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服务模式探究
——以集美大学为例

2019-04-04 08:39李文华乔伟铭蔡传明
体育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社会化场馆

李文华,乔伟铭,蔡传明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第六次场地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体育场地数量共有169.46万个,人均占有量仅有0.001 2个,其中室内体育场地数量169 113个,人均占有量仅有0.000 1个。其中教育系统拥有其场地数量是66.05万个,占全国所有场地总数量的38.98 %,但以中小学和高校为主的教育系统体育场馆开放率只有40 %左右。《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6)》[1]的数据显示,居民收入与体育消费呈现正比增加趋势,闲暇时间的增多刺激体育消费和需求的增长。

学校拥有丰富的场地资源且课余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开放校园场馆,满足居民运动需要,是缓解供需不匹配的有效方法。2017年国家体育局和教育部联合发文《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作用的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具备条件的学校积极开放,使开放水平及使用效率得到普遍提升;基本建立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评价科学的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政府、部门、学校和社会力量相互衔接的开放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共享高校场馆的社会化服务,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

本文以集美大学为对象,探索共享高校场馆的最优模式,以保障学校利益和安全、不加重政府财政负担为前提,向社会共享高校余裕场馆资源,满足居民的体育需求。共享高校场馆促进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运动共同发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1 共享原理和社会化服务模式

1.1 理论基础

共享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使用而不占有,在不影响所有权的情况下追求共享场馆使用价值,使用但不占有[2]。共享资源是源于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对如供需不平衡或者资源没有优化配置而导致资源闲置、浪费等现象的回应。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大量过剩的资源,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产权限制等导致资源使用效率过低而长期闲置。共享的意义在于不改变产权性质的前提下进行的社会剩余资源再匹配[3]。

共享高校体育馆使用时段由课程需求向社会需求转变。在满足在校学生及老师体育教学、训练以及体育运动需求的基础上,为社会民众提供运动场所满足他们的运动需求。通过共享高校场馆的社会化服务不仅可以缓解体育场馆短缺和不均衡分布与公众体育锻炼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同时可以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盘活高校资产发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共享高校场馆服务人群范围由校园学生向社会居民扩大,向课程教学以外的社会民众提供服务[4]。高校体育馆余裕时间、空间资源是指课程教学以外的体育馆闲置情况。针对校内和校外两大群体共享服务,我们应该保证高校场馆修建的主要功能,即优先满足师生的学习、锻炼、科研需要,在此基础上向社会民众开放,提供社会服务。

1.2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模式

共享高校场馆的社会化服务模式是帕累托最优原则,以不损害各方利益为基础,且至少有一方获得利益如满足居民体育需求。服务戏剧理论通过把服务比喻成戏剧表演而形成一个恰当的诠释服务模式基本架构[5]。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需要在政府支持、企业帮助以及高校配合的条件下实现教学不耽误、居民体育需求满足的场馆社会化服务的模式。服务戏剧理论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包含演员(企业服务提供者)、场景(服务活动地点)、观众(师生和消费者等接受服务的人)和表演(服务过程)等服务要素,对演员、观众、场景和表演等要素进行组合,形成独特的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模式(图1)。

图1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模式

2 社会化服务三种模式SWOT分析

2.1 高校自主运营社会化服务模式分析

高校自主成立场馆运营管理团队,自主管理场馆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如图2。

图2高校自主运营社会化服务模式分析

2.2 企业承包高校场馆社会化服务模式分析

高校将体育场馆外包给企业管理,企业支付承包费用模式如图3。

图3企业承包高校场馆社会化服务模式分析

2.3 高校与企业合作经营体育场馆服务模式分析

学校和企业合作经营,合作经营体育场馆管理公司模式如图4。

图4高校与企业合作经营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模式分析

3 高校体育场馆共享的可行性

共享场馆是以提供高校场馆为基础,促进校园场馆的社会化服务以实现场馆资源的社会共享,为有运动需求的人提供运动场地,让更多的人参与运动从而提升国民健康水平[6]。国家政策对高校体育馆社会共享的支持,高校体场馆的国有资产性质及其社会责任,使高校场馆社会共享具有必要性。高校拥有安全、标准的场馆资源,且经过调研发现高校体育场馆课程教学以外的余裕时间与居民休闲时间相契合,使高校场馆共享具有可行性。

