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春
摘要: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教育领域也产生了许多的新情况,促进了教育制度机制的变革和创新。特别是在小学教育中,关于数学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培养小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教学 现状 策略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充分研究,掌握本学科特点和学生的接受以及适应能力,研究新情况下有关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找到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取得更好教学效果。让人欣慰的是,目前大多数的教师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正在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创新与发展,以提升教学的质量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教学不仅是教师单方面的事,还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和接受程度。当前,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对于学生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塑造成为教育的一种新理念。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当为这一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教学中常见的“一题多解”等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发散思考、创新思维和能力等具有良好的效果,这已经为实践所证明。其他类似的方法也日渐为我们所发现和运用。每个学生都是唯一的,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个性,这对于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必须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个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培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
(一)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当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是教育新观念,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更应当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作为更高层次的目标。作为小学数学教育,也应当顺应这一形势,让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而且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些学校和教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够,还是停留在我说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之中,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理念和觀念的需要。这种教学形式上的因循守旧,难以实现教学创新的目标。即使有些教师利用现代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学,但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改变,没有从根本上贯彻落实,只是单纯利用多媒体把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展示,并不是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融合,导致课堂教授枯燥,形式单一,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而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塑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中,特别是在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中,应当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些学校特别是在边远地区,部分教师无法改变传统观念和做法,教学方式仍然以“我说你听”的固定模式为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缺乏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培养,无法适应现代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三)教学方法老套
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能够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标,并没有一定要固定的套路和模式。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部的不同选取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但实际上,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部分教师对这一问题注意不够,导致经常出现照本宣科、机械枯燥的灌输式教育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难以实现教学的目标。
(四)教学多样性欠缺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讲课或者教育的过程中,对于教学手段的选择和利用不上不够重视,只是停留在把书本上的知识“讲”给学生听,而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以及接受之后的转化与吸收程度等等,重视不够,知识与能力的转化方面存在着断档。并且,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不够紧密,学习与运用脱节,导致学习的效果不够明显,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
三、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
教学理念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增加,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必须要有新的形式和手段,特别是关于教学理念的变革,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对于创新型和发散型思维的培塑更加重视。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深入研究书本知识以及其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与融合,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进行详细的教授,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以及运用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比如,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鸡兔同笼问题,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思考和解决,以此来提升教学的效果,达到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名言充分说明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小学数学的教育活动中尤其如此。授业解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学习,然后才能善于学习,这样的效果才最为明显。传统地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多的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和例题先进进行讲解与灌输,而对于其中的联系、知识构架等等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说明和引导,学生只是进行背记,而很少有自主思考,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兴趣调动和积极性提高非常有限,教学的效果也始终在低层次徘徊。因此,必须要改变观念,把学生作为数学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其兴趣和自主性,运用种种现代技术手段和网络媒体来吸引其课堂注意力,并引发其发散进行思考,以全面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元化地对学生进行评价,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现代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反映到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进行知识的讲授,还要从学生的基础、优势、不足以及学习的方法、价值观念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从而选取更加符合现代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和思考,并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非是以往的单纯对于知识的讲授、教学进度的展开为评价标准。同时,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判,也不能单一依靠考试这一传统手段,而综合考量其课堂及课后的表现,特别是对于观察生活、思考和解决问题作为重要的能力评价标准。
(四)进行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质量
教学活动离不开“教”与“学”两个环节,这中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两端。必须要建立起顺畅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实现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来说,必须要对学生有充分而详细的了解,特别是涉及到与学习密切相关的特点、方法和性格等多方面的因素,都要进行深入的掌握。这样才能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使教学活动更加流畅顺利,效果也更加明显。对于学生来说,也能够从中学习和领悟到更多的知识,促进其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互为促进。
(五)指导学生不断监控解题策略的使用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各种题目的解答是常见也是有效的学习手段,应当充分运用这一方法措施,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发扬。比如,加大对题目的解析力度和深度,不单纯满足于习题的解答和答案的正确,利用典型的习题对所学的适应进行充分的融合和发散,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特别是对于个别对知识接受不够牢固和扎实的学生,更要引导他们进行充分的思考,培养其学习的能力和兴趣,而不是单纯满足于掌握了习题的答案。对于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的学生,更要引导他们把所学知识进行固化和吸收,充分转化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而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要能够发现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同样应该如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进行创新思维的提升,让他们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在现实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并能够予以解决的能力。这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首先要对生活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对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能力水平等有一定的掌握,然后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塑造,同时,结合生活进行备课,把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多融入生活的元素,把乏味的理论问题讲解的更加生动形象,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充分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实际运用的效果,提升他们观察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已不再如传统的单纯传授知识,讲解习题,而应当结合現代教育的理念和教学规律,充分研究面临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并充分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能力水平,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和讲解,不仅要讲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提升其观察生活、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从而有效贯彻素质教育的校报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几点心得[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5):77-80.
[2]邱良洪.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123-125.
[3]徐俊岗.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3):174-188.
[4]张华.学生数学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研论坛,2017,(04):64-69.
(作者单位: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