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在海外

2019-03-29 12:05郑杰川
祖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越南人华人韩国

郑杰川

目前世界上过春节的国家除了中国,还有多个国家有过春节的习俗,主要是一些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南亚和东北亚国家,如越南、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都把春节列为了法定假日),以及朝鲜、日本、泰国、马来西亚、蒙古。此外,生活在其他国家的华人以及华人身边的外国人也跟着过春节。

日本春节

日本春节叫新春或者正月,是大和族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日本春节有给压岁钱的习俗,也有守岁的习俗,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年前,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在门口饰以竹叶、松枝、草绳和白纸串,松竹代表长青不老,白纸串表示净化和避邪。在横滨中华街和神户南京町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华人街,春节隆重的庆祝活动一般要维持近一个月,旱船、踩高跷、狮子舞,这些五花八门的传统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中国国内的庙会。

日本曾按旧历(类似农历)过年。从1873年起改用新历后,虽然日本大部分地区不过旧历新年,但是冲绳县、鹿儿岛县的奄美群岛等地区还保留着完整的旧历年俗,民间还过春节。在日本的华人区也过春节,如关西神户的南京町,每年春节都要举行盛大的迎春庆祝会,吸引了许多游客前往观赏。

春节是日本以前最盛大的节日,每家用松柏装饰房屋,除夕晚上全家人围着火炉守岁。午夜时,寺院响起108声钟声,第二天互相拜年。在日本,新年时有一种叫“福袋”的商品。所谓福袋,就是装着商品的不透明的袋子。福袋有很多种,化妆品、服装、生活杂物、电器,总之能装进袋子里的都行。价钱从1000日元到上万日元不等。由于非常受欢迎,福袋往往年前就开始预售。

日本自从中国唐朝开始大化改新学习中国后,不但把汉字、文化学了过来,也把中国的一些节日学了过来,其中春节是最浓重的节日了。以前日本也和我国一样是用阴历,也就是农历,明治维新以后,一切向西方学习,把阴历放弃了,只过阳历,也就是公历。所以,他们过春节,就是和元旦一起过了。

韩国春节

韩国称春节为“舍尔”,意思是新年之首,也称“旧正”,与称新年为“新正”相对应,就是旧历年的意思。韩国春节又称“旧正”、“元旦”、“元日”、“岁首”,是韩国的传统佳节。由于韩国是汉字文化圈国家,过春节习俗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少韩国人特别是年长者都知道自己的属相,天干地支在韩国也很流行。

韩国人过春节要吃米糕片汤。韩国人过春节比较安静,商店也都纷纷关门休业,街上十分冷清。另外,与中国人喜欢用红色的信封包红包、装压岁钱不同的是,韩国人习惯用白色的信封装压岁钱。韩国人与中国人一样讲究回家过年,不管在哪里工作,也不管离老家有多远,一到春节,韩国人都要赶回家乡去团聚。

据说从新罗时期,韩国就开始过春节了,然而在日本对朝鲜半岛实行殖民统治时期,过春节被严格禁止。春节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在韩国经历了一段“等待”的历程,直到1985年它才以“民俗日”的名称再次出现。1999年,韩国正式恢复了“春节”这个节日。

韩国是一个非常遵从传统的国度,韩国人一直保留着以农历一月一日迎接新年的習俗。韩国春节全国放假三天,是一年中假期最长的。人们纷纷从城市返回故乡,春运的繁忙跟中国一样。春节全家人团聚在一起,祭祀祖先,在家静心祝福,祈求好运。

韩国春节是以祖先崇拜和孝思想为基础的节日,是祭祖祈愿家庭平安的一天。至今流传下来的习俗有祖先祭拜、岁拜、德谈、“掷木四”和跳板等习俗。韩国人春节也有专门讲究吃的食品,统称为“岁餐”。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春节料理是“米糕片汤”。

