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松喦“红色”艺术语言探究

2019-04-01 15:41徐柯
艺海 2019年1期
关键词:艺术语言红色

徐柯

〔摘 要〕通过对钱松喦的“红色”山水画题材进行研究,分析钱松喦“红色”题材山水画的艺术语言和艺术特征。他们为中国革命的“红色”精神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钱松喦用温润、精妙、自如的笔法,表现了浑厚雄壮的山水画面,清晰地表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祖国河山的壮丽,人民生活的变迁。深刻地表现出钱松喦先生的爱国情怀以及他艺术创作的崎岖道路。

〔关键词〕钱松喦;“红色”;艺术语言

中国“红色”山水画题材是近现代绘画艺术中非常特殊的类型,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种特殊题材。钱松嵒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伴随着中国革命的进程,承担起映衬中国革命精神并激励人民意志的责任,他利用想象和夸张的形式描绘中国人民坚韧不屈的革命意志和伟大的革命精神。

一、钱松喦生平及“红色”山水画题材定义

“红色”题材山水画指的是产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的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表现红色革命精神、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美好现状所创作的国画山水。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对于传统山水画的冲击非常严重,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传统山水画,需要新 的表现形式、新的思想以及新的情感诉求,所以新的时代特征以及当时的政治环境造就了“红色山水画”的形成。这一历史时期的山水画,将我党“红色”文化及社会主义文化题材组合在自然的风光之中。因为这一题材是跟随特定时代的政治背景产生的,因此更加彰显出创作手法的现实性、创作题材的特殊性、表现内容的“红色”意义等特点。

传统的山水大多表现为画家对于所处的时代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因此通过山水画来抒发自己心中的郁闷和悲愤的情绪,描绘自己对生活的理想状态,表现出画家们理想中渴望的“世外桃源”和与世无争的平和景象。而新时代背景下的“红色”题材山水画,歌颂的主题都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事迹以及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家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和革命的种种不易、人民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因此红色题材与传统山水画区别第一是题材的特殊性,第二是创作形式的新颖性,第三为红色题材山水画所表达的情感思想不一。

二、钱松喦“红色”题材山水画的艺术语言

(一)钱松喦“红色”题材山水画的表现形式

其实“红色”题材这样的创作方式,在钱松喦先生之前有许多,但是因为他去过的地点的多样性,以及写生作品的多样性,使得后来的人无法匹及钱松喦先生的作品。他先后瞻仰了韶山、延安、红岩村等重要的革命地点,几乎所有的革命遗迹都被他画过,因此他创作了大量的红色革命题材的山水画,包括《红岩》《延安》《遵义》等著名画作。通过对实地的考察体验,他将毛主席和我党重要领导人的住址、办公地点等象征“红色”意义的题材画入了自己的作品之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红色”山水画。红色题材的山水画,也随着时代的远去,它的审美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完整的艺术作品,并且保留了时代的气息。

钱松喦创作出这么多优秀的作品,是因为他对国家、对家乡深沉的热爱,他是一位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山水大师。如《延安颂》,是钱松喦先生去江西写生的重要作品。他运用暗喻、象征等表现手法,将红岩、松树都赋予了主题思想。表现出钱松喦先生对于中国革命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祖国河山的赞叹之意,他的作品具有非常鲜明政治倾向性以及社会主义新的时代精神。

(二)独特的构图方式

从钱松喦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与传统绘画结构布局不同的一面,其独特的构图风格平实并且善于变化,在对新山水画创作时,彰显了钱松喦先生高超的构图技巧。这里将从五个方面来分析他独特构图形式,第一是构图的全局观,钱松喦先生绝不从整个画面的某一边或某一角入手去构成整幅画面,特别是较大的绘画作品,他在绘画过程中更加注重画面整体的气势。第二是画面整体的虚实变化和节奏,钱松喦先生认为构图的基本就是虚实关系。通过对虚实矛盾的对比,能更好地展现出国画的整体性与统一性。第三是相生相克、相成相破,既有统一,又有矛盾。因此既要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又要使变化遵循统一,这才是构图的基本原则。第四是敢于尝试又必须有度。第五是诗书画印的整体安排。因此钱松喦是利用了哲学中的矛盾统一原则来研究中国画,虽然他想改变传统的临袭之风,但是早年的临摹和学习却为钱松喦先生后期的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经验。

