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0)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新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先进的设计理念不断涌入发展中国家,在促进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对各地的传统建筑文化产生了影响。以成都为代表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探索,营建了不少以历史地段和历史建筑为载体的现代化地域性建筑,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和价值。
随着现代建筑的大量建造,城市的区分度越来越小,人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怀念属于自己城市的建筑风格。目前成都的地域化建筑的概念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过翻修、改造满足现代使用功能的历史建筑,如琴台路、锦里、宽窄巷子、文殊坊等街区的建筑;另一类是使用地域化建筑元素、符号的现代新建建筑,这类建筑以西村大院和远洋太古里为代表。
(一)成都西村大院。西村大院体量较大、业态丰富,主要功能是以大院办公和特色文化商业为核心。占地面积约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大院围绕“成都生活方式中心”而打造:以大院办公和特色文化商业为核心支撑,配套提供创意主题酒店、综合展演空间、楼顶跑道等个性化设施。西村大院四边临街,由住宅环绕,是一块社区体育服务用地。建筑东、南、西三边连续围合,沿街布置,内部为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和景观布置。建筑临街外立面为开敞悬挑公共外廊,水平延伸的外廊形成明确的公共领域。建筑临院内立面为连续的阳台,每家用户都可共享大院景观。
图1 西村大院功能分区图
建筑特点:
1)庭院式布局。大院按照C型半围合布局,体现“传统元素的当代表达”建筑理念。通过藻井、天井和林盘景观等传统建筑元素与大院的有机融合,让传统文化、四川地域特色与未来感在这里和谐统一。
2)双侧内外廊。打破常规的内外双廊设计,切实提升大院整体舒适度,创造建筑完美内动线及静谧的内廊休闲空间。
3)跑道激活建筑。建筑内跑道总长1.5公里,与建筑紧密相连,从地面延伸到楼顶,距离地面20余米,跑道宽约6米(局部4米),人们在其中有着全新的运动生活体验。
4)竹文化主题景观。在建筑内部布置了约40亩以竹文化为主题的中庭景观,分别是粉单竹园,慈竹园,竹林大间,竹林广场,琴丝竹园,其中还有有天井、水渠等,为建筑内部空间营造了更多绿色自然的环境,为在喧嚣闹市的人们创造了一个宁静的人文环境。
(二)成都远洋太古里。远洋太古里位于成都市中心大慈寺外围,是开放式的低密度街区购物中心。整个街区有21座内外通透的单体建筑,以2层为主、局部采用3层的退台策略,街巷宽窄不一,通过广场和庭院空间进一步形成缩放的布局。建筑材料与质感力求朴素,外墙纵向布置浅咖色金属扁立柱,使建筑显得简洁、时尚。坡屋顶使用灰瓦,并且深出檐,以淡雅的深灰为主色调。建筑山墙通过格栅组合,比较抽象地回应四川当地的建筑意象。
建筑特点:
1)保留古街风貌,融合现代元素。成都远洋太古里将历史悠久的成都文化精神体现在建筑群落中。在远洋太古里建筑群中,川西民居质朴素雅而又开敞自由的建筑风格、沿承至今的古老街巷、老成都的市井风貌与人文韵味得以保留重现,在繁华的都市之中,既不失现代建筑的华丽精致,也不失老成都地域建筑的丰厚底蕴。
2)引入了“快里”和“慢里”概念。“快里”是由三条精彩纷呈的购物街贯通东西两个聚集人潮的广场,众多国际品牌将以独栋或复式店铺完整展示他们的旗舰形象,为成都人提供畅“快”淋漓的逛“街”享受。
“慢里”则是围绕大慈寺精心打造的慢生活里巷,以慢调生活为主题。值得让游客去体验生活趣味、大都会的休闲品味、林立的精致餐厅、历史文化及商业交融的独特氛围,呈现出成都远洋太古里另一张动人面孔。让忙碌的都市人在这里慢下脚步,邂逅生活的美好。
对于地域性的建筑的探索发展,应该根据时代的变迁而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考核和评价。以前我们对地域建筑的认识基本上都是各个地方的民居建筑为主。对于现代地域性建筑,不再只是居住功能,有商业建筑,有商业办公的综合体,也有生活集群,其中包含了很多业态,这些现代地域性建筑更多的是以现代的建筑材料,建筑技术来修建并在其中表达出地域特色,并非完全地模仿以前的建筑,地域建筑也在随着时代进行变迁,但它始终能反映出当地的文化特色,民风民俗,继承地域精神,通过现代建筑来向人们传递其中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