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蓉
摘要:互动交往,存在于课堂,存在于生活。语言交往、行动交往、思想交往,使得互动交往扎根课改新课堂。师生、生生交往,创建合作型组织是互动交往的延续。
关键词:互动交往;语言;行动;思想;延续
进入课程改革以来,我们身边涌现出无数可喜的变化:老师走下了讲台,学生走上了讲台;老师已经成为了学生的引导者,学生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导者;教师成为学生小组合作的一员,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并为其提供素材……,在探究新课改,驾御新课堂的过程中,我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真正秘密藏匿于日常教学中,藏匿于教师和学生的真诚交往中,和学生坦诚交往,融洽沟通,这才是课改的真实面孔。互动交往存在于课堂,存在于生活,她以其丰富、深刻的内涵接近于日常教学的真相,在新的形势下,互动交往让我们的教学如此美丽。
一、在课堂上如何去实施互动交往
互动交往是把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是在整个过程中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不管是与学生个体的交往,还是与群体学生的交往,都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三维目标得以实现,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得以加强。
第一,体现互动交往的基本途径——语言交往。课改以来很多老师反映: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贫乏等。我们总希望学生能用自己美丽的语言将自己的意思充分表述出来,但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是否长期的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坚持始终。我们老师,应该充分斟酌字句,熟悉学生的阅历和用语习惯,用简单明了的短句来提问或引导,对于学生,在用语言交往时老师要耐心聆听,不随意打断学生,多鼓励。在这一双边活动中,互动的语言交往是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的结合点,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应该无拘无束,是自由民主的平等对话。只有各自敞开心扉,坦诚相见,才能真正实现语言上的互动交往。
第二,互动交往的实践环节——行动交往。现在我们的课堂有活动、有讨论、有探究,我们的学生在积极行动的同时,教师应该干什么?在以往许多时候,例如:听公开课能看到学生在热火朝天地活动、讨论探究,老师也走下了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但是如果我们问一下讲课的老师,你走到学生当中去的时候,你听到了什么?你又看到了什么?大多说不上来,而这些正是我们新课堂应该真正关注的。我们教师应该让自己的心理状态下移,以学生的心态参与到某一组或几组的活动中去,了解最真实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声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平等合作,和学生一块对各种观点比较,去伪存真,让学生真正认识正确的思路、错误的想法、观点和操作,这样学生不仅能心悦诚服,还能激发兴趣,充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第三,互动交往的深层次——思想交往。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各个学生生活阅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同,因此在展现自我,亮出观点是,可能会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让我们大跌盐井。思想交往较语言交往更深入持久,进行思想交往不只是语言,更主要的是心灵的沟通与对话,她决不是向学生宣传或灌输,更不是例行公事的对话。在和学生进行思想交往的过程中,应充分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和信任每一名学生,以诚相待,不消极防范,并适时的调整交往的内容,达到较深入层次的交流和沟通。
二、课后如何继续互动交往?
新课程倡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交往中学习,在学习中交往”。这些已被我们教育工作者认可,而在课后继续互动交往,是对它的有益补充和提升,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倡导生活中师生、生生真诚交往。虽然我们早已不提师道尊言,但这还不够,作为老师真正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学生一个高度,把学生当作有能力的个体,了解其所想,洞察其所为,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里,解他们学习之难题,释生活之困惑,这样学生必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更好地把教师当作朋友,教与学的过程在真诚交往的支撑下,才不会沦为形式。同样也应该鼓励学生个体之间真诚交往,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上小组讨论、探究等活动。否则学生之间没有默契,没有融洽,缺少了生活中的真诚交往,是他们之间的探究合作也成为一种虚假,团队精神更无从谈起。
第二,倡导课堂之外创建交往合作型的组织。过去我们所开设的许多兴趣小组也应该让她魅力再现。因为学生平凡的实践活动中往往蕴涵着伟大,司空见惯中暗藏着真知。鼓励兴趣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辩论赛、研讨会、探究实践、社会调查、论坛等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无趣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变被动为主动,从受教育者中解放出来,逐渐培养出新型的具有独立能力的学生。
我积极实践交往教学,已有一段时间,从课内到课外。课内我放下架子,以朋友、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真诚地合作、探讨、交流,课外我一改往日等待学生说“老师好!”的习惯,而是主动和学生打招呼,拉近了年龄造成的心理差距,我已经发现:我的学生已深深喜欢上了我和我的课堂,但我也知道,互动交往的真谛需要我们每个教师潜心领悟,不断反思。我们有理由相信:互动交往必定会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富有人情味,更加有血有肉,教育教学活动因为有了她而陽光灿烂。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车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