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家具三作(京作、苏作、广作)的风格特点

2019-03-31 09:25周耀王玥琪
设计 2019年23期

周耀 王玥琪

关键词:清代三作 现代中式 中国古典家具

引言

中式家居之中尤为重要的是家具,古代家具发展到当今的简中式之前走的很长一段比之当今家具由其更加珍贵的文化内涵性,这是当今回应党的号召的提升文化自信心的必要性之所在。所以要回归我国独有的文化,于是本文将把着眼点放在清代家具的“三作”上进行探讨研究,研究其历史成因及如何通过风格特征分辨三作家具。

一、研究现状

目前由于对“三作”(京作、苏作、广作)的不重视,导致很多样式构型的失传。也因为过去将木匠视为下九流,只有偶尔有朝代帝王将相爱好此种玩意儿才会停停走走地大幅度跨越。而清代家具中这三个流派却恰恰是现制传统家具的鼻祖,虽未系统研究,但已经是广泛用于实践了,但这还不够,需要提升其到一个研究方向的高度,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

现代学者多数研究停留在表面,内里还是以现代艺术为内里,而我们需要的是以传统家具为主改变它和促进它。目前国内对于三作的研究内容还不是特别多,在历史源头和风格形成上没有从根本上去分析三作形成的原因和最大的结构差别,仅仅停留在对于表面纹路、材料的总结,但对于单个清代家具风格特点或三作中一作形成原因却有很多细致研究,国外很多研究停留在博物馆收藏的藏品上,对于这些家具的实际演变和风格特点总结也存在着局限性,需要系统地对三作的风格特点作出总结与比较。

二、三作的风格特点

(一)京作家具

1.造型及纹饰:京作家具多为皇家服务,而负责皇家家具制造的便是清宫造办处.京作家具多制造符合清代统治者审美趣味,具有宫廷风格且同生活环境相结合的家具,可随意支配的财力与人力物力带来了细致入微的造型纹饰,更由于统治者对于全国优质信息和工匠的掌握,在三作之中为集大成者,即集广作及苏作所有优势造型纹饰,如图1、2。京作家具造型多华贵大气,能够体现统治者的气度,造型上改镰刀棍为能够雕刻更多装饰纹样的平面结构,由于技术和用料的进步,还将步步高脚蹬改为同一平面,如图1的太师椅,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尺度也略微缩减。造型风格雍容繁复、雍容尔雅、沉静庄重,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存在感,而图2中的柜子便使用黄花梨木作为材料,在整体造型框架上不多做改变使得整体风格规整大气,在细部装饰上极尽可能地进行雕刻皇族纹样,如龙、云纹、兽纹等,用料一般为整块材料,极尽奢侈,其中榫卯结构的使用更是精巧中的精巧,京作家具是清朝家具中的最高水平。

清代桌案、椅凳、箱柜等最主要的风格特点是多使用明代装饰翘头案的牙板和案足间挡板的纹饰。而装饰细部多繁复带有广作家具那种引入洛可可过度装饰特点的纹饰,如花草、枝叶、藤蔓等图形更接近“s”的装饰纹样,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家具腿较多刻有过分复杂的花纹,降低了家具实用性和耐久性,不为民间实际使用所喜,由于皇家使用,工匠多从皇宫收藏的三代古铜器和汉代石刻中吸取素材,纹饰图样明代多雕刻龙子,而清代则是龙子,兽纹,自然现象,植物等无所不有,根据家具的不同造型特点而施以各种不同状态的龙、涡纹、云纹、吉祥动植物等纹样。

2.材料:清代家具多实用硬木雕刻家具,方便繁复细节纹饰和结构的打造。前期明朝仍剩余较多黄花梨木多以其为尊。中后期则以紫檀为尊,京作家具以展示木材本事质感美为主,一般不用漆髹饰,采取传统工艺的磨光和烫蜡,紫檀自古为木才中的名贵,生长缓慢产量很少,颜色为犀角色,木材质密无疤痕,新料红色,老料呈紫色,表面多有随机蟹爪纹。木质坚重,老料入水无法影响其颜色也无法重新上色,新料则容易入水掉色但浸色是不会掉的。装饰材料上经常使用螺钿、珐琅、缂丝和各种名贵珠宝等材料,无处不显示出皇家的奢华感。

(二)苏作家具

1.造型及纹饰:图3的苏作家具诞生于苏州及周围地区,多为文人才子设计,使其有很重的墨气。明代时苏作家具既简朴又富有整体性的装饰感。当地崇尚惜料如金的风气,实用性与装饰性并存。为了节省木料目之所不及之处甚至使用其他杂木,这一点清代也继承下来了。但随着朝代推进,继承自明代的简朴逐渐变味儿。苏作家具造型上与现代中式家具非常相像,追求一种整体简洁的明快風格,意在表现一种风骨。多使用木仿竹等手法造型,这种做法虽是因地域木材缺乏引起,很费工时,但体现了苏州工匠的耐心和细心,既省木料又出效果,两全其美。苏作家具比之京作多了很多“空”这些开孔的部位,匠人们称之为“鱼门洞”形状多为较为规则整体的图案,苏作家具制作能力因其起源时间更老而更强,结构更为合理,由于材料缺乏多用包镶工艺,技术性极高。受当地小桥流水类人文文化影响,整体造型风格很“瘦”,简练明了,清雅婉约,俊秀素雅,更多地体现了文人的风雅之感。

