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2019-04-04 00:55李万军
科学与财富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中外合作办学创新策略

李万军

摘  要:在开放经济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自2004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来,各高校纷纷响应,并在各学科专业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而随着新时期“一来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机。基于此,本文从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性出发,结合实际分析当前中外合作办学中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并探究相应的创新发展策略。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人才培养;问题;创新策略

一、引言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人才培养机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式的总和。在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充足、优质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教育教学领域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也成为提高人才素质,优化教育资源的必然选择。2004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正式开启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帷幕,而随着新时期“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进,各个国家、各个大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推动中外合作办学也成为优化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

高校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对人才的创新培养而言,首先能够引入当前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原版的教材资源,并为国内专业、学科建设补充信息,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其次,有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对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机制提供改进、尝试的依据,提高学校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最后,有利于促进专业、学科的深入研究,为人才发展提供更专业、更完善的发展環境,例如福建农林大学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与缅甸高等院校在水稻育种与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合作,并积极承办“中缅高校水稻育种技术与人才培养合作论坛”,要请缅甸的达贡大学、毛淡棉大学、仰光大学、曼德勒大学、勃古大学等高校和缅甸教育部生物技术研究司、缅甸农业部农业司、农业研究司、缅甸水稻研究中心等部门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这样的合作交流会促进新的研究成果的出现,并为高校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契机与资源。

二、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下,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探究,建立了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并在改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开放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一些高校的合作过程来看,其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方面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合作机制不健全,交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过于单调,例如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紧抓“一带一路”、“桥头堡”战略机遇,与缅甸全境(包括果敢、佤邦、掸邦)互建教育交流中心,但是在合作过程中由于双方国情不同,在师生派遣与引入方面仍然不协调,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开设的缅甸语面临着外教和留学生的数量偏少,联合办学开展额程度不够等尴尬。第二,合作项目定位不合理,例如一些交换生在进入到国外高校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语言,还要兼顾专业课程,学习紧、任务重,合作项目中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难度较大,影响力学生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第三,课程体系研究不够深入,例如广西民族大学在与泰国沙拉坎大学、老挝国立大学合作培养国际贸易人才的过程中,由于国情差异,其课程安排存在明显不同,学生参与国际贸易实践的机会不足,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第四,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在中外合作办学中,“2+2”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但是高校从综合素质与授课能力等方面难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师资源,影响了人才创新培养。第五,中外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风险缺乏认识与防范,培养合作更多的是出于短期利益,难以为人才、学校以及合作办学模式的长远发展制定完善的体系。

三、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

第一,明确项目定位,建立高校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设计科学合理的合作项目,是中外高校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在中外合作背景下,高校应立足项目,不断完善合作流程,优化合作模式。如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与缅甸高校开展合作的过程中,首先确定古代史学科的基础研究项目,并确定项目名称“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在境外教育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及研究经费、研究成果形式、承担单位、其他参与单位等;然后,确定研究项目的科学依据和意义,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项目的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阐述本次合作项目的学术思想,立论根据以及创新之处,并从人才培养、高校发展、国家合作交流等角度探究项目的应用前景;接下来,确定项目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技术指标、创新点等,根据合作办学经验阐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技术难点,并以此确定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实施步骤、可行性分析和人员任务分工等,构建项目落实的合作机制;最后,针对确定针对缅甸留学生群体的来源、种族、留学目的、就业状况等,确定研究成果,形成量化考核标准,以保证预期研究成果。

第二,细化合同内容,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的规范管理。不同于高校的常规管理,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由于管理对象的多元化、种族文化的差异性,教学管理环境更加复杂,人才培养的难度也相应增加。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之初,高校就应该利用合作办学合同文件的形式确定基本的合作框架,并细化合同内容,推动合作办学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规范化管理。在合作办学合同中,高校应详细规范双方责任与义务,例如某高校于国外高校签订的合作协议中,规定甲方(国内大学)的权利与义务包括“负责留学项目开办的相关立项和报批手续,提供留学语言培训项目的教学设施及相关服务,负责教学质量的监控,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负责项目宣传和招生,负责外教的食宿安排,并支付规定的食宿费等”;乙方(国外高校)的责任与义务包括“负责为甲方提供招生宣传资料和招生简章的主要内容,确保提供师资的质量,自愿接受甲方的教学监控,负责外教在中国期间的人身意外和医疗保险,负责为符合条件的留学生申请到最优厚的奖学金等”,这样双方才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顺利合作,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三,打造教师队伍,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中外合作背景下,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保障和竞争优势。在中外人才培养合作项目中,双方应尽量为对方提供最优质的教师资源,积极推动专业学科研究,加强教师的监督管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授课水平。高校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学校应积极吸引优秀教育工作者,不断优化教师结构,例如云南师范大学积极与越南、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合作,并先后开设了越南语、泰语、缅甸语、老挝语、柬埔寨语5个东南亚语专业,而在师资力量方面则拥有专业教师33人,外教4人,且专业教师的学历多数为硕士和博士,并成功申报多项省级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此外,高校还应注重教师的监督管理,根据相关合同建立管理机制,引导教师、尤其是外教更好地融入到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中来,如高校应主动关心外教的工作与生活,针对外教的特殊背景提供人性化服务,促进其尽快适应中国的生活、教育环境,同时调整教学激励与竞争机制,激发其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第四,注重课程优化,奠定高校人才培养的学科基础。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中外高校基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差异,在课程设置方面自然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合作办学过程中,我国高校应深入分析国外高校相关专业学科的课程设计理念与课程结构,并汲取优秀经验创新人才培养。例如广西民族大学与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高校开展国际贸易专业项目合作,并根据人才培养设计“2+2”模式,在语言课程构建上,广西民族大学采用“拿来主义”的原则,为学生尽快掌握当地语言设置课程,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则与国外高校积极交流、探讨,针对“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调整传统课程内容,以保证人才培养与时俱进。此外,在完善课程体系的过程,高校还应立足合作项目,积极推动专业研究,例如福建农林大学针对水稻育种技术,开展学术论坛,中缅专业、学者围绕水稻生产、遗传育种、分子改良、人才培养等主题做出研究分析,以丰富、更新专业课程内容,优化人才培养环境。

第五,构建长效机制,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而要想保证高素质人才源源不断的输送,高校需要立足长远,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是复杂而多样的,因此,中外高校应开展广泛的合作交流,明确人才培养中的各类风险,并健全完善教学管理机制,防范、规避人才培养风险。例如高校应针对留学生建立善的质量监管体系,从听课、评课、考试等角度监督学生学习,并结合数据信息监督学生的培养质量;对外教制定完善的聘用制度,并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明确工作量计算、课时津贴等指标,提高教师管理效果;不断优化学校的硬件条件,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扩大中外合作办学领域。

四、结束语

总之,在国家、地区之间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教育领域的合作是推动教育教学进步的必然选择。我国高校在中外合作背景下,应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契机,积极交流经验,吸引更多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现代化人才的培养以及国际化高校的建立。

参考文献

[1]蒋英杰.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研究[J].科技风,2018(35):33.

[2]唐佳.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以苏州科技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18(12):195-197.

[3]唐晓华.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探讨[J].科技风,2018(34):266-267.

[4]马媛,徐永赞.中外合作辦学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4):108-112.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指导性项目(2017 ZDX073)

猜你喜欢
高校人才培养中外合作办学创新策略
高校师生/党群共建路径设计及实践探索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国梦融入高校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高校人才培养中构建大类培养和自由转专业的应用研究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