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湖面景观产品与湖泊融合度的设计研究

2019-04-01 03:14郭晓珂胡雨霞
设计 2019年6期

郭晓珂 胡雨霞

摘要:为达到景观产品与城市湖泊相融合,使产品融于景观环境之中。文章应用了形态仿生法、情景交互法,增强景观与产品之间的联系。并以武汉东湖湖面景区为例,利用SWTO分析其景区的优劣势,运用设计方法对湖面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湖面环境景观设计的突破点。结论可为东湖湖面景观产品的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景观产品 融合度 城市湖泊 SWTO分析

中圖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9) 03-0139-03

引言

在党的十九大中习主席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理念。

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占地面积88平方公里,以大型自然湖泊为核心,湖光山色为特色,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旅游景区。今年以来,“大湖+”理念被正式提出,要求要结合“四水共治”,打造不同主题、各具特色的滨江滨湖公共空间,用湖泊承载城市发展。去年东湖绿道一期正式开通,吸引了众多游人。现代社会,随着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健康的生活质量,所以东湖绿道一开放即获大热,称为人们休闲散步、踏青游玩的好去处。

在新时代新政策的指导下,国内外打造生态环境的大趋势下,旨将东湖打造成更加健全的绿色生态体系,针对东湖生态化景观现状,湖面景观产品的缺陷与发展趋势,从东湖湖面景区现状、景物数量、色彩基调、人群分区、生态特点、人文底蕴进行分析,总结出与东湖湖面景区相融合的景观产品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景观产品的创新设计,推动东湖生态景观的发展。

一、东湖景区环境形成的研究与分析

(一)景区分区分析

东湖是国内最大的城中湖,整个景区面积合计15869200m2,景区占地面积最大的是水上公园,面积为13638000m2。从景物分区数量情况上看东湖主要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两大类。东湖的人文景物数量远远大于东湖的自然景观数量,人文景观中的园景和建筑景色居多,主要囊括了各种植物园景19处,绿化覆盖面积占整个景区陆域面积的81.93%。历史建筑景观14处,可以看出陆地人文景观大体趋于饱和。自然景观中以水景和地景数量居多,主要特点是依湖而建的植物群和水生植物,可是人文景物、景观产品数量却很少。景区在对水景的设计上缺少关注,应当根据东湖水面面积大的优势,进行创新,将湖面利用起来,与湖周围相互照应,而不只是在湖面外围建立自然景观。

(二)东湖环境形成原因分析

东湖水环境形成的初期是与长江相连的,之后由于自然和人工的作用,削弱了江湖连接,而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入湖,导致东湖水体生态恶化。20世纪50年代,东湖水质清澈到了60年代,由于人工建堤修桥,削弱水体的交融和流动,至70年代后,随着武汉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剧增,排入东湖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增加,80年代后,东湖的边缘一代,全年大部分时间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湖水浑浊。夏季湖水中藻滋生,形成水华。至今日,政府不断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以遏制东湖水质的不断恶化,近几年,东湖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湖面整体呈富氧化状态。

综上,东湖由于自然原因造成了湖水的断流,水域不流通,以致湖水缺失流动性的活力,水资源自身清洁能力不断下降,水质恶化,湖面无法妥善种植水生植物或是景观产品。后期由于人为的污水污染,导致湖面生态一度失衡,水质遭到了破坏,水藻爆发,湖面景观无法生成,这也是为什么常年以来东湖湖面景物空缺的主要原因。但是东湖要在景观区寻求发展,就需要在湖面上追求创新,不能光保护生态,不发展生态。

(三)同等风景区案例对比

东湖湖面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人为问题导致了东湖湖面景观发展的滞后。对比同等景区的湖面景观产品,分析东湖景观有待建设的部分,加以改进。

以西湖景观为例,因为西湖的文化底蕴丰富,西湖的众多景色是根据古人诗赋和文化寓意而来,著名景点三潭印月岛就是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是江南水上庭园的艺术特色。但真正精华之处是岛湖面中的三座石塔,是根据当年苏东坡在西湖为了显示湖泥淤积程度,在堤外湖水三个最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以示标记,形成“湖中有深潭,明月印水渊,石塔来相照,一十八月圆”的奇异景致。中秋之夜,园中的工人会乘船到达三个塔,并在每个塔中心点上一支蜡烛,圆形的洞放出了蜡烛的光芒,远看像月亮一样。类似景观还有断桥残雪、雷锋夕照。根据不同时节的特色,朝阳夕阳的观景特点进行景物景观的融合设计,将景观与环境的融合度达到最大化,更加能够吸引游人的目光。西湖此景此设计就是善于将历史人文和湖面景观相融,将周边陆地景观和湖面景观放在一起,共同创造和谐的大景观,在自然环境与后期人为景观的融合度寻求平衡(如图1)。

