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梦姣 杨喜军
摘 要 智慧校园的系统构建与实践,需要牢牢抓住“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以转变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从服务学生的智慧学习环境创建、服务教师的智慧教学应用建设及服务学校管理者的智慧校园管理应用等三方面入手,探讨为学生、教师、管理者打造全方面服务体系的智慧校园建设路径。
关键词 智慧教育;智慧校园;精准教学;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教学;教师共生体;网络教研;校本资源库;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9-0036-03
1 引言
“十三五”期间,宁波市镇海区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行动,全面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将智慧教育视为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的重要手段,以及推进课程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1]。
宁波市镇海区中兴中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虽然起步较早,但是缺乏持续性发展的机制体制与保障措施。为更好地从数字化校园过渡到智慧校园,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CIO的智慧校园领导小组,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达成共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智慧校园建设形成良好的组织保障。全国首个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正成为我国智慧教育理论的探索者和先行者,其主要从“智慧学习环境设计”“智慧教学模式研究”和“智慧评估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工作,也为学校开展智慧校园研究、实践、探索工作提供了一些建设思路。
2 问题剖析:挖掘智慧校园的内驱力
学生如何更个性化 这一时代的学生是典型的数字原住民,家长、教师则是数字移民。學生看待数字化设备的眼光是独特的,少了一些无谓的好奇,多了一些挑剔,而这恰好是促进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的先天有利条件,但往往被忽视。
但是,面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被动学习和无差别学习等现象,学校的大班额教育现状,教师的传统教育方式方法,不可能对所有的学生照顾得面面俱到,相同的上课进度导致部分学生总是处于追赶状态,被动地接受一些知识。教育的全部价值指向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必须来自其自身的内驱力。那么,如何让学生从“被生长”转化为“自生长”?
教师如何更专业化 从教多年的一线教师往往教学经验丰富,年轻的优秀教师更是一所学校生命力的体现,而对于平均年龄约48岁的教师团队而言,中兴中学如同进入一个老龄化的社会,有超长教龄的丰富教学经验的优势,但也伴着课堂教学模式陈旧的问题。面对推陈出新的信息技术,多数老教师存在想使用却又不知道如何着手甚至抗拒使用的现象。面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的需求,教师单一的教学技能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服务如何更精准化 不同平台诞生的初衷都是为了满足某一个特定的教育教学需求,通常对其他的问题欠缺考虑,这样在后期的多平台整合上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问题。负责学校管理信息化的教师经常要监管好几个软件平台,甚至一份数据需要在多个平台导入,仅仅为了得到不同的数据分析结果。这是因为对智慧校园的内涵认识不清晰,很多情况下只是提供了简单的信息查询和交互平台,其管理也是自上而下单向的信息传输,没有将这种信息化成果作为新的管理模型的意识[2]。如何让教育教学服务更精准?数据孤岛现象是目前很多学校共同面临而又亟待解决的一件事。
3 精准教学:找准智慧校园的着力点
智慧校园建设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3]。如何创新教育信息化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资源,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向智慧校园发展?
数字化教学:学生的精准之路
1)个性化作业,让学习更智能。平板电脑教学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个人移动学习终端和网络学习资源为载体,贯穿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数字化教学。它让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个性化教育服务找到完美结合点。这种基于网络环境和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方式,有效推进了区域数字校园建设,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进一步探索数字化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培养面向21世纪的技能[4]。
学校从实行AB班分层教学课改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上做了一次改进,但作业题材并未同步跟进加以区分。这表明在探索分层教学的同时,无法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实时情况。平板电脑教学提供了一份可行的处理方案,依托这样的移动学习平台,优势在于:拥有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实施精准的因材施教;拥有保留学习痕迹的电子纠错本;教师可以从题库中精选习题,分层推送。尤其是在学生练习时,会根据学生的答题能力推送难度匹配的内容,从而让学习更轻松、更精准。此外,通过PK、升级、排榜等趣味学习机制的应用(图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灵活性课堂,让教学更有效。一节数字化教学课堂通常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对前置知识的摸底、本课知识点内化的测试,通常分别放在课前、课后完成,这其实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运用平板电脑教学方式,课前,学生通过平台完成预习,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实现以学定教;课中,当堂练习及时反馈并纠错、分层教学、典型问题等,让课堂教学个性化;课后,微课学习、精准推送,让教学有效延伸。
教师通过云作业布置学习任务,在学生作答后迅速生成一份数据分析报告,高效、精准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图2所示,机器适合完成具有逻辑性、单调性、重复性的工作,教师适合完成具有情感性、创造性、社会性的工作。通过这种人机分工,学生可以获得更加优质的学习服务[5]。而在课中,结合同屏技术,利用浙江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APP的移动讲台功能,教师可以随时切换课件、视频,把需要记录的过程录制成视频传上来,同时可以拍照片并进行修改或分析,还可以展示优秀的作业、错误的答案,使练习讲解更加高效、直观。
