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秀明
摘要:随着当代交通的发展,许多市政道路需要下穿既有铁路,下穿既有铁路桥涵施工时,为减少对既有铁路运营的影响,多采用预制顶进法。在软土地区桥涵顶进施工时,经常会出现栽头、抬头、偏移、路基塌方等问题,文章以天津东丽湖卢下穿既有铁路框构顶进施工为例,总结桥涵顶进过程中关键施工技术,解决栽头、抬头、偏移、路基塌方等问题。
关键词:下穿;铁路;框构桥;顶进;加固
1.工程概况
框构桥位于天津市东丽区东丽湖路,框构桥中心里程与北环铁路相交中心里程为K25+798.25,北环线为双线电气化铁路,线间距为5m,线路均为直线,施工范围内既有线路速度80km/h。框构桥采用单孔框架结构,斜交斜做,与既有北环线交角为70°,跨度为1-16m,结构净高6m,总高为8.3m,净宽为18.06m。框构顶板厚1.1m,底板厚1.2m,边墙厚为1.034m,加腋尺寸180*60cm。框构桥分为两部分,由北向南顶进段长30.08m,顶进部分刃角长4.78m,平衡重长3.72m。顶进就位后切除刃角,现浇段长10.41m,共计总长为40.49m。顶程49.61m,桥体自重4363t,最大顶力6545t。工作坑设在线路下行侧。
2.工程特点及难点
(1)软土地基
框构桥位于淤泥质黏土层,上层为黏土层,下层为粉质粘土,根据淤泥质黏土层特性,地基承载力低,土体渗透系数非常低,降水、注浆效果不理想。
(2)顶进塌方控制
框构桥在软土地区顶进,保证路基加固质量及顶进过程控制,防止出现大面积塌方,影响行车,是工程难点。
(3)顶进指标控制
桥体细长且与铁路交角为70°,做好方向纠偏和高程控制,是本工程的一个难点。
(4)基坑开挖
基坑靠近线路开挖时,基坑前掌子面容易溜滑,影响路基稳定,控制基坑稳定是工程难点。
3.施工关键环节技术总结
3.1工作坑施工技术
(1)针对软土地区,特别是地下水位较高,水系丰富的地区,止水帷幕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试桩参数施工,帷幕桩要连续施工,咬合满足要求,由于特殊情况停工的,在相接处外侧补两根搅拌桩,防止开挖后漏水,堵漏困难,形成隐患。
(2)基坑内外侧均应该设置降水井,同时降水,开挖基坑时,能够减小围护桩外侧土压力,减小基坑围护桩的位移变形,且要留出足够的降水时间,保证干槽作业。
(3)软土地区,通过和设计沟通,基坑围护桩的长度应该适当加长,桩径适当加大,提高围护结构的刚度。基坑开挖时,本工程基坑细长,全断面台阶式开挖,每挖10m段,及时施工混凝土垫层,作为支撑起到控制围护结构位移的作用,边挖边施工混凝土垫层,直至开挖完成。
(4)开挖基坑时,要密切观测维护结构的位移,一旦位移超过限值,立刻停止开挖及时回填土,先保证基坑稳定,再采取加钢支撑等措施后,方可开挖。针对软土地区深基坑,且基坑细长时,建议和设计沟通提前准备钢支撑,施加一定应力后再开挖或是采用双排桩支护。
(5)软土地区,基坑前坡口到既有线距离稍远(15m),放坡尽量放缓(1:2),保证基坑前端稳定,从而保证既有线路基稳定。如果因为地形等因素,上坡口距离既有线较近,通过增加旋喷桩挡土墙或水泥砂浆桩,来保证基坑开挖及框构桥预制期间既有线路基的稳定。
(6)靠近既有线施工旋喷桩挡土墙时,旋喷桩应该间隔施工,隔二打一,有效减小应力快速叠加造成土体隆起,从而降低对线路路基的影响。
(7)在后背墙能够满足布置顶镐的前提下,加宽工作坑马道,满足机械出土的要求,便于满足后期顶进出土,加快顶进速度。
3.2既有铁路路基加固施工技术
为了确保铁路行车安全,防止顶进时线路横移和保证加固体系的稳定性,在铁路两侧框构桥四角、前端、线间设置路基防护桩。
(1)根据地勘报告提供的渗透系数以及现场降水情况可知,框构桥位置地质情况渗透性非常差,路基降水采用大口井降水,要增加降水井的密度和深度,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延长降水周期,从而保证降水效果。
(2)对于黏土、淤泥质粘土等渗透性较差的土层,依靠自身重力渗透,降水效果非常慢,本工程降水时间为45天,水位下降4m。建议结合实验采取其他降水方式降水,諸如电渗井、真空降水等方式。
