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杭州余杭区戚家桥村,街道干净整洁,几个老翁坐在河边悠闲垂钓。问起村子这几年的变化,村民争先恐后地说:“门前干净了,马路也干净了,蚊子也比以前少了。”提起并排摆放在门前的两个黄绿色小桶,他们分享起垃圾分类经验:“容易坏的放绿色桶里,其他的放黄色桶里。”
“两年前,戚家桥村还很乱,街道上有很多堆积物,还有200多个露天茅厕。环境卫生都做不好,就不要谈美丽乡村。”戚家桥村党组书记沈国连说。
变化来自垃圾处理方式的改变。沈国连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以前戚家桥村的保洁工作是村里自己组织的,去年3月开始向农林环境购买服务,由其负责村庄保洁和垃圾分类和处理。”
随着戚家桥村村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增强,环境也一天天好起来。如今的戚家桥村是余杭区第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
“我们将农村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洁实施一体化管理,实现垃圾分类从源头宣教、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一条龙的运营管理。从我们进村到居民厨余垃圾精准分出,仅需7天,包括发桶、宣教、建立数据库等。”农林环境总经理朱惠安说,“对政府而言,只要管理我们一家,农村的综合环境就能管住。”
这一做法既替政府排忧解难,实现农村垃圾分类、环境保洁和再生资源回收统筹管理,又解决了居民一次分类不到位问题,减少末端垃圾处理总量,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在戚家桥村的垃圾集置点,保洁员正从村级垃圾二分类收运车上卸载绿色大桶,桶里是挨家挨户收来的垃圾。戚家桥村原有本村保洁人员7人,3人运垃圾,4人扫马路,经常出现垃圾运不完、马路不干净的状况。去年引入农林环境垃圾分类和保洁一体化后,共有9名保洁员,每人配备电动巡扫车,分4组分别负责垃圾分类运输和保洁工作。垃圾分类不打折扣完成,保洁质量也大幅提升。
戚家桥村垃圾集置点。图/畅婉洁
杭州余杭农林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是余杭区委、区政府组建的国有独资企业,2017年11月与苏州伏泰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农林环境,重点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综合治理。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是农林集团环保产业的一个板块。我们按照公司化模式运作,在几个试点村都得到了高度认可,我们争取3年内达到区域全覆盖。同时,我们要从单一厨余垃圾分类处理,再到有害有毒固体垃圾分类处理,通过增加分类范围,再把有用的、可回收的集中起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农林集团董事长曹如法说。
居民每天只需将“会烂”和“不会烂”的垃圾区分开,由农林环境为每户配套一组黄绿垃圾桶,居民以能否腐烂为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公司按照1:150户配套收运人员,每日进行分类清运。他们一方面对居民投放垃圾进行二次分拣,现场纠正居民分类错误;另一方面,对垃圾桶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清洁整齐美观。
“不会烂”的又可以延伸到废品回收,于是就有了“好卖”与“不好卖”的再次分类,这就是“两步四分法”。保洁员在居民分类基础上二次分类,将“不会烂”的垃圾再分为“好卖”与“不好卖”两类,并对农户分类及时纠错反馈。
对于“好卖的”和“有毒的”物品,实行单独存放。农林环境按照1:3000户配套回收车辆和人员,对市场上可流通的金属、纸类、塑料、废旧家电等按照市场价格回收;对市场不予回收的旧衣服、玻璃瓶、大件家具、电池、灯管、药品等按照0.2元/公斤兜底回收。
沿着戚家桥村主街道向外走,保洁车不时穿行而过。站在一户居民门口,朱惠安拿出手机打开软件,扫了扫门上的二维码,户主信息、垃圾分类积分情况、工作人员检查信息等一目了然。
“這一户有237个积分,一个积分一毛钱,他可以到积分兑换点——村口的小卖部换物品。”朱惠安介绍,农林环境对垃圾分类从源头开始实施大数据管理,每户家庭建立系统账户,每天由垃圾收运员对居民分类情况进行打分,并根据分数情况对居民实施奖励。每月系统自动对分类情况和回收情况汇总分析,并通过数据关联打通居民购物小店和市民卡等服务。
居民自行分类投放,收运员定时上门收集,经二次分拣后,小桶到大桶,桶装化运输到村集置点。分类车辆分别对黄桶和绿桶实施密闭分类运输。绿桶(易腐垃圾)运输到有机垃圾处置站发酵成有机肥,黄桶(其他垃圾)运输到垃圾中转站由政府统一处理,垃圾从出门到进入最终处置环节全程不落地。
“我们在运河街道设置了宣教中心,举办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参观餐厨垃圾处理基地、参与垃圾分类实践,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朱惠安说。
他还亲自为孩子们设置生动有趣的环保课程,“比如,蚯蚓怎么长大的?蚯蚓适合怎样的土壤?我们的餐厨垃圾是怎样变成蚯蚓赖以生存的土壤的?让家长和孩子都参与,环保要从娃娃抓起。”
截至1月底,农林环境公司化运作的垃圾分类已覆盖48个村20332户居民,累计分出易腐垃圾3784吨,回收各类再生资源149吨;农村环境保洁覆盖14个村,约9万人口。越来越多乡镇街道慕名寻求合作,“环保是公益事业,我们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但经济效益也要兼顾。我们实行公司化运作,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入垃圾管理,提升了管理能力,增加了盈利空间,使我们能持久稳定发展下去。”曹如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