其实类似于“全景式”构图法在钱松喦先生的作品中出现的次数很多,如钱松喦先生的《常熟田》作品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翻身做主人,走上了一条社会主义的道路,田地变成了一望无际,整齐划一的水田,钱松喦先生抓住了这一时机,用新的构图方式展现出祖国的这一巨大变迁,可是恰恰在这一场景中没有高山峻岭。所以为了创作一幅大气磅礴的作品,他利用在家乡的山上远眺平川的感受,采用了鸟瞰式的构图方式,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水田的面积,使整个田地具有了千里之势。为了使画面看上去不那么呆板,他又巧妙地将河流、湖泊、帆船穿插到了整个田间,使得画面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视觉效果非常的壮观。从而表现出中国社会主义的繁荣面貌以及人民丰收的喜悦之情。这样构图形式的作品还有《扬子江上》《枣园曙光》等。

钱松喦先生构图疏密的变化也别具一格,有些作品寥寥几笔但非常生动,给人更多想象空间。比如《春风杨柳万千条》,近景是几缕柳丝,远景空濛,几笔淡墨表现出田埂,一群劳动者牵牛挑担地进行耕作,画面极具空间感。无论画面疏密,钱松喦先生都非常注意留白,这也是其构图具有特色的重要原因,使观者产生了更多想象空间。

(三)钱松喦“红色”题材山水画笔墨特点

钱松喦的绘画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对传统中国绘画笔墨技法的传承、发扬以及创新。钱松喦先生用羊毫的柔性画出刚健挺拔的画面,所以他的画面中柔中带刚,刚柔并济。青年时代的他对于传统绘画的中锋骨法用笔非常精通,他吸收继承了各家之长,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更加擅长用水和用墨,注重浓、淡、干、湿的变化和表现,使画面具有丰富的美感。他对山石反复多遍积染,使山石的层次更加丰富、更加清晰。因此钱松喦先生笔墨特点的形成,是因为他在继承了传统绘画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更替,形成适合自己的艺术特点,使中国的传统绘画方式融入了新的血液。

钱松喦先生通过早期写生,发现并不是所有地貌特征都可以在皴法中找到相应的画法,比如陕北的黄土高坡,因为是土质僵硬而形成的地貌特征,因此既不是土也不是石,这种地质特征在传统皴法之中并没有适合的画法,钱松喦先生自己创新,在之前的皴法的基础上稍加修改,形成了黄土高原独特的皴法,使画面更具有立体感。

三?、钱松喦“红色”题材山水画对当代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钱松喦先生历经了新中国巨大的变化,开阔了视野,站在了历史的最前端。他大胆地创新传统的绘画固有模式,融入时代特色以及红色题材,给当代中国绘画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把对现实生活、自然以及我党的热爱,绘入山水画之中,将新中国的革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画面之中。钱松喦先生的“红色”题材山水画在当今时代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同时也使新中国的革命历程清晰、美好地展现在了人们的眼中。钱松喦先生的作品使我们真正认识到红色山水画的丰富内涵以及当时中国革命的种种不易,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钱松喦先生的绘画作品不仅再现了特定时代祖国的大好山河,同时也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杨建)

参考文献:

[1]马鸿增.钱松喦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12.

[2]马鸿增.钱松喦的生平与艺术[J].江南论壇,2005.02

[3]杜少虎.钱松喦山水艺术的精神特质[J].文艺研究,2004.05

[4]钱心梅.父亲钱松喦[J].书画艺术,2007.04

[5]孙蒋涛.钱松喦与 20 世纪山水画史上的革命圣地题材[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0

猜你喜欢
艺术语言红色
红色的眷恋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红色之旅
追忆红色浪漫
岸然的形象?唯美的语言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尊重生活感受 丰富表现内涵
初探桂林本土画家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形成
民族地域性版画的可行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