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初探

2019-03-30 03:46高航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航

摘 要:培养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即动手操作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精心导入,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动手;大胆放手,激发创造,让学生敢于动手;利用微课,强调重点,突破难点,减少学生动手操作的障碍,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信息技术 提高动手能力 学习主人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中的理论学习是为培养学生技能打下基础,而动手则是为了培养技能,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培养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作为该课程的主要任务,而动手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而落实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面,则具体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勇于探究、审美情趣等方面核心素养。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为突破口,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收到了一些效果。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动手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1.问题式。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如在学习《走近计算机》这一课时,在导入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1)你用计算机做过什么事?他是哪種计算机,你知道吗?(2)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叫什么名字?(3)计算机有“大脑”吗?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本课内容。

2.演示式。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通过课件的演示或人的表演进行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如,在教学《金山画王》这个软件时,先通过电脑演示几幅用金山画王制作的精美图画,当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我趁机插入:“同学们,这些图画美不美啊?它们都是通过《金山画王》这个软件画出来的。其实很容易,你们只要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也能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所以说,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3.实例式。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在《电子邮箱》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大家都知道E-mail吧?很多同学脱口而出,我想这个英文单词同学们都很熟悉,那你们都有自己的电子邮箱吗?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摇头。想不想自己申请一个电子邮箱给好朋友发邮件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好,这节课在老师的带领下,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电子邮箱!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接下来的讲解和演示他们非常专注。从访问申请邮箱的网站,到每一项信息的填写,都反复尝试,认真操作,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在课内学生们基本掌握了申请一个电子邮箱的方法。

二、大胆放手,激发创造,让学生敢于动手

1.放手让学生动起来

在书法中有飞白,在绘画中有虚有实,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避暑在湖面》一课,我只展示出荷叶和蝌蚪,并没有演示画法,只是引导学生说出画荷叶和蝌蚪所要用的工具,让学生自己去画。画太阳、画莲蓬也是如此,学生基本能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电脑画图方法,画出符合要求的图案。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2.少讲、多说、多练

即教师少讲,学生多说,学生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讲究操作的课程,特别是小学信息技术课,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几分钟。所以日常的教学中,要少讲,少讲重复性或学生已经掌握的东西。如《避暑在湖面》一课,学生在看画青蛙的过程中已经知道了如何进行复制、粘贴,在复制荷叶和蝌蚪的时候只是一句带过,不用赘述。多说,是让学生对重点、难点中用到的工具和操作方法进行口述,进而理清学生的操作思路,避免吃夹生饭,减少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问题。学生头脑中只有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和一个操作顺序图,那完成操作只是一个快慢和质量的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教师辅导纠错的工作量,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自信心。还是在这一课中,用复制、粘贴、水平翻转来画青蛙是难点也是重点,在这一部分加重讲的内容,更加重让学生说,通过学生说画青蛙的哪一部分用什么工具,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青蛙,让他们对画青蛙用到的工具、用到的方法、操作的顺序了然于心,在实际操作中就会少出问题,甚至于不出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课堂效率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动手能力和课堂效率提高了就给多练提供了有效的时间支撑,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操作练习,这样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三、利用微课,强调重点,突破难点,减少学生动手操作的障碍

微课以其“小”“实”“新”“效”的特点,逐步进入了我们的课堂,解决了一些在教学中困扰教师的实际问题而受到不少老师的青睐。他以一个小的知识点或一项具体的教学任务为切入点,为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授课思路。在讲《避暑在湖面》一课时,上课画青蛙的演示看上去很简单,实际操作中确总是不稳定,不是画的不怎么好看,就是画的太慢,一个是让学生“笑话”,一个是影响了授课进度,上了几个班效果总不尽如人意。于是,我想到了微课也许可以解决问题。利用课余时间把画青蛙的过程录成微课,上课时播放微课就好了。我试了一下,效果果然不错。本课中画青蛙过程中的“透明选择”、复制、粘贴、水平翻转这些工具和操作方法的应用既是这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微课就全部解决了。微课在演示时同学们看得很认真,很专注,下来的操作出现的问题并不多,这还真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以上是我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些尝试和探索。这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方法,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更好地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在信息技术这片沃土里得到培养和提高,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