拜年是韩国人春节习俗中最重要的一项,如今,大部分国民已习惯穿着洋装西服,但是在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仍有许多人喜爱穿传统的民族服装。年初一一大早,人们就穿上民族服装互相拜年,来拜年的若是小孩子要给压岁钱;若是大人,则要以酒和食品相待。

除了春节外,韩国人同样也过元宵节,只不过他们称正月十五“上元”为“大望日”。这一天要节食,吃用5种以上谷物煮制的五谷饭,祈愿丰年。正月十五的民俗游戏,最有代表性的是放鼠火和放风筝。放鼠火指在正月十五晚上火烧田埂上的杂草,用来赶走杂鬼迎接春天。这天放飞的风筝大都挂着写有“去祸迎福”的条幅,等到太阳落山,人们就拉断丝线放飞风筝,这样灾祸就随着风筝飞走了。

朝鲜春节

朝鲜最近几年开始过旧历新年(即春节),朝鲜春节也流行给压岁钱,互相拜年还发红包给小孩。多年前,朝鲜媒体曾经报道:“根据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指示,阴历春节是朝鲜的民俗大节,家家户户应该愉快地过年”。朝鲜过春节,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大年初一一大早,向老年人拜年,而小孩子也要穿新衣,拿红包。不过,唯一不一样的是,他们不需要搭车返乡团聚吃年夜饭、受那塞车之苦,因为,朝鲜是以写信或者卡片向亲朋好友们拜年。朝鲜的男人,认为春节就是“喝酒的节日”,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喝个痛快。而女人则是穿传统的韩服,打扮自己。此外,朝鲜也举行一些民俗庆典活动。

在朝鲜族中,农历1月1日的春节是仅次于中秋节的第二大节日。新年早上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祭祀(向祖先贡献饮食、行大礼)祖先,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朝鲜族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阴历年历来是朝鲜人民和东方其他一些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所以现在朝鲜人民既过阳历年,也过阴历年。

蒙古春节

蒙古春节歌舞盛。新春伊始,万象更新,远在中国北疆的蒙古族也同样沉浸在浓烈的喜悦气氛中。在历史上,春节本来不是蒙古族传统的节庆,但是由于后来蒙古人居住地的汉人越来越多,人民的风俗也随之起了变化,使得春节变成蒙汉人民共同庆祝的欢乐时光!不过同样是庆祝春节,草原上的蒙古人和城市中与汉人杂居的蒙古人有很不相同的庆祝方式。草原上的蒙古人依然保持自己的传统,他们在盛大的节日中,穿上色彩缤纷的盛装,拿出最美味的食物,邀请最好的朋友和亲友来到自己的家里,一边痛饮浓香的马奶酒,一边尽情地唱歌跳舞,一边品尝肥嫩的手抓肉。

越南春节

由于历史上受到强大的中国汉文化的深远影响,越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使用农历的国家之一,也是少数几个全国过春节的国家之一。春节是越南民间最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越南人把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日子,一般从农历12月中旬开始办年货准备过年。历来越南春节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数鲜花、年粽、春联、爆竹了,每年春节前夕,前往中国边境城市购买春联等富有浓厚春节特色的年货的越南人非常多。

在越南本地,花市是越南春节重要活动之一,比如河内,春节前约10天,花市就开始热闹。越南人最爱的年花有剑兰、大丽菊、金桔和桃花。除了鲜花、盆景,花市还出售各式气球、彩灯、玩具、年画、春联、年历等,把相连的几条街道装点得五彩缤纷、喜气洋洋。越南人过春节也有贴春联习惯,以前春联用汉字书写,文字拼音化以后,现在大部分春联改用拼音文字,每个拼音字是一个方块,自成风格。另外,越南人也爱在家里贴上“福”、“囍”等字样和福、禄、寿星的形象,还有各种传统年画,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与向往。

