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永
惠州学院 广东惠州 516007
学科导航服务是实现信息资源有序化和资源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通过导航系统开展学术搜集、分类、描述、组织和序化是发挥图书馆学科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传统的目录式分类方法往往难以解决用户的多样化、个性化信息需求。Tag是Web2.0网络模式下一种新的信息组织实现方式,也是“互联网+”环境下亟待开发的新型信息组织方式[2]。“Tag+”学科导航突出个性化,强调用户深度参与,Tag所提供的快捷、友好、交互、可分享的新型知识组织模式为图书馆学科导航服务提供了新视角。
在CNKI选择“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作为文献分类目录,以“标签”为主题做精确检索,共检索到文献647条。进一步分析发现,自2002年起,该研究大体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山西大学贾君枝[3]、东北师范大学滕广青[4]、武汉大学吴丹[5]、郑州大学白华[6]、南京理工大学章成志[7]等是主要的研究力量。这些学者在标签研究方面有持续性的探索,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资源组织、社会化标注、主题词表、分众分类、语义关联等领域(如图1所示)。
Tag技术的核心思想是用户可自主进行资源组织,并将其广泛传播。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在Tag应用方面做了一系列探索,如:宾州大学图书馆开发的PennTag[8],美国Villaova大学图书馆开发的VuFind资源门户[9],厦门大学图书馆基于汇文OPAC系统开发的标签服务[10],中山大学和剑桥大学图书馆的Tag嵌入式应用等[11]。Tag是互联网的一种知识组织方式,“Tag+”则是“互联网+”实践和理念下的产物,即以Tag为中介物实现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图1 “标签”研究核心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
从实践上看,标签广泛应用于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当中,如博客、各类社交应用、分享网站、云笔记软件等,甚至Mac里的文件系统等。目前,国内外涌现出越来越多基于标签的文件管理平台,其功能日益成熟。以TagSpaces[12]为例,它可以实现给文件添加标签、标记颜色,并具有智能标签(Smart Tag)功能,可以自动将现在、明天、昨天、月、年信息以标签的形式添加进去,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从理念上看,“Tag+”是对传统图书馆结构化、层次化的分类方法的突破,是一种大众分类法。“Tag+”应用系统具有双重价值:一是对标签的创建和使用者。二是对应用标签的应用系统。对前者而言,Tag简单、灵活、可扩展、易聚合;Tag作为个体管理信息的一种方式也满足了自我表达的需要。同时,Tag与链接捆绑的结构也使其便于协作与分享。对后者而言,标签系统有利于获取描述性的元数据,增加搜索引擎的收录;有利于增强重要信息的可获得性,从而激发创新;有利于提高用户参与度,增加用户黏性。图书馆学科导航系统可以以Tag为技术借鉴,实现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优化与升级。
本研究根据对已有学科导航系统的分析,并结合在图书馆学科导航中应用Tag的案例,总结出几种常见的“Tag+”导航服务实践模式。
良好的标签导航对提升“Tag+”服务用户体验具有关键的作用。导航条模式参照手机APP设计中的九宫格设计方案。视觉上导航条模式眼动轨迹较短,对重要信息一览无余。导航条模式适合于常用或频繁点击的需求,有助于唤起读者对重要信息的认知;交互上,导航条的可点击区域较大,提高了用户辨识程度同时降低了点击门槛。
图2 导航条模式
典型的“Tag+”导航条模式如图2所示,该案例主要应用于本馆热门新闻的推送;导航条内容源于管理员的动态推送、用户的主动推荐和系统的访问量。从优先级上看,动态推送的优先级最高,主动推荐次之,访问量的优先级最低。标签导航条的应用为读者的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关注图书馆的热门服务和重要动态;注册用户也可以推荐新闻内容,定制个性化的展示方案。
标签云模式是一种随机进入的标签导航模式,符合扁平化的设计理念。标签云模式也是一种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导航模式。简单的标签云模式,内置的标签无权重差异,标签内容之间地位相同;复杂的标签云模式可以按其关键词多维度地进行内容分类,并根据频率不同权重也不一样,频率越高的看起来越大,也就越重要。