苏作家具在线条的应用上别树一帜,在装饰纹样的题材上也受地域文化影响,诞生出许多变种。苏作家具的线脚是其显著特征,主要应用在四足、边抹、枨子等结构上,切面共有四个边,设计者在四条边线上进行内凹外凸与程度不同的变形,形成多种多样的线脚。另外,为了配合线脚,组成家具的不同部件之间的切面会进行配合,达到浑然一体的风格效果。

苏作家具整块木材制家具较少,多是分段处理,省料而小巧、纹饰比之广作与京作较少,主要体现在结构上、材料自身花纹等,清代苏式家具的装潢题材多取自文人画和民间传说。椅面、榻面等多用藤心,符合当地气候也同家具风格相融。传统纹饰多借用谐音寓意祥瑞,局部装饰多用缠枝莲同广作西番莲相区别,少见西洋花纹,在整体结构框架上的艺术处理也多是仿文人植物,如梅兰竹菊的枝干等或直接使用直线造型矩形切面或圆形切面进行雕刻。

2.材料:苏作家具因地域原因缺乏木材导致材料构成较为复杂,在手工上要求极高并且相当耗费时间,材料的缺乏导致包镶技术炉火纯青,经常使用好木料作表面,面板用薄板粘贴,因此这也常常被作为鉴别苏作家具的因素之一—表里木质不一。一般饰漆里,漆工技艺要求相当高,家具结构材料使用木材有紫檀、黄花梨、花梨木、榉木等,但装饰材料非常丰富,如云纹理石、螺钿、石片、瓷片、瓷画等。拼接镶嵌技艺之高超,使人看不出材料上的劣势,反而会以为是故意为之。有时使用瘿木为屏心。瘿木为树瘤或者树根,多为树木生病所致,南方枫木瘿瘤较多,斑纹呈胡花,花中结纤小葡萄纹和茎叶花纹,数量较稀少。

(三)广作家具

1,造型及纹饰:而图4、5的广作家具则在三作之中处于比较特殊的地位。因为当时广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便利,广作家具充满了融合的特质,并且开放而具有创新性,经济特质浓厚。广作家具既吸取了传统的内陆文化和自身的岭南文化,也吸取了国外的巴洛克、洛可可艺术及新古典格调的造型与装饰纹样。同时考虑了通商及当地获取木材的便利性,广作家具用料较为大块并且多外国进口木料,雕刻线条较为深刻,有一种非常阔气的体态感和因材料造成的整体性。

广作家具尺寸较其他两作来讲风格更加大,这也得益于岭南的优质木材集中,而且不同于苏作家具不同层次,不同构件用料不是一种木头甚至不同材质,广作家具上下木材性质却一般都是一致的,从而构成了更加整体的家具外观,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曲面。

因为吸收了西方的艺术手法,装饰技法上,广作家具很好地融合了西式的大面积高浮雕和中式的描金嵌玉和榫卯,同时加入了更多非传统材料,如珐琅玻璃画和贝壳等,体现出一种奢华气派的特点。装饰纹样上同造型一样,也吸收了大量外国纹样如西番莲、动物足、各种柱式。且广作家具中出现了皮质沙发颠覆了传统坐具需要体现的礼节尊卑思想,更加人性化,往现代的舒适为主偏过去。

整体风格奢华显贵、体态凝重、雕刻繁复的特质。同传统家具比之更加不同,可以说是传统家具偏向现代化的改变,一种同世界潮流交融的和创新,更好地适应越来越经济化的世界。图4中的太师椅的材料使用的大量的螺钿装饰出洛可可风格家具的花草、植物的枝叶等曲线造型的纹样,并选用纹样似山水的大理石做屏心,结合家具结构上多使用曲线做装饰,形成了广作家具的经典风格特点。

2.材料:岭南更加优质的木材造就了广作家具整体厚重的风格。值得一提的是名贵木材的大量使用。如大量使用酸枝木种木料,酸枝木在南方较多生长,由于其劈开后刺鼻的酸气得名,耐腐耐久性很好,强度和密度也很不错适合大量的雕刻。加之还有产于我国广东及海南岛的鸡翅木,纹理似雞羽,木质坚硬,生长年限长者纹理更加细密,纹理形成各种山石、水景、地被图案,也常用于整体家具的制造。

广作家具制作中最显著的特征是不髹漆里,上面漆不上灰粉,打磨后直接揩漆,同其用料讲求一致的特性相合,家具表现出“死皮聋眼”的无光泽感与触感上的阻滞感。

结语

早期清三作比起明三作的更加偏重于实用和风骨,造型和用料都更加内蕴上,更偏重雕刻技术和制作构件技术,但是随着清朝多民族特性和民众民族特性融合,中后期风格开始走一种凸显“奢华、不实用、为了雕饰而雕饰”的道路。但是制作技术上来讲,达到了一种巅峰的状态。

随后的清后期,三作却逐渐没落,因为政治对民众的影响、闭关锁国等原因,家具多粗制滥造,清朝家具的繁荣晚节不保,成为社会衰败的标志之一。为了挽救逐渐丧失的宝贵的传统文化之一的三作家具,也为了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力,修复发展三作家具必须切实地去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以便从源头上施以手段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