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红宇
原以为这个冬天是暖冬,没想到临近年底,实力派寒潮上线,冷得诚不欺我,并一口气从2018年直冷到2019年。在冷到发紫之际,某天气网适时推出一份“全国冻哭预警地图”——无论身处哪一区域的人,都想着该如何取暖。
据说在最冷的那几天,北京街头曾出现让人“发热”的公交站牌——某音乐榜的宣传广告,上面画着一只耳朵的N种取暖方式:烤火、泡温泉、系上小围巾、坐在暖气上、躲进厚被子里、吃热气腾腾的火锅……而依我看,让耳朵热起来最有效的方法是:给它音乐。
如果感到寒冷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寒冷你就唱唱歌。
唱歌取暖,自古有之。《三国演义》中,“刘玄德二顾草庐”时,将近茅庐,“忽闻路傍酒店中有人作歌”,原来是“山野慵懒之徒”石广元和孟公威在击桌而歌;来到卧龙庄,“又闻吟咏之声”,从门侧窥看到草堂上拥炉抱膝的歌者,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正欲离开时,遇上诸葛亮岳父:骑着一驴,踏雪而来,边行边“口吟一诗”。
那时正值隆冬,“朔风凛凛,瑞雪霏霏”,而刘备所遇到的人——无论是白面长须的名士、寄傲琴书的少年,还是狐裘蔽体的老者——均开口便唱。虽然知道吟诵的读书方法,使得古人个个是唱歌高手,但我觉得他们这一番嗟叹吟咏,为了抒发胸臆,更为了雪中取暖。
唱歌能促进深呼吸,使肺部得到发展,并清洁血液,同时能改变人的心境和精神面貌——心暖起来,便可以給全身集中供热了。
耳朵若是壁炉,那歌声就是柴火,而唱歌的人就是点燃柴火的人。唱起哪首歌,能让炉火越燃越旺?不同经历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对于民谣歌手大冰来说,Beyond的《海阔天空》曾为他雪中送炭。
“不管世事变化多快,在音乐的世界里,一切海阔天空。”大冰曾和朋友一起搭车去纳木错。一路上,他们高唱着:“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结果车行到盘山路,果真下起了雪。雪大得恐怖又离谱,车只好停下来,片刻功夫便被雪埋了半个车身。他们围着车弹起吉他,边跳边唱《海阔天空》,唱了十几遍。靠着这首歌取暖,单衣单裤的他们居然挺了一个晚上。
所以说,唱歌不仅能产生热能,还能创造奇迹。20世纪初,英国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曾去南极寻找帝企鹅的繁殖地。一场暴风雪将他与同伴困在了临时建造的小屋里,并把帆布屋顶和帐篷都卷走了。虽然被埋在雪里整整两天,没有食物和水,然而依靠着唱圣歌取暖,最终他们得以安全返回基地。
然而奇迹并不会降临到所有人的身上:在岩井俊二的小说《情书》中,死于雪山的藤井树,于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唱起了松田圣子的歌——歌声是他求生的绳索,是他向这个世界汲取的最后的温暖。
站在冰天雪地里唱歌的感受,参加过北京卫视环球跨年冰雪的歌手们,恐怕再不想去体验:汪峰边唱边呵出的气息瞬间变成了白雾,被戏称为“行走的加湿器”;腾格尔穿上了厚实的大花棉袄,真实诠释了什么叫“冰雪寒冷”;零下20度的气温让身穿军大衣唱歌的窦靖童直呼“差点冻死”。
然而真正在冰雪中劳作的人,却在这方银白的大舞台上,用歌声唱出战冰斗雪的激情!每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隆冬时节,松花江上的采冰人便开始采集冰块,切冰、破冰、断冰、捞冰,他们唱着劳动号子,齐心协力将千斤重的冰块从江里拖拽到冰面上来。那歌声粗犷豪迈、坚实有力,犹如抛向空中的冰钎子,凿破“Frozen”。
“Frozen”(《冰雪奇缘》),迪士尼2013年出品的动画电影,开场便是一首采冰号子,斯堪的纳维亚式朴实的旋律,史诗一般歌咏的力量,配上采冰工人娴熟的、节奏感十足的动作——采冰工具犹如韵脚一般在他们手中变换着——让这首歌成为了迪士尼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开场曲之一:
“寒冷的夜晚伴着山雨生出了她,”我很喜欢片中的埃尔莎公主,因为我们都出生在寒冷的季节;她躲藏在“冰堡”,我生活在“冰城”;我们都不畏严寒肆虐,因为心中都有一首歌:唱起“Let It Go”,埃尔莎“冰天雪地也不怕”,而我也有自己的“抗寒歌”,《北方的童话》:
“……昨夜衔在枝间的雪/今天怎么簪上你的发 /江封千里裹素华 ……”
很多年前,为一部专题片创作出这首片尾曲。当年冰雕雪砌出的“玉乾坤”如今已没人记得它。但每当冬天来临,我总会随冬装一起翻出它,轻轻哼唱起它。
当你为家乡的冬天写了一首歌,便没有冬天能冻哭你:因为只要唱起它,心便会被爱温暖着,爱融化寒冰,你将不再惧怕任何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