(3)注浆是在不改变地层组织的情况下,将土层颗粒间存在的水强迫挤出,使颗粒间的空隙充满浆液并使其固结,达到改良土层性状的目的。其注浆特性是使该土层粘结力(C)内摩擦角(φ)值增大。从而使地层粘结强度及密实度增加,起到加固作用;颗粒间隙中充满了不流动而且固结的浆液后,使土层透水性降低,形成相对隔水层。采用P.O 42.5硅酸盐纯水泥浆及水玻璃混合液,为增加浆液渗透力,水泥采用超细水泥,水灰比1:1。水泥水玻璃浆液比为1:0.3(重量比)。
(4)根据实验情况,在淤泥质粘土层中注浆效果不太明显,其他土层效果较明显,针对淤泥质黏土层,采取斜打旋喷桩的方式进行路基加固。施工前进行实验,根据土体隆起量,确定喷浆的压力,查看成桩的效果。根据试桩来看,喷浆压力控制在6-8MPa时,成桩直径能达到30cm左右,实际在路基上施工,根据后期开挖成桩效果来看,直径在8-20cm,效果不理想,但是由于旋喷桩间距1m,且每组分30°、45°、60°、75°四个角度,打桩较密,水泥浆凝固时产生水化热能够改变桩四周土体的特性,土体含水率有明显的下降,起到了土体固结的作用,旋喷桩对淤泥质粘土加固有明显的效果。
(5)为了防止框构桥顶进过程中路基出现侧塌,顶进框构桥的东侧设置两根线间挖孔桩,靠近框构桥侧的一根长11m,远离框构桥侧的一根长6m,两根桩间距6m,桩直径1.25m。
①安装挡道砟木箱
首先在两股线路之间挖挡渣木箱的沟槽,木箱高度为50cm,宽1.7m,顺线路方向长2.5m,木箱顶和枕木齐平,安放好木箱后,在木箱四周回填土密实,防止木箱下沉,石渣掉进木箱内。
②安放第一节钢护筒
木箱安放好后,人工在木箱内挖土,向下挖50cm深,直径为1.4m的圆坑,人工把土装在抬土皮框内,利用列车间隔运出线间。钢护筒高1m,直径1.4m,重170kg,使用4个人抬起钢护筒运到线间,在钢护筒上内壁上对称焊接4个吊环,外侧焊接1个吊环。人工使用麻绳拉起钢护筒,慢慢对中放到木箱挖好的孔内,就位后取下麻绳,敲掉焊接的4个吊环。人工在护筒内继续向下挖土,护筒慢慢下沉,直至护筒顶比木箱顶面低20cm。
③安装第二节钢护筒
第一节钢护筒下沉就位后,安装第二节钢护筒,第二节钢护筒直径比第一节直径小1cm,同样采用人工抬进线间,采用麻绳吊起护筒下放到第一节钢护筒内,然后人工下到护筒内边挖土边下沉第二节钢护筒,直至第二节和第一节钢护筒搭接5cm,停止下挖。
护筒内出土采用人工麻绳皮斗的方法出土,不使用任何机械设备,麻绳一端系到第一节钢护筒外侧的吊环上,一端系到皮斗上,随着挖孔深度调整麻绳的长度,防止人员手滑掉落孔内砸伤挖土人员。
现场准备1.5m*1.5m的木盖,当有列车通过时,用木板盖住孔口,防止落物掉入孔内砸伤挖孔人员。
④人工挖土至设计标高
按照上述过程,逐节下放钢护筒,每节钢护筒比上一节钢护筒直径小2cm,保证护筒顺利下放,工人在护筒内挖土,边挖土边人工运出线间,钢护筒之间搭接5cm,直至挖到设计标高。
⑤浇注混凝土
浇筑砼采用地泵,混凝土标号为C25,泵车站在距线路7m以外,在枕木间穿过一根直径20cm的PVC套管,泵管从PVC管内穿过,泵管直径10cm,每节3m,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泵管漏浆污染道床,以及泵管联电形成红光带。
⑥连接钢冠梁
浇筑砼后,初凝前在桩顶插入1m长45b工字钢,外露30cm,砼终凝后,用45b工字钢把桩头预埋的工字钢焊接连接为一体。严格控制浇筑砼顶面和工字钢顶面高程,不影响线路加固穿工字钢横梁。
3.3框构桥预制关键技术
(1)滑板制作对于顶桥的启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做,做好隔离层保护层,根据本工程实际启动顶力为2200t,桥体自重为4300t,启动顶力为桥体自重的0.5倍,所以滑板制作对启动顶力非常重要。
(2)桥体平衡重部分向下延伸,距离底板10-20cm为宜,如果空间太大,土体容易从空隙流进掩埋顶镐。
(3)对于在软土地区顶桥,很难形成规则的掌子面,土质情况特别差的情况下,会采用吃土的方式顶进,船头坡适当做缓,能够有效控制“仰头”的趋势。
(4)刃角坡度一般为1:0.5-1:0.7,顶桥前掌子面坡度基本和刃角坡度相同,所以如果通过与设计沟通,适当延长刃角的长度,从而减缓前掌子面坡度(1:1),更利于顶进时路基土体的稳定。
3.4线路加固技术总结
(1)线路加固采用H900大纵梁,I45b横梁,取消3-5-3吊轨,横梁6根为一组,间距为0.6m,组距为1.2m。这种加固方式提高了整个加固体系的刚度,横向允许悬空长度有了较大提升,能够达到6.4m,对于顶进施工和行车安全均有了明显的提高。
