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后期英国少数族裔小说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2019-04-02 03:49赵阿茹娜
北方文学 2019年8期

赵阿茹娜

摘要:如今,有关二十世纪中后期的英国少数族裔小说研究是我国外国文学研究近年来的热点。国内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亚裔、非裔和拉丁裔英国文学研究;犹太裔文学的研究极少涉及。中国的英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研究成果集中在英国印裔、非裔和拉丁裔文学研究,对犹太裔文学的研究启动较晚,且限于个别作家作品的评介,属处在萌芽阶段。本文就英国少数族裔文学总体研究理论方法的建构以及从宏观角度全面、系统阐述二十世纪中后期英国少数族裔文学表现内容和特色方面的研究上的价值和意义,试对国内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二十世纪中后期;英国少数族裔小说;价值与意义

一、族裔小说研究的价值

族裔小说为研究文学提供了独特的视野,对于英国少数族裔文学来说,本文能够更深刻地体现出英国少数族裔小说具有的矛盾性、复杂性和多义性的分析,是少数族裔文学研究更贴近多远文化的生存现实,发挥其文学研究应有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二十世纪中后期英国少数族裔小说研究能够完善和丰富族裔文学研究,为族裔文学研究和探讨注入新的活力,激发文类研究的学术潜力与批评价值。

二、二十世纪中后期英国少数族裔小说研究的价值

国内,有关当代英国印裔小说研究是我国外国文学研究近年来的热点,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有: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后殖民理论的创始人萨义德曾说过,只要考虑东方就无法回避印度。在当今世界文坛中,英国印裔作家的作品颇具传奇性和争议性,其作品反映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等问题极具深刻。然而,在国内,从各大知名出版社或学术期刊上可查到的作品研究不过几人的几部作品,主要集中在拉什迪、奈保尔和莱辛的作品研究,极少涉及其他。

第二,作品研究的时代背景不够全面:时代背景的选择上集中在后殖民时期,但作为后殖民始源的殖民时期的印裔作家作品的研究极少涉及也不够全面。

第三,主题研究不够系统。中国的英国印裔文学研究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研究成果集中在族裔性、后殖民性、女性主义和离散性等,且限于个别作家作品的评介,仍处在初级阶段,相比国外研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欠系统性,缺乏批评理论创新等问题。

除此之外,即便在研究较为深入的奈保尔和拉什迪作品的研究,也存在集中关注几部著作,忽視其他作品的偏颇,缺乏对文学形式特征的整体深入探讨和研究,这是国内外国文学研究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印裔小说研究的一大缺失。就当代英国印裔文学总体研究理论方法的建构以及从宏观角度全面、系统分析英国印裔小说表现内容和特色研究上的空间探索,是本课题的一个崭新的尝试。

国外,二十世纪中后期英国印裔小说以英国学界为代表的国外相关研究为重点,有关奈保尔、拉什迪和莱辛的探讨问题也是呈现纷繁多元化趋势,兼具批评介绍与专题研究的性质。德哈的《英国印裔文学历史解读》开创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印裔英国文学研究的先河;安东尼娅的《族裔、离散--英国印裔小说》和喀什米尔的《英国少数族裔文学小说及其传统研究》关注的是印度、拉丁美裔文学的特点。英国学术界对少数族裔文学所具有的复杂内涵及多重外延进行了审视和探讨,尤其是对文学主题、思想内涵和表现方法上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族裔特色,且进行了持续性的关注。

三、二十世纪中后期英国少数族裔小说研究的意义

(一)二十世纪中后期不仅包含“后殖民”时期,更包含“殖民”时期,把“后殖民”和“殖民”分开解读文本是即片面又不完整。英国印裔作家及其小说和被文论评价的时代背景除了“后殖民”时期的文化和社会以外,与其产生更深层次的“殖民”时期文化和社会背景是密切相关的。例如印裔小说除了具有鲜明的后殖民时代背景,也兼有殖民主义,甚至在与女性主义有关主题作品中呈现出殖民女性主义和后殖民女性主义兼容的时代特点,这是后殖民主义主题思想研究所不可忽视的,也是对后殖民主题所特有的补充。另外,这一时期英国的整个社会变化是剧大的,尤其是给移民到英国的印度裔人民带来的经济、政治、心理上的变化是巨大的,产生的社会影响也是深远的,以此映射到各印裔作家的作品随处可见。

(二)主题的借鉴作用不容小觑:第一,目前,国内关于英国印裔小说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碎片性”研究非常严重。占英国少数族裔总人口的18%、英国总人口的2.5%的印度族群,对英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通过文本了解少数族群的社会生存的心理状态是文学创作研究的目标之一。但在我国目前对印裔作家的创作研究诸多不足,现国内研究状况已在“选题依据”的中阐明,并给出本文研究的价值所在,在此不赘述。第二,印裔作家对各社会现象的困惑、对小说创作的思想取向的把握、对与同时代白人主流小说的异与同的把握,是本课题产生的独特主题魅力。第三,把英国印裔作家创作的小说所蕴含的思想、审美和学术价值进行研究和探讨,不仅对英国少数族裔文学批评和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对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也有参考和启发。

参考文献:

[1]王宁“离散文学与文化身份认同”[J].社会科学,2006,2 (第10卷).

[2]马汉广“世界文学观念的重构与当代中国文学的世界性价值”[J].求是学刊,2013,4 (第29卷).

[3]张德明“后殖民旅行写作与身份认同――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解读”[J].外国文学评论,2005,7:90-96.

[4]朱云生 杨忠举“既依附又背离的二重文化取向――论奈保尔对英国文化的选择策略”[J].山东社会科学,2005,3:78-82.

[5]尹锡南“从殖民文学到后殖民文学:‘东方印度书写与文化身份探索—‘英语世界中的印度书写研究系列之六”,[J].南亚研究季刊,2006,7:55-59.

[6]尹锡南 梁昭“从流亡到移居:印度移民作家的后殖民书写—以巴拉蒂·穆克吉为例”[J].南亚研究,2009,1.

[7]石海俊“地域文化与想象的家园—兼谈印度当代文学与印度侨民文学”[J].外国文学评论,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