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延涛
摘要:为解决油井泵下泥、砂卡泵问题,延长检泵周期,研究并应用了泥砂分离器。现场应用表明,该装置还可代替抽油生产中常用筛管、砂锚等工具作为泵下滤砂、沉砂装置,实现延长出泥、出砂井检泵周期等目的。
关键词:泥沙分离器;油井;研制
引言
目前,油井常由于泥砂沉积、泵下管柱堵塞,导致“卡泵”影响免修期,极大地降低了油井时率,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管理难度,已成为影响油井正常生产的主要矛盾。针对这一矛盾,前期全国各采油部门采用了激光割缝、金属绕丝筛管工艺,但通过实践证明,这两种技术均只能简单将堵塞物防在泵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泥浆、压裂液残渣堵塞筛管问题,以大幅度延长油井免修期,针对以上情况,研究并应用了井下泥砂分离装置。
1井下泥砂分离装置
1.1技术原理
①通过进液方式改变,提高液体流速,促使泥砂快速沉降
同常规花管及防砂装置比较,进液面积明显减少,但进泵液流速度明显提高,加大了携砂、带泥能力。入腔后因环空面积较入口面积加大4.7倍,所以为砂、泥沉降提供了条件。
②通过特制上部T型管,使携入泥砂180度转向,强制液体与泥砂分离被携入装置内的砂、泥,在突然降速后同时被强迫180度转向,不仅使粒径较大的砂子下沉,同时会降粒径较小的细粉砂及泥浆下落。
③通过特制下部T型管,进一步净化入泵流体,使细粉砂、泥浆理想沉入尾管由于底部尾管为一液力死区,未加设前只能沉降粒径较大的压裂砂,加设后可与上部T型管产生对流,两组T型管通过合理流量设计,形成向下压力差,使细粉砂及泥浆理想沉入尾管。
1.2 设计思路
①多功能性突出
同常规筛管、绕丝筛管、激光割缝防砂装置比较,根据油井口袋的大小,可设计10-40米沉砂尾管。不仅可防压裂砂卡泵,同时对细粉砂及泥浆具有防卡、防堵效果。
②具有井下取樣器作用
沉入井底的压裂砂、地层砂及泥浆,通过常规冲砂工艺返到地面后往往难以判断油层所吐物的成分,而该装置随作业起出地面后可直接观察并减少了冲砂工作量。
③对吐砂严重井可下等径尾管等径尾管可降低砂卡管柱的几率。
1.3技术参数:总长:1840mm;外径:最大Φ100mm;承压:30兆帕
适应环境:不锈钢耐腐蚀、抗盐碱材质;重复适应次数:1井次;连接扣型:2 7/8''TBG
1.4技术特点
①该装置具有防腐除垢,进液速度高,减速效果好,对流、转向、分离、沉降连续完成,不易堵塞本体。
②可有效保护固定凡尔,延长出泥浆砂井的检泵周期。
③代替抽油生产中常用筛管、砂锚等工具作为泵下滤砂、沉砂装置。
同常规的激光割缝、金属绕丝筛管相比,可以说从本质上解决了泵下防砂,除泥工艺问题。
1.5适应的井况
①该装置适合压裂吐砂、油层出砂、吐泥浆井卡,延长免修期。减少作业工作量降低作业成本。
②对于油层压裂吐砂、油层出砂、吐泥浆严重井,根据油井口袋应加大尾管设计长度,必要时采取等径尾管防卡。
③该装置下井时替代进液筛管或花管,注意好丝堵一方朝下,一旦下反将失去防砂沉泥功效。
④下次随作业起出地面后,观察记录好沉积物成分及容量。
1.6 室内实验
样品制作完成,需进行大量室内实验,测试产品性能,修正设计参数,完善设计方案。为此,根据实验要求,分别进行不同内容的多次实验检测。一是送专业检测机构,动用专业抗拉设备,进行5次室内抗拉力检测,以确定工具材质和结构;二是送专业检测机构,动用高压试压设备6次,进行产品室内耐压测试(30兆帕);三是送专业检测机构,动用室内模拟井15次,进行液力循环实验,检测排液、沉污效果。
2 现场应用情况
经过室内反复实验,不断修正设计参数,比较选择最佳用材,完善制造工艺,最后形成了定型产品。现场成功试验2井次,应用效果良好,详见下表。
3 结论与建议
(1)该井下旋流除砂装置研制及应用,可有效解决出砂井泵下防砂、除泥工艺问题,达到延长出泥、出砂井检泵周期,进一步提高防砂井措施效果的目的,应用前景广阔。
(2)该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连接方便,除泥、防砂效果明显,有效满足油井生产需要,可扩大现场试验范围,并做好效果跟踪与评价。
(3)针对油井的实际情况,如稀油井的产液量和含砂量,稠油井的粘度和含砂量等参数,优化装置相关参数设计,形成不同的技术系列产品,满足油田不同的油品性质、产业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秦延才.油田污水除砂装置的研究与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2,21(4):53-54.
[2]佚名. 除砂及油水分离装置[J]. 石油矿场机械,2002,31(3):8.
(作者单位: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曙光采油厂工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