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小学阶段,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例文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有效仿写,学以致用。教材中典型的句子、段落,甚至整篇文章,都可以作为仿写对象,引导学生模仿练习。
1.句子的仿写。句子的仿写可以从低年级开始。教学部编本一年级上册的《四季》时,教师可以抓住“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引导学生想象“春天来了,还有谁会对谁说什么”,并模仿这种句式写一个句子;还可以抓住“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引导学生关注雪人的动作及说话时的神情,并模仿着写话。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在仿写中积累词语,发现、掌握句式的结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
2.段的仿写。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三年级可以看作分水岭,因为一、二年级主要是句和段的训练,而三年级开始进行篇的训练,难度明显加大。不少学生不适应这种变化,刚开始写作时感到茫然无措,不知从何写起。仿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学习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以下同版本教材只注明年级、册数)的《燕子》后,教师让学生回忆接触过的小动物,并仿写它们的外形特点,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学习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后,让学生在观察秋天的基础上,学习课文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仿写秋雨的其他特点。由于写的是身边的事物,學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在写的过程中,围绕中心句具体描述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植入了他们心中。
3.篇的仿写。篇的仿写,重在模仿结构方式和写作思路。如学习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后,让学生仿写小动物的洞穴,学生大多能按“洞外—洞内”的顺序,写清小动物是怎样建造洞穴的。学习四年级上册的《白鹅》,在学生理解了白鹅“高傲”的特点后,让学生仿写身边的动物,写出它某一个方面的特点,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让他们学以致用,积累并内化语言。
移情导练,自然生发。留白是文学作品常用的表现手法。教师抓住文本的留白之处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能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王崧舟老师教学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五年级上册)时,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朗读,感受眼前出现的画面。学生边听边想象,仿佛看到了词人跋山涉水、辗转反侧、抬头仰望、孤独沉思的画面。那么,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他的家乡应该是怎样的情景呢?教师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把心目中的画面写下来。伴随着《琵琶语》的乐曲声,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温馨、安宁、祥和的家园图,进而体味到“故园”二字所承载的无穷韵味。然而,“聒碎乡心梦不成”,教师将“碎”字大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这首词。于是,军旅劳顿、乏味,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关怀等,就被学生所理解并化成涓涓文字。
这样的想象描写,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学张力。从提升阅读能力方面讲,它帮助学生从词句中获得了想象空间,发展了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从情的感染角度讲,它使学生感受到了征途的艰辛、战争的残酷,以及家乡的美好、亲人的温暖。从写作的角度讲,恰当的训练点和训练时机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空间,让所有学生有话可说。这样的想象描写,其实是对词的二次创作,它拓展、丰富了文本的内涵与意蕴,让学生更好地解读了文本、深化了理解、提高了习作能力。
(作者单位:襄阳市襄州区云湾光彩小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