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关良(广西河池南丹县中医医院内科,广西 河池 547200)
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胃脘痛、腹胀、食欲不振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于慢性糜烂性胃炎,西医主要采用“三联疗法”治疗[1]。笔者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共56例,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就诊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22~65岁,平均(38.3±7.9)岁;病程6个月~14年,平均(6.38±2.15)年。研究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21~66岁,平均(38.7±8.1)岁;病程7个月~14年,平均(6.23±2.2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2]: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胀、反酸、嗳气、烧心、纳差等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可见上腹部轻微疼痛及按压疼痛。内镜下表现为胃黏膜破损,深度小于1cm,周围可见胃黏膜平坦或轻微隆起。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3]:符合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疼痛可波及两胁部,尤以情志不畅时疼甚,弦脉,舌质淡红,苔薄白。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自愿参加研究,对研究知情同意;③能配合治疗和观察;④就诊前1个月内未进行相关治疗。
排除标准: ①对治疗药物过敏;②合并肝脏、肾脏及胆道系统疾病;③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系统疾病或配合治疗。
对照组用“三联疗法”治疗。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空腹口服,早晚各1次;阿莫西林胶囊1g,早晚餐后口服;克拉霉素胶囊0.5g,早晚餐后口服。治疗2周后停药,改为枸橼酸铋钾颗粒,1次1袋,日2次。服用2周。4周为一疗程。
研究组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柴胡8g,延胡索15g,香附12g,川芎12g,陈皮12g,白芍20g,白术12g,枳壳12g,吴茱萸6g,黄连12g,海螵蛸20g,三七12g,白及12g,甘草15g。反酸加煅瓦楞子6g,胃痛严重加延胡索12g,嗳气频繁加沉香12g,湿气重加藿香6g。日1剂,水煎分3次,于餐前30min服用。4周为一疗程。
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治疗期间忌食用生冷、辛辣、油腻食品。随访1年。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内镜检查胃黏膜组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部分好转,内镜检查胃黏膜组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甚至加重,内镜检查胃黏膜组织无改善。
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两组随访1年。研究组复发1例,复发率5.8%;对照组复发6例,复发率46.2%。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2,P<0.05)。
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为痘疹状胃炎或疣状胃炎,占胃炎的80%以上[5]。西医对慢性糜烂性胃炎多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及枸橼酸必钾等药物治疗。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质子泵抑制剂对于改善和促进胃黏膜愈合的作用十分有限[6]。
慢性糜烂性胃炎属中医“胃痞”范畴。病机为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致使肝之疏泄失常,肝胆气逆,袭扰胃腑。因此治当疏肝理气,清热化湿。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左金丸出自《丹溪心法》。《景岳全书》中记载柴胡疏肝散是治疗肝郁气滞证的经典方剂,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活血的功效[7]。而《丹溪心法》中有记载左金丸具有清泄肝胃之热、和胃降逆的功效。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方中柴胡、白芍、吴茱萸和肝解郁,陈皮、枳壳理气,黄连治肝火,川芎、三七活血,甘草、白术和中缓痛,延胡索理气止痛,白及收敛止血,海螵蛸除湿制酸[8]。
综上所述,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复发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