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北间岛》创作特点及意义研究

2019-04-03 05:40金光源
读天下 2019年6期

摘要:安寿吉的《北间岛》是一部在韩国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长篇小说,它第一次较大篇幅地描写了从1870年到日本强占间岛期间,居住在间岛的韩(朝鲜)民族的生存状况。本文将以文学研究为视角,探讨其小说创作的特点及创作意义。

关键词:北间岛;安寿吉;间岛

北间岛是安寿吉(1911~1967)在他48岁到56岁之间创作的5卷历史小说。小说从1870年到1945年这一时间段发生的事件入手,即从韩朝鲜民族大规模迁徒并定居间岛开始,直到他们彻底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的枷锁而得到解放,这段时期的历史为其时代背景。其故事情节和矛盾展开,主要围绕三个家庭的人物为主,即李翰福、李长孙、李昌允的一家老少,以及张治德(李翰福的妻兄)、张斗男、张贤道、张万石一家和崔七星、崔三峰、崔东奎一家。他们都是朝鲜咸镜道钟城府的乡亲。于1870年解除“越江禁令”后,举家迁移到间岛定居。作者通过描写三家人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展示了近代朝鲜民族史中极为悲壮的一幕。

一、 小说《北间岛》的创作特点

在读《北间岛》这部作品时,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三个主要家庭各自的特性都是代代相传的。如李翰福身上的耿直的性格影响了李正洙,张治德的商人气质影响了张万石等等,其人物刻画是非常成功的。特别是作者把李家和崔家之间的矛盾,归结为“与崔家有世仇”“是两家代代不和的原因”,这样的处理是非常巧妙的。崔三峰的儿子东奎和李昌允虽然长大后相处得很好,但他们在孩提时期时常闹别扭,有时甚至经常用侮辱性的语言谩骂对方。这三家的这种连绵不断的关系于小说中贯穿始终。《北间岛》一再强调血缘的原因是,作者力图把它提升到民族的高度和深度这一层面,即通过家人连绵不断的血缘相传关系,来表达连绵和永恒的民族精神和面貌。与民族的连绵相关的又一个特征是作家非常突出地表达了民族的纯洁性。除了玄时达、严仁燮、朴致白等日本警察或他们的手下以外,《北间岛》的朝鲜族人当中,只有崔三峰一个坏人。但如果仔细琢磨崔三峰也不是彻头彻尾的坏蛋,他充其量只不过是个蛮横跋扈并中了算计的小人。后来,他也多少收敛了一点。东奎说服父亲让他为乡亲们做点实事,做点好事。已经年过半百的崔三峰,听从了儿子的劝告,偶尔也有反抗清国土豪和衙门的举动。但最终还是他的儿子东奎减轻了三峰所犯的罪行。东奎虽然是二东家崔三峰的儿子,但也挨过他爹的揍还被赶出过家门。现在他们两人是崔三峰家里的那一帮人中最亲密的,东金本来就和父亲的想法不同,在分家后过着一种与父截然不同的生活。这或许就是他虽有三峰这样的父亲却能和昌允他们保持深厚友情的缘故吧。总而言之崔三峰正是因为有了儿子东金,才受到了宽和吧。

对《北间岛》的作者来说,民族是如此的圣洁无暇。以上情节中的人物视社会主义运动为分文不值的东西,也是出于这种立场。有时对民族的神圣感情甚至达到了使人无法理解的程度。描述风梧洞战斗时,有这样的话:“这次战斗出现了一件非常令人痛心的失误。他们枪杀了一位县长兼宪兵辅助员的老母亲,因为她要向警察署告发独立车出征的消息。”就是最好例证。与描写光辉的民族理念相反,在《北间岛》中有不少对现实极度扭曲和失真的描述。例如,李、张、崔三家几代人中,每个家庭只有一個或两个儿子,这跟当时的普遍家庭结构情况,出入很大。也许这是为了集中描写故事内容或强调血缘关系的延续,而不得不采用的手法。又如,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农民,他们的主要生存手段是在田地里耕作,但这里却没有农民劳动场面的描写,也没有涉及与农民有关的阶级关系的描写。这是不符合现实主义原则的,原因是过于强调观念的重要性。另外在与清人的斗争中,朝鲜农民居然没有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土地问题上,而是关心“稚发易服”问题。同时,在整部小说中,李昌允的弟弟李昌德个性变化之快,使人感到无比的惊讶,与其他性格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的人相比,可以说是个很怪的人物。在小说里面他就像一个钟摆一样,在傻气和正气、小心翼翼与大手大脚,以及耍赖皮和大发图强之间摇摆不定。李昌德从一个生意人,到四处漂泊的浪子,最后摇身一变,成为独立运动团体“中光团——北路军政署”的重要成员,战死在青山里战斗中。他好比是体育赛事中一个参赛队的替补队员,一旦需要就立刻上场。这就难免给人一个木然的印象。

此外,在《北间岛》中过分地采用了直接描写历史事实的方法,当然,创作历史小说,偶尔穿插一些历史事实,也是常见的。可是,《北间岛》几乎全部写的都是从1864年到1870年的这段历史事实。历史事实的过多介入,从另一层面上,可以理解为作品本身缺乏现实性。但必须肯定的是小说所特有的咸镜道方言,增强了它的可读性。这也许是由作者的出生地(咸兴)和以前生活过的间岛提供的某种优势,并作为一种创作手段,从另一侧面弥补了作品所欠缺的现实性。

二、 小说《北间岛》的创作意义

不管怎样,从小说的背景理论、局限性以及特点考察来看,《北间岛》是一部在韩国文学史上值得称赞的有特色的作品。它的意义首先表现在,作者通过这部小说首次全面描写了间岛殖民地时代的历史发展过程。虽然我们现在能读到《土地》(朴景利)、《阿里郎》等同类作品,但在《北间岛》出版的时期这种以庞大的叙事规模阐述民族史的作品尚属罕见。

其次,《北间岛》把我们小说史所能包括的朝鲜(韩)民族的生活领域,扩大到了间岛地区。虽然这在客观上是日本的殖民统治所造成的负面结果,但朝鲜民族的生活领域,从刚刚步入近代史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就已经扩展到了可进行散落分析的程度。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那些朝鲜人依然较多地集中在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像《阿里郎》所做的那样,通过小说的形式以形象化的手段描写这些地区的历史事件,是一件有趣的工作。不过,迄今为止都只是描写了一些局部地区(并不是说这些工作的意义微小)。值得注意的是以日本为背景的小说,则把由于社会现实不符合自己的思想理念而产生苦恼的知识分子,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这是两者的不同点。如果说韩国小说把间岛写成为维持生计而奋斗的地方,那么日本小说则把日本写成为了追求信念的地方。《北间岛》也带有这种共同特点,而且是在韩国小说界最早地与《豆满江》(1954~1961)同一时期全面反映间岛状况的小说。

参考文献:

[1]金柄民.朝鲜—韩国文化的历史与传统[M].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5年5月版.

[2]金宽雄.韩国古典小说与中国文学的关系[J].韩国学,1991(1).

[3]蔡美花.朝鲜文学史[M].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作者简介:

金光源,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