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丽蓉 向遵红
〔摘 要〕流行声乐一直处于一个“个性”极度膨胀的发展阶段,因作品风格及演唱技术层面的不同出现了各种奇葩的称呼和叫法。流行声乐需不需要一个科学的统一唱法,无论专业内还是专业外都存在质疑,因找不到正确的理论支撑,大家都害怕“科学性会带来歌唱的一致性”从而冥灭了整个流行声乐个性发展的需求。但从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来看,流行声乐的科学性发展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主流”唱法;“非主流”唱法 ;必要性分析
当代流行声乐的高等教育基本延续了美声及民族声乐的方法论,但却往往陷入“个性”发展与“共性”审美的矛盾中无法自拔,笔者在《关于流行声乐高等教育的新思考》中第一次尝试着提出了构建当代中国流行声乐“主流”唱法的观点,那么什么是“主流”唱法?
一、流行声乐“主流”与“非主流”唱法的划分
1、主流唱法
“主流”唱法,即建立以自我“美的语言”①为基础的流行声乐的演唱方法。从技术与方法的角度来看,它是以“自我为主”且建立在“个性为流”的“美的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唱法,它摆脱了以风格与文化所阐述的唱法论点的束缚,使唱法本身回归到以“本体个性美的语言”为基础即“本体内在性”为“奠基”的哲学范畴(这里指法国Michel Henry的“生命现象学”)。语言是歌唱的载体,歌唱是语言的发展:从现象学看,它还是对“美的语言”的一种延续,是完成从“语言美”到“歌唱美”,“像说话一样歌唱”双重位置的审美统一。在学科专业内关于声乐“科学的界定”一般理解为歌唱中能自然持久的美的发声即为科学的演唱,而不能持久且有损声带的唱法则视为非科学唱法,这显然违背了科学求真的原则与本质,会带来流行声乐演唱审美的偏移和失真,因为持久并不一定代表科学,真实也与美无关。因此,只有建立以自我真实而“美的语言”为基础的“主流”唱法,才能体现和保持“个性”美的本质与色彩,也才有可能实现科学化“共性”美的追求和目标(因为没有“个性”美的基础就会失去“共性”美的目标),从而完成流行声乐演唱“个性”与“共性”及科学与审美的双向统一。
2、非主流唱法
“非主流”唱法即不以个人自身“美的语言”为基础的演唱方法,它实际是一个放弃自我“美的语言”个性特征与基础以及背离自我审美意识下重新寻找且构建流行声乐演唱的审美过程。因“个性”基础及自我审美意识的缺失往往会表现出“用别人的声音歌唱他人的美”的状态与现象(如所有模仿式演唱方法),这背离了科学求真的本质和原则。当然,为了追求“个性”的发展开拓自我审美的新领域,部分歌手经长期非科学的演唱使自我声带及声音产生了质的改变,即完成自我“美的语言”基础的“毁灭”而产生的变声唱法,亦可视为“主流”唱法,因为只要他符合“像说话一样歌唱”科学求真的原则。但这似乎又回到了曾经反自然(伦理)的“欲练神功、必先自宫”的“阉人歌手”时代,是“非主流”渐变成为“主流”而献身艺术必然付出的一种较为“残酷而非正常”的歌唱行为(如撕裂式、呐喊式等摇滚唱法)。因此,绝大多数“非主流”歌者在没有形成绝对“主流”演唱的意识及既定目标下,娱乐必然会成为他们不顾一切追求的动力和新目标,从而开启了当代流行声乐演唱既无关科学技术也无关艺术审美的“娱乐至死”的“非主流”时代。
二、“主流”唱法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1、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