教师共生体:研修的线上+线下
1)借助共生平台,打造骨干教师。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学校在坚持教师发展学校理念的基础上,实践探索教师发展共生体。教师共生体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彼此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共生目标、共生行为准则的教师群体。它是一个教师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单一走向多元的过程。
学校教师发展共生体的建设以三种形式开展:工作室、课程建设共生体和项目推进共生体。从这三大共生体再衍生出若干共生体的小分支,如班主任工作室、教学导师工作室、校本课程建设共生体、作业管理共生体、分层走班共生体等。每一个共生体有一个负责人,具体负责制定计划及相关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另外,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通过校内选拔导师、外聘导师,购买相关设备、书籍,落实活动场地布置等,从经费、设备、资料、场地等方面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条件。
教师发展共生体注重同伴协作、加强交流,促进共生体成员养成积极合作的态度、彼此信任的诚意和开放的学习心态,从而在分享彼此的智慧中共生成长。除了各共生体定期开展的活动外,在每年4月底、5月初举办一次成果展示,各共生体结合自身的实际和特色,可以开展诸如“读书论坛”“课堂展示”“开放交流”“报告会”等形式的展示,最终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交流与反思,促进教师学习共生体成员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从而打造一支学校骨干教师队伍。
2)依托社区空间,深入网络教研。网络教研是随网络应用的发展而生的一种系统的、崭新的教研模式。目前,网络教学模式主要有讲授型模式和协作学习模式两大类。学校根据教师自身的优劣势,同时结合省教育平台,构建了社区空间模式。这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相互融合,有利于形成教育的合力,减缓教师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潜能,真正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为此,学校打造了教研组社区、德育专栏社区和校本研修社区,每个社区专栏由专人负责维护、组织活动。学校每一次活动以图文的方式或者视频的方式上传至相应的社区平台,提倡所有的教师积极参与其中。相对于传统的听课、讲座、会议,这样的社区活动促进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完成共生体学习任务,从而在教师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集学习和研究于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使整个学校成为一个奋发向上的学习合作型组织。
扁平化管理:服务的精耕细作
1)以教务管理为核心。汇聚学校教育应用数据,打造学校教育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学校的管理、教学工作及学生学习活动提供智能支持,为师生服务,科学辅助学校各项决策。通过钉钉智慧校园平台,校园OA办公平台不仅能在PC端进行日常办公,也可以实现在手机移动端进行办公。智慧校园把学校里独立的业务系统和资源整合为一个方便、快捷、安全的有机整体,打造具有高度服务能力、协同能力、感知能力的智慧化校园环境,促进学校快速、可持续发展,它将是校园信息化的一种全新形态[6]。
2)以校本资源库为中心。如图3所示,校本资源库指的是由学校组织和规划,由师生共同建设和维护,以满足师生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为目的,通过整合转化一切可以得到的教育资源而建设的能适用于该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学支持系统,是一个人人知晓、人人会用、人人会建的本土化教育教学资源库。
3)以校园融媒体为依托。融媒体主要包含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媒介媒体包融这几个特点。如图4所示,以智慧校园融媒体平台为依托,实现传统电视、手机微信、APP、电脑多屏同步接收,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多形式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生态环境。例如:学校通过网络直播大型的表演晚会或者年度奖学金颁奖典礼,家长、师生可以在手机端或是电脑上同步观看;学校的信息宣传报道,可以通过网站发布、微信公众号推送、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播出等多种方式进行。
4 结语
宁波市镇海区中兴中学是一所拥有114年历史的历久弥新的百年名校,坚持“崇正为善,多元发展”办学理念,恪守“勤朴肃睦”百年校训,校友遍布世界各地。通过智慧校园建设,校友与母校之间的关系将更加紧密,双向交流与互动将更加便捷。学校整个智慧校园环境建设也充分融入了“宁波帮”元素的特色。
智慧校园的实践探索逐步开启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进程,作为一项长期计划,其实施為进一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品质、发掘教育内涵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智慧校园形态下,以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改革,以共享优质资源助推教育公平,以选择性课程促进个性化学习,运用网络空间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通过管理信息化优化教育治理。同时,不断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体制机制,强化统筹管理,注重协同推进,最终实现以智慧校园提高教学质量,建设现代化学校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尹恩德.镇海区十三五区域智慧教育建设规划与思考:宁波市镇海区智慧教育十三五建设思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2.
[2]于长虹,王运武,马武.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2):48-51.
[3]潘勇,全丽莉.中学智慧校园信息化学习系统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以华中师大一附中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
2015(2):70-77.
[4]尹恩德.2010—2012年宁波市镇海区数字化教与学区域发展之路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3(6):
53-54.
[5]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1):18-26,49.
[6]何晓东.普通中学涌动的智慧“云”:关于普通中学智慧校园建设的研究及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8):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