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设计行业向现代工程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分析

2019-04-03 03:18
中国勘察设计 2019年3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数字化智慧

2018年是无比动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从国际到国内、从政治到经济,都充满了挑战与危机。世界正处于深刻变革的历史节点:在产业层面,从传统制造、建造行业转换到现代服务业;在科技层面,从电子化为特征的信息化转换到数字化为代表的智慧化。这两个层面的谐振加剧了社会的激变,也将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时代工程建设行业发展趋势

趋势与市场

需求饱和、市场迭代、社会转型,在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下,工程建设行业中的传统业务出现大幅下降。这不是某个企业的问题,而是全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前,行业发展面临两类市场——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以工程建设为主的增量市场越来越小,由此产生的存量市场越来越大。从宏观的社会角度和具体的投资者角度来看,增量市场是成本,存量市场才是效益。企业战略发展的第一要务是要选择跟什么样的市场打交道。

同时,我们身居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如果说现实世界是硬件,数字世界就是软件。我们无法想象,没有软件支撑的硬件如何发挥价值。现实世界越精彩,就会越依赖数字世界的支撑和运营。

工程建设行业未来最大的服务对象是城市(含第二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与之相配套的现代化服务业将形成巨大的市场。行业资源,包括政府、资金、人才、技术,无不沿产业链从前向后聚集,以数字化为手段、智慧化为目标的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必将成为未来最为主要的、规模越来越大的产业。

工程建设行业发展战略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方略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目标。

环顾500余座城市的智慧化建设,其建设理念仍停留在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电子政务数据进行整合、使用,视频监控等物联网技术的初级阶段。城市是由基础设施构成的,不将基础设施数字化,就难以形成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更是海市蜃楼。

针对智慧城市建设,我们需要提出新的理论,即基础设施大数据与社会民生大数据相融合的创新型深层次智慧城市建设。这种基于CIM(城市信息模型)的理念,通过基础设施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体系的构建,横向收纳各行业基础设施大数据,纵向沿时间轴收集工程全过程所有信息,形成完整的数字城市体系,由此服务于城市管理与运营,最终获得一套实时共享数据、一个全息城市模型、众多可扩展专项的应用。CIM是由GIS与各行业BIM模型共同构成的,各行业工程数字化是深层次智慧城市的基础。

数字工程的源头在于设计,数字化设计成果是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体系的主数据。数字化设计的主要价值在于提供工程全生命周期乃至全社会共享的高质量工程信息,它不仅是设计院提高竞争力的手段,同时也是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的基础数据。数字化时代,不能提供数字化服务的传统设计院一定会被淘汰。

世界正在经历以数据为核心、互联网为手段的第二次信息化浪潮,即从IT到DT时代的转换。谁掌握数据、数据通道或由数据产生价值的方法,谁就掌握了数字化时代的盈利能力。谁能够参建全产业链的数字化生态圈,谁就将是最终的赢家。

社会发展实践证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工程行业深度融合,工程智慧化服务将成为今后工程服务的主要业态,针对存量工程的智慧化服务正在形成越来越大的市场,信息技术不断迭代的特性,将使得工程智慧化服务市场永存。这是一个万亿规模的新兴市场、一个与人类伴生的永恒市场,这也将是一个持续推陈出新的活力市场。

从设计院、工程公司向工程全生命周期智慧化服务商发展,进入工程现代化服务业领域,是工程设计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设计行业应尽的社会义务和历史责任。

数字化互联网在设计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数字化互联网绝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其带来的理念、模式的结构性冲击远大于技术本身,具体可以细化为以下9个方面:

第一,市场推移与迭代。推移是指业务沿产业链由前向后推移,结果是传统增量市场业务趋势性减小,存量市场业务持续增大。迭代是指传统工程业务萎缩,针对工程智慧化服务的新兴业务将逐步占据产业链主导地位。困于关闭的窗,还是走出开启的门,这是每个企业面临的抉择。

