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林光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龙州、宁明两县,是我国唯一以保护北热带石灰岩季节性雨林生态系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国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生物最后的“诺亚方舟”。
2008年,中国鸟类学家周放和蒋爱伍在弄岗保护区发现并发布了世界新鸟种——“弄岗穗鹛”。弄岗穗鹛的发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鸟类爱好者纷至沓来,由此催生了弄岗地区的“观鸟热”。
位于弄岗自然保护区南侧边缘的陇而屯,全屯 54 户 237 人,在保护区边缘效应以及当地保护区管理局积极引导和扶持下,当地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有了极大的转变,昔日砍树打鸟屡禁不绝,今日人人争相护林爱鸟,就连九岁的小女孩,在大家听到鸟叫声之后,都会自然而然的说:“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爱护它,不能伤害它”,俨然一副小小生态宣传员的模样。在向当地村民了解“你们的观念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之时,村民很认真的说:“我们也是要追求进步的,只有我们护林爱鸟,把我们自己居住的地方弄干净了,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我们这观鸟,我们的收入来源才能随之增加,所以我们必须得好好的保护环境,护林爱鸟。”
在陇而屯,处处彰显村民的小聪明大智慧。在这里,废弃的轮胎、木头、锅盖、各种小物品都有大用途,村民自己创意打造儿童小乐园,乐园栏杆上挂着“鸟友”在此拍摄的鸟儿照片,并配有相关文字说明,儿童在这里既可尽情的玩耍,又可学习掌握鸟类小知识,真正的寓教于乐。为了方便游客拍鸟,村民自行学习培育“鸟点”。村民把面包虫放置在山里鸟类聚集较多的地方,鸟儿渐渐习惯来觅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鸟点”。之后,村民便在“鸟点”、鸟窝附近布置好伪装棚,摄友去伪装棚里拍鸟,一个机位可收取30元到50元, “龙州真奇怪,树洞数着卖”的戏谑之名便由此而来。
其实,经过多年 “美丽乡村”“四个好乡村”的推动,龙州县,尤其是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村屯的村容村貌已有很大的改变,但是,乡村的污水处理问题依然是有目共睹、迫在眉睫。龙州县当地90%以上的村屯是通过氧化塘收纳村民各家各户的生活污水,但是,氧化塘的污水并没有任何净化活化处理,水质差,生态系统单一,塘里多年沉积的淤泥污染严重。为此,阿拉善SEE“乐在农家”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从源头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改善水生态环境。就拿陇而屯来说,在生态经济的推动下,大家改变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团结友爱合力互助,通过相关专家的技术支撑,就地取材边探索边实施,打造出了适合本地农村污水处理的无动力处理方案,该方案应用反渗滤原理,选用较常见的渗滤原料(碎火砖、陶粒、石砖),污水经三层渗滤层渗滤,净化效果立杆见影,在渗滤池的最上层村民自己动手编制浮床种植绿植蔬菜,既美化环境又可食用,而且该方案最大的特点是运行维护成本较低,便于后期村民自己实施。
我国人口占世界的1/5,但可利用的水资源仅占世界的7%,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用量的1/4,被列为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据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国全国总人口13.7亿人,其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亿人,占50.32%,所以,农村水资源环境状况影响面甚广。阿拉善SEE“乐在农家”农村污水治理项目与商务部、水利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口可乐等各方开展合作,通过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合作的“黄金三角”合作模式在试点实践后向全国进行推广,为中国水资源保护和农村水污染防治提供可借鉴的技术、经验和案例。
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意味着生产力和经济财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从实际出发,科学利用好天然的资源优势,把保护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通过生态经济的思维转变、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坚持生态立区、生态惠民,大力发展生态服务业,培育壮大绿色经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当地群众享受到保护绿水青山和生物多样性带来的实惠,才能继续扎实努力地行进在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