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娟
[摘要]本文基于南京市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展开论述。首先总结调查结果所呈现的问题;其次,通过一线课堂考察和访谈发现问题,从社会环境、学校氛围等方面进行解析;最后,为规范器乐教学,构建健康的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时代器乐教学模式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器乐教学 教学现状 对策研究
一、小学器乐课堂教学实施现状的调查统计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器乐教学中要达到对应的能力,1-2年级学生要辨认常见的乐器,并学会使用一些常见的打击乐器。3-6年级学生能用简单的乐器,学生每学年能够演奏2-3首作品。
本次问卷走访的教师大多毕业于师范院校。每位教师都会演奏小乐器,包括竖笛、陶笛、口琴等。但教师们并非为器乐专业毕业,他们大都会将器乐课穿插安排在日常课程教学中,有的教师则是单独将器乐课作为音乐课来上。学生日常上课所用到的小乐器以竖笛为主,其他乐器用于社团课或作为辅助教学内容。
本次问卷针对学生、家长共发放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14份,调查问卷有效率为95%。所设问题涉及学生对器乐课堂的态度、学生的基本素养调查情况、学生作业完成度、课后练习情况、教师(学校)的实施情况、学生对于器乐课程的理解和提出的建议等。通过调查发现以下情况:课堂教学所使用的乐器,大部分学生课后都不会再进行练习;很多家长支持学校开设器乐课程,愿意购买乐器,有一半以上的家长在社会培训机构中给孩子报名乐器学习,学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绝大部分教师对于器乐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目标了解清晰;教师对器乐教学的形式表示支持。
二、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器乐教学来说,硬件设施尤为重要,要开展有效的器乐教学,需要有专项资金投入。众多学校教师表示,学校组建小乐器乐团时采购所需乐器的流程异常烦琐,影响了建团的成效。
在实际调查和与教师的访谈中可以发现,课堂秩序是影响乐器教学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教师让学生演奏时,课堂秩序难以把控,加之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性,有些学生并不能及时把握所演奏乐曲的内容。器乐进入课堂后,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当下,很多学生都会在社会培训机构中学习乐器,学生学习器乐的种类也很丰富,但有一部分学生并未学习过乐器,因此,学生学习器乐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还是遵循“师徒”模式。教学时间安排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器乐教学安排时间过短,不仅不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而且还容易打乱课堂秩序,器乐内容安排时间过长又会影响其他教学内容的安排。此外,一些现实情况也需要教师认真思考,例如,音乐课器乐加入容易导致课堂难以把控;音乐课形式单一容易导致教学气氛沉闷。
目前中小学课堂器乐教学以竖笛为主,其他乐器为辅。课堂中常用的竖笛音色纯正统一,非常适合日常教学,但竖笛对气息的掌控要求非常高,学生容易吹出刺耳的杂音。陶笛,则简单易携带,但很多学生都出现过摔碎的情况,乐器的正确选择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关键。
三、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的思考与对策
1.树立正确的器乐教学理念
教师要从根本上促进器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树立正确的器乐教学理念:(1)以音乐表现为基本,培养学生乐于亲近音乐的态度,养成乐于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2)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3)突出器乐学习的实践性、有序性和综合性。(4)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尊重不同国家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教学效果的保障。笔者根据实地走访发现,现在很多学校都是在音乐教室上课,教室里可以根据学生喜好张贴与音乐相关的图片、海报,可以建立音乐知识、音乐百科读书角,建立音乐实践照片墙。不仅如此,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也具有辅助作用。家长与社会都要反思,尽可能杜绝功利思想,避免功利化,不以考级、比赛作为艺术学习的最终目标。
在此次调查中,很多学生都提出希望能够一直学习乐器,也非常希望学校可以给予他们更多表演的机会,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要让这种积极性延续下去。为此,可以举办各种活动,用各种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教师也要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
器乐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器乐学习由易渐难,随之而来的是对学习器乐的好奇心的减退,很多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迷失自己,渐渐退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帮助学生维持对进一步学习器乐的兴趣和信心。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梅纽因说:“如学生愿意学,那么你就用不到使用‘学得好有奖的办法。教师应当用正常的教学关系进行教学。”也就是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和音乐本身给师生带来的巨大享受。学生在班级中具有合作的热情,也有竞争的意识,而竞争的背后就是希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给予评价尤为重要。
3.改进教学措施,注重器乐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要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准。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学校招聘的大多还是钢琴和声乐专业的教师。如何解决器乐教师的缺乏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强化“共享”概念,共创合作梯队。“共享”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教师资源共享要求教师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毫无保留地交换理念和方法,展现自己的独到之处。教师们共同交流、共同成长可以极大优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学校要增加教师团队的培训机会,同时实行“以老带新”的教师互学模式,还要积极举办各类教师器乐展演,强化教师队伍。一般学校都有各种不同的学生社团,教师也会组建相应不同的社团,例如,陶笛团、口琴团等。教师们组建乐团对于学生的学习更具有号召力和示范作用。
其次,通过合理安排课程进度提高教学效率。笔者通过调查和走访发现,很多教师提出课时不够的问题。音乐教材多以歌曲为主,一堂课下来,学生勉强学会唱歌,没有时间学习器乐。所以器乐课教学要想合理完善课程设置,笔者建议每周增设一节器乐课,以便学生学习。
最后,要注重教学方法,内容倡导民族性和多元化相结合。“埃利奥特”指出,如果音乐本身是多元的,那么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也应该是多元的。调查结果显示,授课方法单一仍是器乐教学中的弊端,任何授课方式都应以学生需要为基础,授课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改变,可以通过以优带弱的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这不仅能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教学内容应该多样化,将世界文化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以平等的态度欣赏不同的音乐。
4.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科技力量
学校教学要充分利用科技所带来的便利,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器乐教学实践,达到更广泛的交流与互动。厦门六中合唱团的合唱视频就曾在网络上被疯狂地转发。
利用“大数据”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订学习计划。这看似与教学无关,但如果教师转变思维方式,会发现“大数据”对教学是很有帮助的。调查显示,传统器乐教学还是秉承“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课后作业也是布置强制性的乐曲曲目,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有兴趣的学生变得没有兴趣,让学得不好的学生变得更没有自信。“大数据”思维下的日常教学,需要做好每个学生的数据收集,记录每节课学生的表现和考试情况,利用小程序分析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学生的需求,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按需求布置作业。例如,音乐课堂的作业布置,对于器乐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创新性作业,在原有曲目中加入自己的改编内容;器乐基础差的同学可布置一些基础练习,再根据练习的重点挑选相对应的练习曲目,曲目可以多一些,便于学生选择。根据学生的需求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兴趣,还可以缓解课业的压力,这种教学思维适用于各科日常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