第二,供给与需求失配。数字化与网络技术极大提高了传统业务的工作效率,服务供给大增;而传统业务市场却出现大幅萎缩,市场需求日减,那些局限于传统业务的企业终将会被市场淘汰。

第三,云平台。基于云平台,运行软件与平台内容分离,软件使用权从购买到租赁,异地协同作业得以实现。这一切将引起作业模式变革与企业架构重塑。

第四,设计资源社会化。在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设计行业依旧停滞在自给自足的封闭阶段。数据库、图库(族库)、标准库、编码库等,是设计平台运行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其本身并不形成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如何快速、低成本和高质量的建立基础资料的获取模式。诸多产业最后拼的就是供应链的成本、效率和质量,这难道不值得设计行业反思与借鉴吗?在专业化、产业化、云平台、互联网的新型商业环境下,工程设计行业亟须优化自身业务的供应链。

第五,设计作业互联网化。在人力成本不断被拉高的今天,人力资源依赖度高的企业已经成为比高固定资产更危险的重资产企业。基于云平台、互联网,企业通过可控的设计平台把设计作业外包,能够有效整合行业资源,实行轻量化组织、弹性业务模式,在拥有无限大业务能力的同时,控制企业风险,提高经营效益。

第六,设计市场互联网化。当业主把设计招标搬到互联网上,企业面临的是海量的、无时无处不在的竞争对手,这将从根本上改变设计市场的格局,竞争将异常激烈,市场环境将非常严峻。这是工程设计行业必须要面对的潜在挑战。布局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营销体系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第七,设计行业日益分化。各个行业都在经历集成化与碎片化的发展过程,设计行业也不例外。拥有强大行业资源、技术、资金和规模优势的工程公司将会形成超级工程服务商,实力较弱的传统设计院可能面临倒闭,而众多个人或团体将在互联网大海中变身为不计其数的朵朵浪花,成为虚拟设计院。通过互联网与云平台,超级服务商将与虚拟设计院形成混合模式,重构行业发展格局。

第八,设计中心枢纽。具有地域优势或行业优势的超级服务商,将通过平台输出业务、技术、标准,形成具有地域或行业垄断力的区域或行业中心设计院。更具挑战的是,超级业主可能组建自己的业主设计院,形成市场垄断的格局。

第九,跨行业融合。以数字化为手段,面向工程的智慧化服务需要传统工程服务企业与信息化企业相结合,打造新型工程智慧化服务商,这不只是技术的融合、业务的融合,更是资本的融合。

目前,工程设计行业发展的本质是模式创新、市场重构与产业链重组。智慧城市需求侧更高的要求、社会发展导致更高的成本、行业竞争迫使更低的价格,无不倒逼工程产业链供给侧的设计行业进行结构性改革。思维的变革、技术的创新、市场的拓展、业务的升级、人力的提升、资源的融合,一系列体系性变革的拐点已经到来。

设计企业数字化体系建设

当我们还在纠结BIM正向设计时,CIM已经不可阻挡地来了;当我们还在推行电子档案馆时,工程数据中心已经星火燎原;当我们还在深挖传统市场时,新的市场已经迅速崛起,未曾谋面的竞争者已经站在面前。应对社会转型的挑战,迎接数字时代的机遇,以数字化互联网的思维构建设计企业数字化体系,成为工程设计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关于BIM

提及设计数字化,首先要谈到BIM。最早接受BIM技术的设计行业,经历了从积极推广、到消极回避、再到设计翻模“两张皮”,始终难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搞清BIM的本质。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其中并没有设计一词。“B”指的是行业特征,铁路可称RIM,电网可称GIM,工厂可称EIM,可见其并没有实际意义;“M”指的是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有需求的场合才会应用;“I”指的是以数字化为特征的工程信息,这才是核心。BIM不是一款软件,其本质是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服务,是数字化时代的商业模式。