流行声乐的专业化已走过20多个年头,但至今仍没有形成科学与系统的统一教材,缺乏真实而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我们的培养目标尚不明确,学科的建设虽面面俱到,但缺乏理论的支撑而沦为空壳。流行声乐学科专业的科学性因基础理论的长期缺失已成为大家无限争论且又刻意回避的一个“历史性”问题,因为大家都害怕“科学性带来的歌唱一致性”会冥灭整个流行声乐个性发展的需求从而沦为历史的罪人。在流行声乐追求“个性化”无限发展的大环境中,一些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师毅然走向了反科学化的流行声乐演唱教学的前沿,成为“非主流”声乐演唱的代言人,忘却了科学求真、艺术求美的原则与责任。因此,构建以自我“美的语言”为基础的流行声乐的“主流”唱法可成为当前流行声乐学科基础理论建设的一种需求和选项。因为只有以自我“美的语言”为基础的“主流”唱法才具備“一定的”科学的真实性和审美的统一性,这也是当前流行声乐学科专业最缺乏且又最急需构建的基本目标和追求。作为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化的构建与传播者,“我们一定要把握和建立科学的方法与方向,一定要提升和引领审美的高度与标准”②,这是所有高等教育从业者们不可推卸与回避的职责。
2、大众娱乐的需要
当前流行声乐已步入媒体选秀节目为主的发展新时期,各种层出不穷的娱乐选秀也成为大众参与流行声乐的主要形式之一。在众人“导师崇拜”的目光里,在人人皆可成星的欲望追逐中,并不成熟的流行声乐的专业与技能及文化与审美已沦为可有可无的摆设。在“导师们”谈笑风生的从容下,“走音”(即滑音与跑调)唱法可以堂而皇之地“被科学化”,奇怪的“绵羊声”亦可成为专业学员们争相学习的典范,正如郭鹏博士所言“正如其他媚俗艺术一样,流行音乐玩弄着‘欺骗与自我欺骗的美学游戏,散播着追忆和幻想的文化迷雾,向市场输送着诱人却雷同的文化产品,以假装取悦、谄媚的姿态表现出对大众的轻蔑讽刺”。而“大众则沉浸于及时的快感之中,麻醉于人人相似的享乐之中”,以此寻找且“实现着个人价值”的存在感。在这场皆大欢喜的“欺骗与自我欺骗”(非专业的、纯娱乐式的)的美学游戏中,所有参与者本应都是受害者,但却都没有受到丝毫伤害的感觉,因为人们早已习惯沉浸于既无须科学技能也无须文化审美的“娱乐至死”的时代。
金兆钧老师20年前关于《中国流行音乐的世纪末批判》的警示依然历历在目,流行声乐最缺乏的就是业界的关注与学术的职责。20年来,本应是我们去改变的世界,却还是让世界改变着我们。在“权力与工业的媾和”③中,在“娱乐至死”的享受里,人们丧失掉的是关于美的最初的追求以及科学歌唱求真的最初梦想。难道民众已不再需要美与科学了吗?当然不是,因为只要初心还在后继就会有人,对于美与真实的歌唱梦想和追求就依然还会持续,这也是流行声乐必须走向科学化发展道路的意义所在。
结?语
流行声乐已成为当代人生活中最为普遍的娱乐方式之一,关于它的科学化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个跨世纪的难题,但只要美的追求还在,那么科学就一定存在。笔者的“主流”唱法虽是以“像说话一样歌唱”科学求真的原则为基础提出的一次构建尝试,也是想从流行演唱的角度对“整个声乐艺术”从“语言”到“歌唱”双重位置的审美统一进行再次的验证。在这场“权利的游戏”中,我们切勿忽视了“美与科学”赐予我们的“知识的力量”。因为,有了审美的统一就会有统一的审美标准,有了统一的审美标准,科学应该就在前方。
(责任编辑:杨建)
注 释:
①笔者《是科学?还是科学的欺骗?—-关于马腊费奥迪歌唱“呼吸”及“气息”批判的再思考》一文中,在否定了“呼吸”与“气息”的歌唱基础论上,提出了“带有歌唱三要素(位置、腔体、气息)的美的语言”的歌唱基础论,这里简称“美的语言”
②笔者另一篇《关于流行声乐高等教育的新思考》
③郭鹏.权力与工业的媾和—流行音乐话语批判[J],人民音乐 2016:(04)。其指向为媒体的霸权和工业化的制作群体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高等教育视野下当代流行音乐的困境与发展研究》课题号 17C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