(2)顶进时线路位移、高程出现较大的变化,这种取消吊轨的加固方式,能够缩短整修的时间,有利于线路的整修。
(3)一般情况下大纵梁的支点坐落于路基上,对于软土易塌地区,一旦路基土出现变化,加固体系受力会相应的变化,和设计沟通,同时采用改良的钻孔机械,路基四角防护桩尽量靠近线路(4m),大纵梁的支点设在防护桩冠梁上,保证加固体系的稳定性。
(4)线路防横移措施
①保证线路方向的方法:将线路采用拉锚固定,并在箱体顶面每3m预埋一个套环,桥体顶进时用10t倒链牵拉纵梁,随桥体顶进调整倒链长度,防止线路发生横移。
②抗移桩施工时在抗移桩顶预埋钢筋拉环,在抗移桩上设置倒链防止线路反向横移。横梁I45b工字钢端头顶在抗移桩冠梁上,整个线路横梁工字钢都通过U形卡子联成一个整体,并将横梁与抗移桩冠梁上的钢板焊接,利用抗移桩梁的作用使横梁不发生移动,继而保证整个线路不会发生大的横向移动。
③为减少顶进时的阻力,防止线路产生横移,每道横梁下垫小滑车,为了保证线路的稳定性,在每根钢轨下面各用一个,在纵梁下设置小滑车支撑点。
④为防止线路横移,桥上的横梁工字钢每隔2根在线路两侧对称设置一道线路防横移装置,外侧固定在横梁工字钢上,内侧顶到钢轨轨腰上
3.5框构桥顶进技术要点
本工程最大顶力6545t,顶程49.61m。根据最大顶力,按500t镐的65%系数配镐,需20台,由于斜交顶进,顶进角度为70°,根据计算在马道东侧(顶进锐角侧)布置9台,西侧(顶进钝角侧)布置11台,顶镐每次出镐长度为1m。
(1)顶镐的选择,顶桥时顶进速度越快,土体大面积坍塌的可能性越低,选择1.2m的顶镐,同时配置换顶铁熟练的机械和操作人员,加快换顶铁的速度,有利于框构桥顶进。
(2)顶进开始前必须进行试顶。试顶的顶力一般应为桥体自重0.8~1.2倍,开始启动时不能突然增大到此数值,应使顶镐逐渐加压,每升压一次要稳定几分钟,并由专人对滑板、后背框架和设备进行检查。在加压过程中如油表值突然下降,表示框架与滑板脱离,框架开始向前移动,直至试顶进结束。空顶时严格控制桥体方向,防止偏离中心线。
(3)顶进挖土,如果土体的特性较好,同时利用加固体系横向悬空允许6.4m,刷坡坡度能够达到1:1;同时充分利用刃角和前悬的作用,挖土时先挖刃角前段的土体,框构桥顶进,然后挖除框构内土体,保證路基的稳定。
由于本工程为软土基础,挖土时很难形成规则的掌子面,虽然经过降水注浆处理,但是挖土时根据土体性质采取合适的挖土方法。地面向下3m范围内为填土层,在刃角前方挖土,每次开挖长度为1m,再向下为淤泥质粘土层,不开挖吃土顶进。
(4)顶进前方底板以下基础经过高压旋喷桩处理,距离线路7m位置外施工4排高压旋喷桩挡土,挖除旋喷桩挡土墙时,首先随着刃角坡度斜向挖除刃角前端旋喷桩,桥体顶进,旋喷桩套进框构桥内,再斜向分层挖除框构净孔内旋喷桩,保证路基土的稳定。顶进挖土时,在距线路7m外尽量挖到底板,防止由于高压旋喷桩的作用造成框构桥“抬头”现象。刃角经过旋喷桩挡土墙后,采用不挖土顶进,边顶进边清理框构内土体,防止出现大面积塌方。
(5)破桩时路基土体稳定性较差,可以采取分块挖除旋喷桩后立刻反压土,吃土顶进;框构桥进入线路时,吃土顶进,边顶边清理涌到框构内土体,始终保持路基土的稳定。
4.总结
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本工程框构桥在顶进施工中,无论是中线控制、高程控制、铁路路基稳定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框构桥顶进施工虽然已经是既有线施工中一种很成熟的施工工艺,但本工程中采用线路加固技术,既有铁路路基加固技术、防塌方技术,以及软土地区桥涵顶进技术,对软土地区桥涵顶进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浅谈下穿既有线桥涵顶进,孙小斌(中铁七局集团西铁工程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第16期
[2]旋喷桩在既有线顶进箱涵中的应用,梁贤明,山西建筑,2008年12月第36期
[3]管涵下穿铁路既有线顶进施工方法,王娟(中铁电化局先铁路工程公司),建筑施工,2013-02-27
[4]既有线桥涵顶进施工关键技术,周明伟,章鹏(武汉理工大学),工程科学,2015-07-25.
(作者单位:中铁六局集团北京铁路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