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菲课堂评价的语用艺术

2019-04-03 05:40何菊
读天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评价

摘要:课堂评价语言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之中的重要部分,它是教师个人魅力与智慧的体现,也是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的重要因素。新一代优秀语文教师董一菲以其具有独特魅力的“诗意语言”而闻名遐迩。对董一菲评价语用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找到一条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董一菲教学;评价;语用

董一菲是“新生代名师”代表人物之一,她在新语文课程改革的潮流之中,一直努力践行着自己的语文梦,在不断的反思与成长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意语文”。在这独特的教学风格之下,是董一菲自身对于语文教学的认识,以及她对文学理论与教学理论的综合运用,是对语文教学不断探索的成果。

一、 董一菲评价语用艺术的具体表现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审美原则,以完美的语言为手段去实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技能技巧。”在董一菲教学的语言中,其评价用语艺术主要体现在两种情况,即对学生的评价、对文本的评价。

(一) 对学生的评价

董一菲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感受,以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教师情怀去包容学生,对学生的表现多是给予正面的回应。如董一菲在《葡萄月令》一课中对学生表现的评价。

学生说:“第二个是‘绽月,绽放的绽,二月的葡萄初露生机,‘绽不仅是葡萄生长的样子,更是充满活力充满生机,所以我用‘绽字。”

董一菲如此点评:“这个‘绽用得漂亮,同学们不自觉地在炼字,是在推敲语言了,这个‘绽字体现了生命内在的冲荡,可谓‘草木葳蕤,‘鸢飞鱼跃,我们中国的古典文化和艺术讲究生命的质感,所以‘绽字用得精。”

可以看出董一菲对学生的评价多是积极的态度,她在评价时所用的亲切的语气给课堂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激励了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地表达想法。

(二) 对文本的评价

对文本进行评价体现出教师的语言文化的积累与教学智慧。董一菲在语文教学的名著导读课上,当课堂上介绍到张爱玲时,董一菲抓住悲凉、凄凉、苍凉几个词把学生带入张爱玲笔下那个无尽的悲凉的文学世界中去。她的苍凉感来自那个战乱的时代,苍凉充满小说的人物和故事,也充满了张爱玲的内心。

她说:“她的《倾城之恋》是一个说不尽的苍凉故事;在《金锁记》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与王娇蕊爱得热火朝天后突然平静下来,只剩一种苍凉的安宁……”董一菲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与文化内涵对文本进行了深入透彻的评价,体现出她对文本的独到见解。

对于文本的评价,董一菲持有一个文学的情怀,正是因为她用诗意的眼光去看经典文学作品,又用诗意的语言对这种评价进行规范化的描述,扩展了学生的文学视野。

二、 董一菲评价语用艺术的特点

(一) 鼓励性的正面引导

董一菲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一旦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一些偏差,她循循善诱,先对学生的积极态度做一个表扬,再带领学生对其发言条分缕析。

(二) 诗意化语言的熏陶

“教师的语言是教学的灵魂,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语言表达更是教学艺术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身需要更多的语言的修炼与文化的积累。

(三) 理性与感性的交织

董一菲的语文教学,不仅注重的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还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包括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的培养。

三、 董一菲评价语用艺术的形成

(一) 文学知识的积累

任何艺术的形成都离不开知识的基础。广泛阅读文学作品给了董一菲一个宽广的文学视野,对文学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更是让董一菲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越行越正。

(二) 表达技能的修炼

董一菲的诗意化而又睿智的评价用语是其对自己的教学言语训练的结果。在发音上,董一菲追求绝对准确的普通话发音。在语调上,董一菲的用语既有女性特有的柔美,又高低起伏体现出语调的多样性,正如她说:“讲课的语言,要抑扬顿挫,有时舒缓,有时激越,在叙述、议论、抒情等不同时候要追求表达技巧的多样性”。

(三) 思想道德的规范

董一菲倡导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悲天悯人的情怀,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语文,从中感悟现实生活,构筑自己的诗意人生,这样的教育观与她的个人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观念是密不可分的。

(四) 心智素养的培养

董一菲的“诗意语文”与她个人的心智素养是分不开的。她拥有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主要得益于她从小所受的教育,通过不断的语言思维的训练,她往往能够迅速地抓住对方所说的重点,据理力争。

四、 董一菲评价语用艺术的教学启发

“诗意语文”是“一种大语文、高境界,它立足于心性的修炼,追求文学的诗意和唯美,注重情感与语言的交织,感悟人生智慧,充满文化和理性”。她的课堂是充满诗意的课堂,同样也是有活力的课堂。

(一) “目中有人”的课堂

课堂应是教师、学生、教材等多方面因素所组成的生命体,是教师、教材、学生一齐互动生成成长的过程。董一菲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她始终处于一个引导学生思考的位置之上,为学生的思考创设相应的情境。

(二) 准确规范的用语

语文教师在课堂之上的发言一定要注意发言要准确规范。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在语音、音调等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除了要准确流利地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之外,对学生的点评用语一定要经过思考,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对学生因材施教。

(三) 亲切和蔼的态度

课堂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地方,是思维碰撞的场所。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有亲切和蔼的态度,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快地接受语文教学。

(四) 日积月累的训练

董一菲从一位初出茅庐的新人教师,成长为经验丰富的名师,这与她的天资有重要的关系,与她后天的努力更加分不开。她的成长经历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教会了我们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之上,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董一菲.仰望语文的星空[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1:4.

[2]董一菲.董一菲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48.

[3]董一菲.寻找语文的诗意与远方[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3:9.

[4]许书明.当代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中学语文卷)[M].北京: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9:292-295.

[5]董一菲.生成之美——《鄉关何处》教后反思[J].江苏教育研究,2011.18.

[6]董一菲.《葡萄月令》实录.http:∥dongyifei.blog.zhyww.cn/archives/2013/2013514161941.html.

作者简介:

何菊,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评价
唐DM 智联创享型
难与易
2006—2017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4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4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