根据以上对比分析,东湖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要利用好本身的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与景物景观结合起来,让景物景观能够与自然、人文环境相融合,达到一体的效果。

(四)东湖景区发展swto分析

综上所述,在发展东湖景观主要需要针对东湖湖面景物,注重景观产品与湖泊自然、人文环境的融合衔接部分,达到一体化建设。根据以上分析对东湖作了swot优劣势分析(如表1)。

二、景观产品与东湖景区融合度分析与研究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东湖景观发展面临巨大威胁,需要创新景观思维,与环境融合度达到平衡。在景观产品与环境的融合度上要针对东湖文化特征、季节色彩特征、景物形态特征、人群流动特征进行融合度分析研究。得出适合东湖景观产品的方向,为今后的设计工作先行铺垫(如表2)。

东湖景区主要由听涛区、磨山区、落雁区、吹笛区、白马区和珞洪区6个片区组成,其中四周临水,地势低平的片区主要以落雁景区和听涛景区为主。从表中看出落雁景观的团湖景点数居多但是景物为零,可塑性大,因此选择落雁景区作为主要分析地点。落雁景区内水陆相连,既有陆地植物群落,又有原始水生和湿地植物景观,大部分与湖水接壤,针对湖面景观与环境融合度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

(一)文化寓意

落雁景区有几个主要的景点:芦洲古渡、东湖清河桥、雁洲索桥。落雁景区沿湖而建,让游客能够更直观地游玩湖景,建造的多以桥为主。湖面上景观产品几乎没有,游人在桥上赏景的同时,看到的自然景物缺少趣味性、娱乐性、互动性,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

同时景区具有楚文化和佛家故事,有深远的历史含义。在这些文化故事中,包含了大雁。落雁岛是大雁的主要栖息地,在历史背景的影响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大雁的景观,但是可以在景观产品的设计上重现大雁的元素,能够将游人带入到落雁景区的情景之中,更了解落雁的由来、文化背景。

(二)植物形态

东湖现有水生植物种类大约有19种,水生植物分布得较为分散。在团湖部分主要分布的水生植物主要有荷、香蒲、菱、荇菜、蘆苇、水葫芦,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香蒲、荷、菱,其余种类以成片或块状零散分布于湖湾或近岸处。景观上面从本土水生植物出发,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再设计,符合东湖整体景观,又能在设计上不断挖掘新意(如表3)。

(如图2)所示,荷叶的形状以倒三角为主,长度适中,造型大同小异。在平静的湖面上,荷叶略高于湖面,柔韧性极高,在湖面横向铺开,与湖水相呼应,一静一动。荷叶的颜色呈嫩绿,与树木相辅相成。美人蕉的花蕊部分可以概括为倒三角,可是长度相比较而言略高,同时也由于美人蕉的形态高挑,所以在美人蕉的种植上需要规划范围,大范围的种植可能会适得其反。美人蕉叶子和茎杆呈绿色,花呈黄色和红色两种色彩,既融于场景之中又能够凸显出特点。

香蒲的造型与美人蕉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在于香蒲的整体是长条造型,整体呈黄绿色,茎杆较软,起风时,能够达到摇摆的视觉效果。香蒲在形态上与其他植物区别较大,因为是长形竖条,在整合造型上确失凝聚力。垂柳是乔木层植物,与之前的水生植物不同,是在陆地种植。主要特点是长条轻柔的柳枝,随风飘动,成片种植有柔动的效果(如图3、4)。

以上四种主要的植被,造型上大多以轻柔的形态组成,具有形态轻盈,可随风变化的特征。这样的形态贴合了静止的湖面,湖面相互呼应,给人动静结合的视觉感受。同时都是需要大面积种植的植物。根据以上植物特征,景观产品的设计应该更趋于飘逸的群体造型,以单体的重复营造出轻盈的视觉感受。

(三)景区季节色彩

东湖水域在春夏秋冬的色值有明显的区域变化。不同天气气候下也有不同的变化,但大都处于接近绿色区间里。落雁景区色彩与东湖整体色彩差异较小。春夏秋植物区分不明显,冬季湿地植物大多凋零,主要剩余竹类、腊梅等地表植物。湖面缺少生机,颜色单一,无景物搭配,显得萧条单一。在颜色搭配上,需要加强水面色彩,为平静的水面增添一些色彩,有利于吸引游人。

