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喜与忧

2019-04-02 10:22张配豪
人民周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电子书校服电子产品

张配豪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不仅走进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更早已走进了校园的各个角落。多媒体教学、交互式学习在各类学校屡见不鲜,早教机、学习机、学生平板电脑等也已成为各年龄段学生的“手头必备”。现如今,网上借书、二维码考勤甚至手机远程开教室门、开多媒体设备这样的“神操作”陆续出现,让更多师生认识并享受着智能化带来的教育和学习便利。智慧校园成为应运而生的一个“热词”,校园里的电子产品一时间也成为一些企业眼中的“香饽饽”。然而随着电子产品的疯狂涌入,校园里的“电子”生意一系列隐忧也开始渐渐浮现。

智能校服是安全保证还是电子镣铐

伴随着“智慧校园”概念的推广,日前一款智能校服进入校园,并已在中国西南地区十余所中小学试用,引发众多争议。

这款结合人脸识别、摄像头与定位等组合应用的校服既能够使学校及时了解学生出勤情况与上课情况,又能够让家长实时掌握学生所处位置与动态轨迹。“智慧校服”在样式和外观上都和普通中学校服一样,但在左右肩膀下缝制了条状传感器,其中缝置入智能芯片和GPS定位芯片。智能芯片用于记录校服对应学生的生物信息,包括面部数据。

据该校服的研发公司——贵州冠宇科技有限公司官网简介,2015年,冠宇科技在贵州省贵阳国家高新区成立,主营“智慧校园““智能校服”“二维码墓碑”“微人生相册”“庆典活动”等业务。第一代智能校服于2017年7月下旬上市,该公司由此成为全国首家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生产“智能校服”的高新技术企业,并成功建立起适用于校园的“智能校服体系”。

冠宇科技对“智慧校服”后续升级功能则包括:“侦测”到学生打瞌睡时,会自动响起警报;智能校服还可建立“无现金校园”,学生通过智能校服、指纹、指静脉及人脸识别在校园内支付各种消费,家长可通过手机查看子女在学校的消费情况,并控制消费上限;校服还能实时监测学生的身体状况,若出现较大波动,老师和家长能及时收到提示信息。

“我们公司拥有此项科技的专利注册权,智能校服是一款集大数据+互联网+高科技的智能产品,是将智能芯片与校服进行人性化的结合,可以对学生进出校园进行精确记录,实现学校对学生实施数字信息化管理。”冠宇科技的客服人员表示,“目前校服定价根据校服材质和功能略有差距,但多为100元左右一套。”

2017年,贵州省仁怀市第11中学就将这款智能校服引进学校。按照厂商的设想,如此不需要点名,可监测到学生是否逃学、迟到、夜不归宿等。而如果有未能识别人员,或有学生偷溜出门,系统会语音播报,提醒门卫加强管理。据该校官网显示,这是一所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寄宿制初级中学,在校生近1000人。该校校长林宗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已有800名学生使用过智慧校服,使用具有定位功能的校服后,学校的出勤率大幅提高。

实际上,智能校服已并非鲜事。一家名为江阴樱桃服饰有限公司,曾研发“会说话的智能校服”。据百科词条,这家公司结合校园安全智能接送管理系统,研发出新一代智能校服,加入的智能芯片,让校服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学校的形象,更有助于校园的安全和统一管理。而一家名为“钦家”的智能校服制造商,则称校服是一个千亿规模的市场,2025年国内校服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大关。

智能化的校服的确方便了学校管理,然而质疑也迅速裹挟而至: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控之下,孩子隐私何在?学生的相关监控数据又如何保护?

“虽然我们的智能校服暂时没有开通定位功能,也确实能督促我们按时到校,但是同学之间讨论到新校服,都觉得还是有一种被监视的感觉。”贵州省仁怀市第11中学的学生张瑞(化名)告诉记者,自从买了智能校服,父母有时候也会开玩笑称,“你现在动动脚趾头我都知道。”

对此,研发这款校服的当事公司法人代表李大国回应称,是否使用智能校服由家长和学校决定。目前并未对学生实行“全天候监控”,定位功能只满足个别家长的需求,并未全面推广。而数据安全也由公安部门等多重把关。可这样的回应并不能令人满意。专家表示,智能校服制造企业收集的未成年人隐私信息,很容易被泄露给商业部门,而不止于单纯教育目的。这方面法律法规必须要更严格地加以阻断。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永谋则认为,未成年人同样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使用智能校服时,其隐私权必须得到充分考虑。

刘永谋强调,全面监控与培养人格健全、自尊自爱自强自律自信的公民之教育理念是相冲突的,是一种简单粗暴而懒惰的方法,在教育中的作用弊大于利。因此,他提出,在智能校服的争议中,还需要法律法规实现保护。“当学校、家长和生产商可能侵犯未成年的隐私权,需要政府、国家和社会介入,对智能校服的生产和使用进一步做出明确规定,保护未成年人。”

“如果家长没有边界地侵入孩子的生活,我是坚决反对的。”武汉大学(深圳)心理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长戴影频也赞同刘永谋的观点。她说,“孩子有选择权,而不是按父母希望的去生活。失去自主权后,孩子的成长空间变小了,创造力受限,独立处理事务也会变得更困难。”

戴影频表示,从心理健康的角度,中国家庭亲子关系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边界模糊。商业产品偏向取悦付费者。智能校服让家长省力了,并获得更大权力,由此也很容易反应过度。信息化、大数据经常会形成一种权力,对身处其中的人造成一种不自觉的深入控制。孩子不是囚犯,尤其到了青春期,不应用控制的方式直接授权家长用主观意识过度干涉其生活,激发逆反心理。

