都是下饭的极好佐料,其中,炒成沂蒙咸菜,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都是不可替代的美味。
每到周末,母亲便会切出一大碗咸菜丝,用水反复清洗几遍后,再用开水烫掉部分咸味,之后,把少许的五花肉切成片,把肉放在热锅上用些时间炒出油来,再放上些许花生油,用葱花爆爆锅,掰上一个红辣椒放在热油里过一下,之后,便把所有的咸菜丝放在锅里热炒,快出锅时再放进去些青辣椒——二哥喜欢吃辣,所以炒出的咸菜里都是一片令人生畏的红,我和三哥的则会青多红少,然后,母亲会用大号的罐头瓶装上两瓶,沉甸甸地背到学校后,一般先把母亲做的炒豆腐或豆腐炒虾酱等存放时间短的吃掉,然后就是顿顿煎饼配炒咸菜。下课后,一杯清水、卷上一个咸菜煎饼,竟也吃得津津有味。最精华的,当属里面的肉丝,瘦肉部分最受欢迎,夹在煎饼里,每一口都是香,冬天的炒咸菜因为五花肉的原因一般会有一层凝固的油,在油水不多的年代,并不感觉到难以下咽,甚至每周的最后两天,这带些肉味的咸菜,都成了带菜不多同学们分享的美味。
除了五花肉炒咸菜,母亲还会用鸡蛋做佐料。把用水反复清洗的咸菜切碎,打进去三五个鸡蛋拌匀后放进热油里,再放些切碎的葱花,炒至香味四溢后出锅,竟也是一种带在学校百吃不厌的好菜。
近些年,母亲的炒咸菜有了很美的名字“炒三丝”,因为中学的原因,炒咸菜也好,炒三丝也好,都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是外出学习或者出发,必定会带上些沂蒙煎饼和炒咸菜。去年,沂蒙作家团香港采风时,同去的伙伴中,几乎人人都捎带了不少,每顿饭都会拿出来分享,让周围的旅客惊奇不已,一周下来,当地的美食有吃,但家乡的味道却伴随了千山万水。
“每次你哥带你上学的时候,我都站在东梁上,直到看不见了才回来。”几十年了,母亲的话总在耳边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