(四)人群流动性

来东湖绿道的游客以大学生及中老年人为主,尤其是大学生,占了游客的约五成。东湖因周边高校聚集、绿道建设的逐步完善,来东湖观光的游客除了大学生群体,中老年游客约占总游客流量的三成,中老年人有些结伴而来,有些则是带着小朋友来玩耍游乐。上班族则只占了总游客的两成,多为周末出游。针对以上数据,我们设计的重点就需要放在年轻一代和小朋友的身上,这类游客能接受新事物的,也是游玩最频繁的人群之一。游玩绿道的多数是骑单车,需要将游人从单车上释放下来,吸引游人、提高互动能力。

三、景观性产品与落雁景区融合度设计

(一)形态仿生

形态仿生是景观产品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设计手法。形态仿生并不仅仅关注外形的相似,重点是需要找出形态特征所在,模仿到神韵部分。在针对落雁景区的景观产品上,需要把握住周边水生陆地植物的轻柔飘逸感,组合数个单体,单体需要展现柔性特征。具体外形设计上利用抽象的几何形态或是简单的线条,利用原形不断进行剥离、抽象、再造,给人留下宽阔的想象空间。湖面的空缺部分,加以景观灯、清洁等合适的装饰景观,填补湖面季节性单一的缺点,增强景区的可观性、趣味性。通过生态的多维渗透将景观产品融合于景色中,又能辅助景色更具特征性。

(二)情景交互

情景交互是通过产品营造出一种故事情景和有趣的故事情节,调动人们的好奇心,从而促使人们与产品产生互动引发景观文化的共鸣,让人们有获得感。在现有的景观产品上增加科技智能的创新,让游人在观看风景的时候,在与景观的交互中获得乐趣。交互情景可以更加针对年轻人和幼儿,设计有鼓励吸引意义的游戏、语言、色彩效果的交互,调动游人的积极性,增强游人的游玩兴致,吸引人们完整地游完景区。

(三)文化渗透

景观产品作为景区的一部分,也肩负了景区的文化底蕴,它作为传达文化故事的环境载体,需要把旧时的情感环境与现在社会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文化底蕴丰富的落雁景区,恰恰可以大力引用楚文化大雁的故事,来营造湖面的场景,让游人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大雁嬉戏,飞落湖面的场景灌输给游人们楚文化的历史,达到不仅眼睛在景色,思想也了解历史的深度。新型科技设备的增加,给普通平面的景观产品赋予三维的立体场景,让人们更深入地感受落雁景区独有的景观文化特征。

(四)生态保护

在东湖的历史发展和人为因素中,湖面生态已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因此在设计湖面景观产品的时候,更需要关注湖面生态的保护。在放置景观产品要有利于改善湖面现有的富氧化问题、藻类垃圾问题、能够起到清洁、净化湖面的工艺设计,同时也需要树立环境保护的思想,让游人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不仅要游人在游玩中获得乐趣,更是获得知识。

结语

在科技高速运转的今天。东湖绿道的迅猛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态环境,健康生活对我们自身的重要性。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拒绝低头族,将剩余的时间与家人、朋友在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是眼下新时代一种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政府需要打造更有独立特色的景区、多元化的景区设备、更优质的景区服务,吸引不同阶层的人群。同时在设计上,深入研究景观产品与湖泊湖面之间融合度,使景观与产品之前平稳融合,将自然文化环境与普通产品设备结合起来,打造符合东湖文化、色彩、形态的景观产品,使景观产品能够为单纯景观增加一抹色彩,让东湖景区更为靓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乐趣,更好地满足人们在情感和精神上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何浩,宋勇祺,刘莉,戴欢武汉东湖落雁景区北部植物多样性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Teclmology, 2015, 16 (09): 2002-2006

[2]钟爱文,宋鑫,张静,何亮,易春龙,倪乐意,曹特2014年武汉东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17,30 (03):398-405

[3]李君华,李锐基于生态设计的城市水上垃圾清洁器设计研究[J]美术大观,2017 (05):128-129

[4]王思元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5]殷利华,万敏滨湖道路减少面源污染的绿色工程措施研究——以武汉东湖环湖路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26 (01):61-66

[6]宋文雯认知能源景观[J]设计2016,29 (1):41-44

[7]易玲浅析体验经济背景下实景演出园区的景观设计方法[J]设计,2016,29 (1):152-153

[8]赵朋城市带状滨水绿地植物景观设计若干问题研究[D]聊城大学,2017

[9]宋梦林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水生态文明建设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