设计不仅是以图纸形式提供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的技术方案,而是工程信息的建立过程。设计的数字化成果是构成工程全生命周期数据链的主数据,是工程信息化的源头。因此,数字化设计不仅是设计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更是工程全产业链数字化的大事。数字化设计是手段,数字化产品在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的应用是根本。数字化设计是成本,提升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建设、运行水平才是价值。不搞清楚BIM的逻辑就去做BIM,只能是舍本逐末,劳民伤财。

关于BIM的4个误区

(1)降低效率,增加成本

在尚未完成数字化体系建设的阶段,BIM的应用不会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还会增加成本。因为作坊式手工作业模式错配数字化设计流程,永远都不会产生你期望的效果。理论与实践都证明,当体系建立完善之后,设计效率将会得到极大提升。

(2)通过培训提高BIM应用水平

BIM推广完全不同于当年用计算机甩图板。计算机绘图,个体改变的积累就能够取得组织能力的提高,而BIM则根本不同。BIM不是仅一个设计工具,更是一个有机体系,个体能力的增强难以带来组织能力的提升,BIM体系建设水平决定企业数字化设计能力。

(3)建立BIM中心,实施BIM应用

成立BIM中心是众多企业的选择,然而却治标不治本,还可能会带来两个弊端:一是BIM中心承揽了设计部门的工作,进一步阻碍了设计部门BIM能力的养成;二是脱离工程设计,变成翻模部门,加剧了设计翻模“两张皮”的现象。所以说,企业BIM体系建设到位的标志就是BIM中心不做工程。

(4)BIM的经济收益较低

如果企业尚处于BIM设计效率比较低下的阶段,当然会赔钱。由于没有掌握BIM在工程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利用价值,企业难以为上下游提供数字化增值服务,当然收不到费。如何提高效率和收益,是设计企业需要好好思考的关键问题。

关于BIM建设的几点建议

(1)BIM是针对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业务,任何企业制定BIM发展规划,必须站在全产业链的高度,从供应链和业务流的角度综合统筹规划。

(2)构建企业系统性的数字化体系,包括业务模式、软件配置、作业流程、协同模式、设计资源供应、系列标准、管理制度。

(3)打造以数字化产品为载体的现代工程服务盈利模式,在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从各个角度拓展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4)认清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服务的推动者。设计企业、施工企业、业主、政府、媒体、TI公司等都可能是推动者,形成同盟,共同推进。

数字化体系建设

数字化体系建设水平决定着企业在产业链的位置和企业价值。BIM给设计行业带来的变革都是结构化、体系化的,设计企业的数字化建设也必须符合这一规律。企业数字化建设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顶层设计

首先,要明确企业数字化体系的应用阶段,是设计、EPC还是全生命周期。针对业务架构明确应用范围,确定所有应用板块。规划工程信息标准和工程数据中心,保证各独立运行板块的数据能够接入工程数据中心。这样的体系框架能够满足3项要求:信息的集成性、应用的兼容性、组建的灵活性。在此完整的体系架构下,所有应用系统有机集成,既可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地建设应用子系统,又能保证所有子系统信息的兼容和互联互通。

(2)设计平台建设

专业设计平台是数字化设计体系的最主要组件。专业设计技术特点突出,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提供全专业的设计平台,专业设计平台必须由专业部门来选定,前提是平台必须是具有BIM理念的数字化设计平台。

一套数据、一个模型是BIM设计的显著特征和重要价值。只有建立协同作业平台,才能把各专业平台产生的数据与模型融合为完整的工程模型,实现多专业协同设计。

平台的基础建设包括模型库、数据库、知识库、标准体系(含设计深度、信息、编码、逻辑结构等)、制度(流程、管理系列)、人力资源。其中,各类库属于设计资源,能否用共享经济模式建立高效率、高质量、标准化、低成本的供应链,对提升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跨平台模型及数据整合是平台建设的关键点。把不同专业、不同平台产生的模型和数据相整合,形成统一标准的工程模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也是不可回避的任务。

