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陈 杰
3月1日,北京市召开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2019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会议。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北京市政府市长陈吉宁,北京市政府副市长、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北京办公室”)副主任隋振江,市委副秘书长郑登文,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印春,北京市科技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出席会议。
记者从会上获悉,共212项成果荣获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其中,“纳米运动精度光刻机超精密双工件台技术与应用”等24项成果获北京市科技术奖一等奖;授予“30nm(纳米)染色质纤维结构及其动态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等58项成果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授予“视频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及运营服务”等130项成果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这些成果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面向国际前沿热点领域,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引领性和影响力。
据了解,2018年北京科学技术奖的获奖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44岁,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占比达45%,212项获奖成果中,有80后、90年参与的成果达189项,占比89.2%,青年科技人才已经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隋振江在讲话中指出,过去一年,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减量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将“全力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在中央各部门、全市各单位以及首都科技界的共同努力下,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隋振江强调: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一是解决好“干什么”的问题,要服务国家创新战略,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二是解决好“谁来干”的问题,要大力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国际水平的战略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际创新型企业家等,着力培养青年人才,做好人才发展服务保障。三是落实好“怎么干”的问题,要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基金作用,培养更多创新成果,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更好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方面抓好政策落实。四是解决好“在哪里干”的问题,要抓好“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统筹协调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和各区发展,加快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