两种标签云效果如图3所示。该案例运用在竹木类专题文献数据库中,借助Tag技术的引入,使得专门数据库的分类更加自由,有利于普通竹农、竹加工企业深度学习和利用。右侧的标签云则根据用户的推荐次数作为词频,可以动态地展示竹行业的热门领域,方便用户挖掘产业热点和行业现状。
图3 标签云模式的两种不同效果
标签的关联模式揭示了标签之间的层次或者隶属关系。以图4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为例,该标签通过线条在不同的人物标签之间建立关联,有利于揭示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同时借助线条中间部分的帮助提示(图示中的?号图标)用户可以在需要时点击查看详细内容,进一步扩大标签导航的知识容量。
图4 关联模式应用: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
图4展示了标签关联模式的典型应用。由于世界的多样性,事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标签也不总是平行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特定的知识关联。案例以关系图谱的方式将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立体化,降低了读者的认知成本,在学科服务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复合模式一般是指一种分类与标签相结合的模式。学科导航的资源通过分类和标签结合的方式结合起来,点击具体类目时应展示对应的标签,查看资源的时候也应能看到相应的标签[13]。分类和标签两种方式应该在整个系统的各个页面都得到良好展示。标签在首页以标签库的方式存在,分类则采用常见的多级分类方法(如图5所示)。
图5 复合模式:标签在竹木产业专题文献数据库中的应用
由于标签的显示区域有限,因此各类标签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标签的数量过多,则不利于知识的组织。因此,导航条模式适合作为页面的嵌入式功能,呈现重要内容。同时,开发人员也应该更加合理地利用色彩变化、前景色与背景色对比,同时适度加入JQuery特效,以提高导航标签的感染力。
在学科导航库建设之前,图书馆应该明确导航库的中心内容,进行科学规划。由图书馆负责组织,参照DC元数据的模式和规范,制订统一的资源著录规范和分类规范。导航库分类体系一般包括头部导航、侧栏导航和Tag导航三部分。一般而言,头部总导航的类目不宜过多,侧栏导航宜相对详细,Tag导航则突出重点,尤其关注导航与内容的匹配度,尽可能地规避无关标签对用户的干扰。
根据用户的体验和感受建立导航库系统是必然的,学科导航库的设计尤其不能忽略对用户意见的搜集、整理和挖掘。在多元的信息社会,用户的关注点往往难以集中,学科导航库在第一时间就应该满足用户的需求,尽可能降低用户的认知成本。导航库建设必须一目了然,从内容、形式、易用性等多方面催生用户产生使用依赖。
完善的“Tag+”导航库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性能、安全等多样化指标。在技术指标上,导航库系统应做到功能完备、检索便捷、界面友好,支持跨终端、跨平台访问,标签的创建、编辑、管理、发布、审核等能满足使用需求。在性能指标上,系统在并发用户数、吞吐量、资源使用率、响应时间、点击数等方面能满足需求,善于运用Cookie,Session和缓存技术,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在安全指标上,具备有效防止各种木马侵害和网络入侵的能力,具备便捷的数据备份和恢复能力。
“Tag+”学科导航库依赖用户的持续参与,因而在功能设计上应该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反馈渠道。这种反馈包含3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用户针对Tag元素做出动作之后,导航项能够及时地做出大小、颜色或其他适当效果样式上的变化;二是用户在遇到无效导航时应该提供及时、正确的信息提示;三是导航库应在突出位置提供同步或异步的留言反馈。“Tag+”学科导航库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在资源提交与标引、多元资源检索、标签权重加权算法、链接可用性巡检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功能设计。
“Tag+”导航服务是对传统学科文献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研究价值。从实践反响看,“Tag+”导航在图书馆新闻发布、OPAC系统、专题文献数据库、重点学科导航库中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读者借助标签节约了资源获取的时间,提高了资源获取的质量。“Tag+”学科导航服务有望成为“互联网+”环境下常态化的信息资源组织方式,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