基于BIM的校审平台对设计企业是极具价值的,今后将成为标配。

(3)工程数据中心

工程数据中心不仅是设计企业数字化的核心,同样也是全社会数字化的核心,是数字化体系建设中最重要的基础。没有工程数据中心,就没有数字化体系。工程数据中心分3类:集团总部级、工程级和企业级。三者之间信息标准相同、信息互通、颗粒度不同、功能不同、各有分工。设计企业采用企业级工程数据中心。工程数据中心具有3项主要功能。

第一,数字化成果存储。电子化档案馆只能管理电子化图档,对于数字化设计成果无能为力。工程数据中心用以存储数字化设计的模型化、结构化、非结构化的设计成果,会取代电子化档案馆成为设计企业的基础资料库、信息库。

第二,大数据应用。只有基于工程数据中心的积累,数字化工程大数据才可能实现智慧化设计。

第三,数字化移交。工程数据中心是工程数字化移交的基础,是全生命周期服务业务的跳板。

(4)拓展工程现代化服务业务

BIM最重要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设计业务的优化,还体现在数字化时代的市场拓展和业务转型升级。运用数字化设计成果,依托工程数据中心,就能把工程现代服务业务拓展到建设与运维阶段,并可能进军智慧城市业务,由此构建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体系。

设计企业转型升级之路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工程设计行业的初心是让人类社会更美好,当今社会从建设高峰期转向智慧服务期,工程设计行业的业务也应当顺应时代,拓展到工程智慧化服务领域。

工程设计行业的本质是工程建设的咨询服务商,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如何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工程行业的现代服务业,是摆在行业面前的紧迫问题。

数字化时代,对价值的定义往往是颠覆性的。当我们倚重的设计图纸越来越失去价值的时候,上帝给了我们得天独厚的资源——与图纸伴生的数字化产品。这是一把金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数字时代财富之门。

设计的数字化产品是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源头主数据,是工程产业链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必要条件。提供基于数据的工程信息化服务是设计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也为自身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设计企业的天然属性就是工程服务商,未来就是在传统业务基础上把业务流延长到运营阶段,把业务拓宽到信息化领域。工程智慧化服务对工程传统业务不是迭代而是叠加,融合成为更加全面、丰富的工程服务业态。

设计行业是否适合这样的转型,我们要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商务逻辑进行分析。传统时代是线性产业链,企业业务以自我能力为中心,做我所能,精益求精,最终市场萎缩,成本高企,与行业一同衰退。数字经济时代是网状产业链,企业永远只有两个选择:我为谁做?谁为我做?前者指的是市场定位,在网状产业链不断寻找更优的位置;后者指的是行业资源整合,追求着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更强的能力。

我们正面临结构性变化的关键节点,在“大数据+互联网”催生的全新生态环境下,专业界限越来越模糊,行业壁垒正在被破除。企业的价值在于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企业必须重新选择自己在行业生态环境中的位置。

实现从设计院、工程公司到工程全生命周期智慧化服务商的转型升级,企业需要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化对工程数字化理念的认识。工程数字化绝不仅仅是一项技术,而是作业体系、盈利手段,承载着企业的未来。

第二,坚定将设计业务转型升级成为工程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商的战略目标。

第三,真正做到“持续创新、兼容并蓄、跨界融合、深化合作”。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持续迭代,使得自给自足的封闭发展模式成为陷阱,应该用资源整合的模式优化技术资源。

第四,资源整合、优化运营。开源、增效、提速,聚力、扬长补短、融合创新,构建新型运营体系。

第五,建立集“战略、组织、技术、经营”于一体的工程数字化体系。资源整合的能力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未来已来!数字经济时代如同浩瀚汹涌的大海,无边无界。我们正站在变革的拐点,进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无据可守。唯有锐意创新,勇立潮头,才能不辜负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数字化智慧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