3.1 余裕资源是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条件

高校体育场馆共享是资源社会共享[6]。高校资源是指与高校体育活动密切关联的各种场地、仪器、设备、建筑物、图书资料、人力资源数量、专业、业务能力,以及各项管理活动等所有人、财、物的总和。高校体育场馆主要用于课程教学,课程教学以外的场馆空间闲置是资源的浪费。余裕空间与社会公众的休闲时间相结合,实现余裕资源的再利用。高校是文化资源的汇集地,各个专业的教师和全国各地的学生,丰富的体育课程和体育设施,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对运动参与者有极强的吸引力。校园文化不仅影响学生,同时影响周边的居民。高校场馆的社会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实训基地。各专业的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用实践检验知识。

以集美大学场地调研余裕资源为例,全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时间安排依照国家课程时间安排标准每周五天时间,每日上午第一节课8:00—9:35、第二节课10:05—11:40,下午第三节课14:00—15:35、第四节课15:55—17:30。场地主要是露天场地,进行体育公共课程教学。每个独立学院校区的体育设施安排一位管理人员,其职责主要是卫生清扫和场地看护。

表1 集美大学场馆余裕时间

3.2 集美大学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模式

学校和企业合作运营体育场馆管理公司,场馆可以线上线下同时对社会开放。第一步:确认合作目的,即满足教学的前提,优先满足师生需求。运用余裕资源进行市场化管理,实现余裕资源的利益最大化。第二步:成立合作管理机构,双方分工协作。第三步:成立监察机构,保证师生权利。

3.3 集美大学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影响因素分析

体育馆是体育产业发展的载体,是体育文化传播的基地。无论是民众参与运动,培养运动技能;还是观看比赛,提升运动素养都离不开体育场馆。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协调了政府、高校、企业和居民四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3.3.1 政府的后台扶持因素分析

政府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仅仅是政策引导远远不够。相关税务的减免鼓励企业参与校园场地的社会化服务运营,财政的补贴减少企业压力,扩大社会化服务的公益效益。这些激励机制的制定都是对已经开放的学校进行鼓励和支持,对未开放的学校也起着推动作用。

3.3.2 高校的后台支持因素分析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需要保证两点:第一点,高校师生的课程教学和课余活动的权利保障;第二点,校园范围内的师生和消费者的安全保障。同时,社会化服务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优化课程教学环境,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3.3.3 企业的前台社会化运营因素分析

高校场馆课后余裕时间与居民下班或周末闲暇时间相契合,是居民体育需求的主要时间段。在此时间段,结合高校优秀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学生资源,有利于企业节省运营成本、优化运营团队、增加运营利润。

3.3.4 消费者的前台权利和义务因素分析

共享高校场馆能满足周边居民的运动需求,打造“十五分钟健身圈”。居民在校园内应该严格遵守场馆安全使用规定和进行身份核验,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享受高校场馆社会化服务。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政府主导、高校配合、企业参与运营管理的共享高校体育场馆余裕资源社会化服务模式,有利于高校余裕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专业的管理团队、科学的场馆管理、清晰的责任划分、精确的成本计算、专业的场地维护与服务管理以及合理的风险管控,是高校场馆社会化服务的保证。

4.2 建议

4.2.1 政府对高校场馆社会社会化的支持

政府应鼓励高校场馆馆的社会化服务,为共享场馆创造条件。对于高校场馆的开放,“信用”是共享场馆的“硬通货”,供需双方必须建立互信关系,才能达成交易。对接以银行征信中心为代表的金融征信以及各类行政管理征信,完善共享平台对校园内居民进行实名制资格审查,防范开放期间风险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2.2 高校对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支持

高校拥有体育馆资源,可以通过科学管理,合理安排课程,在保证教学课程安排的同时利用剩余资源对社会开放,为体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也是促进国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升国民体质的途径。

4.2.3 企业对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支持

企业借助互联网的平台,整合资源和信息,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信息对称服务。共享手段是体育场馆+互联网的模式,共享的内容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场馆引入不同的赛事活动、文化活动、娱乐活动。采用科学管理模式的市场化运营,能降低成本、减少财政补贴,从而提升经济价值、扩大社会效益。

4.2.4 居民对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支持

遵守场馆使用规定,保护校园环境。利用校园场地,培养体育意识,发展全民健身运动。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社会化场馆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