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鹤
(辽宁省本溪市中医院儿科,辽宁 本溪 117000)
小儿腹泻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病变之一,发病时,患者往往会产生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等表现,同时伴随腹痛、发热等症状和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出现昏迷、休克等表现,影响患者健康成长。中医学将小儿腹泻分为湿热型、风湿型。伤食型、脾虚型和脾肾阳虚型共五种类型,脾胃虚弱型是其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对小儿腹泻患儿的健康成长有着严重影响[1-2]。为此,我院对收治的部分脾胃虚弱型小儿腹泻患者予以参苓白术散汤治疗方案,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研究详情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于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脾胃虚弱型小儿腹泻患者 78例,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别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9例。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0.6~6.5岁,平均 4.2岁;病程 8~35 d,平均(21.2±1.5) d。观察组:男 19例,女 20例;年龄0.7~6.8岁,平均 4.4岁;病程 9~36 d,平均 (21.5±1.6) d。
1.2 纳入标准 (1)临床症状符合脾胃虚弱型小儿腹泻诊断标准[3];(2) 病程 <40 d;(3) 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次研究目的方法。
1.3 排除标准 (1) 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异常者;(2) 其他类型小儿腹泻患者;(3)正在接受其他治疗或近期有过其他治疗者。对比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式 对照组患者用思密达[生产厂家:博福-益普生(天津) 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690,规格:3 g/袋],将本品加入温水中送服,年龄低于 1岁者,每日服用 1袋;超过 1岁不到2岁者,每日用量为1~2袋,年龄在2岁以上者,每日用量为 2~3袋,均分 3次服用。
观察组患者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方剂构成:白术、茯苓各15 g,白扁豆、党参、薏苡仁和山药各12 g,砂仁 10 g,桔梗和莲子肉各9 g,炙甘草 6 g。上述药物加水煎煮,于餐前0.5 h服用:低于 1岁者,每隔4 d服用1剂;1~2岁者,每隔 3 d服用1剂,大于2岁者,每隔2 d服用 1剂,医护人员需严格观察患者用药情况,重视异常情况的处理解决。
1.5 观察指标 2组治疗总有效率,腹泻、脱水、发热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同时对2组治疗前后血管活性肽(vasoactive peptide,VIP) 和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水平进行对比。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经治疗,患儿排便次数和大便形状恢复正常,腹部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水电解质紊乱得到改善;有效:患儿排便次数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得到明显改善,水电解质紊乱情况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未出现明显变化,或病情比治疗前更严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患者例数+有效患者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将文中数据置入软件SPSS 22.0中予以统计处理,用百分数(%)和х2进行 2组治疗总有效率的表示与检验,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VIP和NPY水平用()和 t表示检验,当所得 P值在 0.05以下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成效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2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对2组患者腹泻、脱水、发热等症状缓解时间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d)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d)
组别 例数 腹泻 脱水对照组 39 12.4±1.5 8.6±1.4发热29.2±3.5观察组 39 8.1±1.2 4.5±0.7 21.6±2.4 t值 13.979 16.358 11.184 P值 0.000 0.000 0.000
2.3 2组治疗前后VIP和NPY水平对比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的VIP和NPY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I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NP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VIP和NPY水平比较(,pg/mL)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VIP和NPY水平比较(,pg/mL)
组别 例数对照组 39 21.2±2.7 15.8±2.1 1345.6±118.4 1752.4±136.7观察组 39 21.5±2.4 12.4+1.5 1348.3±120.1 2125.8±159.2 t值 0.519 8.228 0.100 11.113 P值 0.303 0.000 0.460 0.000 VIP治疗前 治疗后NPY治疗前 治疗后
小儿腹泻多由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所致,也与抗生素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饮食不当、乳糖酶缺乏、气候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呕吐、食欲不振、大便次数增多等胃肠道反应和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等全身症状,若不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可加重患者原有疾病,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此必须结合患者病情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救治救治措施。
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方案进行该疾病的治疗,但西药治疗周期长、见效快,长期用药可使患者抗药性,影响药效发挥。中医治疗小儿腹泻历史悠久,取得了明显成效。脾胃虚弱型小儿腹泻通常表现为大便稀溏、色淡不臭、时轻时重,同时伴随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等体征表现,需以健脾益气,助运止泻为原则进行治疗。
参苓白术散汤一方中,白术、党参和茯苓可益气健脾渗湿,加入薏苡仁和白扁豆,可使方剂健脾增湿成效增加;砂仁醒脾和胃效果明显;山药可用来健脾止泻,加上炙甘草,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渗湿之效[5]。鉴于散剂剂量小起效慢,过量则影响患儿服用,为此本次研究采用汤剂,以保障药效的发挥。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参苓白术散汤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腹泻成效明显;2组患者的 VIP和 NPY水平接受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治疗后VIP和NP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论表明参苓白术散汤可改善脾胃虚弱型小儿腹泻患者VIP和NPY水平。
总的来讲,给予脾胃虚弱型小儿腹泻患者参苓白术散汤,可在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也利于改善患者 VIP和NPY水平,值得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展开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