电子书包 “添忧”还是“减负”

无独有偶,新学年,部分家长反映,其孩子所在学校引入“电子书包”用于课堂教学,让家長自愿选择购买,此举引发不少家长的关注。

王先生的孩子就读初二,入学时老师曾为家长们演示了一款形似iPad的“电子书包”。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款形似iPad的“电子书包”,包含收发通知、班级管理、收发消息、发布作业、发布成绩、考勤管理、家教秘书等功能,既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又能够促进电子信息化教育。“电子书包”作为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一项硬件设备,是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产物,而推广该产品,也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达到减负目的。

“电子书包”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种实现形式,并非新生事物,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在北京、上海等地进行试验探索,但总体推行进程较为缓慢。因为“电子书包”虽然好处不少,但也令家长担忧,诚如上述家长的担忧,一则2000多元的“电子书包”,其费用不菲;二则“电子书包”与分班挂钩引发忧虑,不购买就进入普通班;三则若没有教师正确引导,会导致电子设备依赖、冲击纸质书及传统阅读方式等问题;四则过多依赖“电子书包”,有可能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家长刘女士表示,在刚刚过去的寒假,她的孩子需完成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文综五门课程的作业。其中,除语文作文为纸质作业,其余全部需通过平板电脑上的APP完成。她估算,每个科目的10余道习题,平均需花费孩子20分钟时间。也即孩子每天需花费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用于在平板电脑上做寒假作业。王女士说,不只寒假,平常学校也要求孩子使用平板电脑做作业。

在网络上,不少家长对“电子书包”的弊端提出了担忧。有家长质疑,学生日常作业繁多,增加“电子书包”意味着增加了海量知识点和题库,不过是“大书包里又装了小书包”,不利于学生减负。除此之外,还曾有深圳家长在论坛上发出“关于停止推行电子书包的请求”,认为放任学生使用“电子书包”,会导致学生的思维碎片化、独立思考能力和书写能力降低、诱发近视问题等。

对此有专家指出,单纯争议用手机微信和QQ布置作业的问题,意义不是很大。所以,真正的问题或许在于,一者,以智能手机为载体,微信、QQ、各种APP等社交软件介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太过频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教育教学离不开的途径和助手。二者,家校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之于教育责任与义务的边界逐渐发生着改变,原本应该由老师做的,如批改作业;原本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如手工作业,一并转嫁到了家长身上。这恐怕才是围绕用微信和QQ布置作业所引发争议的根本原因。

日前,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884号(教育类271号)提案答复的函,教育部回复称,“教育部将进一步强化师德建设,完善管理,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明确教师不得通过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避免出现‘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等现象”。

实际上,早在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特别强调,学生购买教辅材料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任何教辅材料。

教育部:管控电子产品入校园不能一刀切

据统计,目前大部分学校使用的教育信息化产品除智能校服及电子书包之外还包括电子白板、平板、电子作业、教辅APP等,电子产品使用亟待成为重点监管对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日前,教育部进一步落实八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各地中小学强化体育锻炼、规范电子产品使用、建立视力健康档案,综合施策全面防控青少年近视。

据了解,目前我国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45.7%、初中生为74.4%、高中生为83.3%、大学生为86.4%,其中85%—90%为近视眼,全国近视眼中小学生预估超过1亿人。

造成我国青少年视力不良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是体育活动的缺失,以及户外活动的减少。而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儿童青少年低年龄、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产品现象非常普遍,成为近视率快速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一些学校推行在手机上完成作业,如何保证学生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电子化教学推广与减轻用眼负担之间的矛盾如何破解?

去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曾联合下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从家庭、学校等多方面提出建议,其中针对电子产品使用方面,更是直接给出限制性规定。具体包括: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学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电子产品等达标情况开展全覆盖专项检查。

同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他还指出,要结合深化教育改革,拿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并督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抓好落实。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管控电子产品使用,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三项具体工作之一。任何一样东西,一旦被滥用,就一定会产生危害,但这不等于说这个东西不能用,要恰当得使用,有节制得使用。作为现代社会科技进步带来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变化,这是属于一种正常的使用。我们现在讲到的电子产品的滥用,绝大部分是指一种电子产品的依赖和成瘾。电子产品的使用,我们不能一刀切,但是一个原则是要有的,就是要有节制,越小的孩子,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越应该短。”

他还表示,未来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任务将从制度规范、技术攻关、扩大宣传三方面发力,研究制定儿童青少年每日每周使用电子产品的参考上限,控制儿童青少年过早、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康用眼习惯。。

信息化带来的技术变革体现在教育领域的大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但在新旧方式转换的过程中,不僅要考虑如何适应,也要权衡新技术的利弊。学校作为推广电子书包中主动的一方,相比处于被动地位的家长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审慎对待电子书包的全面覆盖,关注已经出现的现实问题,尽可能规避新技术带来的负面作用和风险。

学校选择标准的提高也让中小企业进校园变地更为困难,而此前已经进校并建立不错口碑的企业将具备极大优势。此外,通过技术研发,使电子产品具备护眼、控制使用时间等功能,让产品在保护视力与发挥电子产品优势间取得平衡,也成为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电子书校服电子产品
摭谈中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利弊
帮孩子减少对电子产品的迷恋
记忆深处的校服
校服·校腐
我国小型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模式
打造自己的电子书架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探究
电子书 等
校服
PDF格式电子书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