越南人过春节照例放几天假,也有到亲友家拜年的风俗。最早到家里拜年的客人特别受重视,据说他会给主人带来好运,越南人称之为“冲家”或“冲地”,其意义跟“冲喜”接近。因此越南人通常会约请自己最亲近最尊敬的朋友,作为新春的第一位客人。除了亲友间互相拜访,新春期间越南各地街头、公园和公共娱乐场所,连续几天举行各种文娱活动,演出越南传统戏剧、歌舞、杂技、武术、摔跤、舞狮等,还有荡秋千、下人棋、斗鸡、斗鸟等民间活动,整个越南沉浸在节日气氛之中。

在越南,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也是越南法定节假日中休息时间最长的一个节日。越南人过春节最具民族特色的是年粽和糯米饼。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至今仍保留贴春联的习俗。腊月二十三开始过年,腊月三十除夕守岁,放鞭炮,吃团圆饭,团圆饭中一定要吃糯米大粽。大年初一拜年、赶庙会。

作为法定节日,越南春节放假3天。家家都会在家里插上国旗,楼房住户就把国旗插在窗外,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五果盆”是用于供奉祖宗的,一般有番荔枝、椰子、水榕果、芒果等5种,在越南语里,番荔枝音同“求”、椰子同“余”、水榕果同“充”、芒果同“使”,意即祝愿年年有余,丰衣足食,有钱使不完。

过年了,越南人会不远千里万里往家赶,就为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在旧年将过、新年来临之际,摆上香案,迎接新年,称为“年发”。除夕夜,越南人还有“求禄”的风俗。

初一早晨,家家户户都要拜祭祖先,同时也拜土地、灶君、百艺师祖,祭品不限多少,但一般都要有粽子、红烧鱼、包肉团、炙肉、腌荞头、牛肉等。供拜完毕,小孩要向家中老人拜年,大人们则要给他们压岁钱。

新加坡春节

新加坡百分之八十是华人,当然也会过春节,不过,他们的春节是非常具有南方特色的,因为,新加坡的华裔,大部分都是来自中国广东福建两地,所以,他们的春节和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相同,也会有花市等南方特色习俗。

新加坡农历春节无疑是一年中最重要、气氛最浓厚的节日。圣诞节一过,大街小巷和商业区就换上了中国传统的春节盛装,大大小小的红灯笼高高挂起,年画也贴了出来,一片喜气洋洋。新加坡的唐人街——“牛车水”各个中国传统式的店铺里买年货的人络绎不绝,大街小巷更是播放着传统的新年歌曲,好不热闹!“牛车水”,据说是因为当年人们多用牛车拉水才有了这个名字——自是早早就热闹了起来,尤以卖对联和门神的店面最为红火。人们喜欢各式的门神保平安,也喜欢各种含义的对联表祝福,还有大大的“福”字,乐呵呵的财神爷。偶尔,牛车水上还会出现几盏特色的热带菠萝灯,更是韵味十足。

在新加坡的传统习俗里,芦柑象征着吉利。拜年时,备上俩芦柑置于礼品袋中,看上去显得格外喜庆。将这礼品袋赠予主人家,就是表达对于主人家的祝福之意。临别之际,主人家往往也会回赠两个芦柑,以表示将这一份祝福同样分享给对方。赠芦柑礼袋是新加坡过年时最平常最吉利的习俗。

新加坡春节是国家法定假日,放假两天。新加坡春节主要是进行农历新年巡游。春节期间,新加坡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商场挤满了购买年货的市民,春联、年画、鲜花是抢手的年货。大家相互拜年时并不会携带很贵重的礼物,但一定会带两个桔子,进门捧给主人,桔与“吉”谐音,象征大吉大利。

新加坡的华人过新年像中国人一样,元旦刚过,人们就开始置办年货,买新衣服,特别是买各种红色的衣服,图个吉利。春节前清扫房子,干干静静过个年。除夕夜,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全家吃团圆饭,很多人家都吃火锅,散居的家庭各成员都要在除夕团聚在一起。孩子们为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直到午夜才去睡觉,认为这会延长他们的生命。

新加坡人过春节还有其他一些习俗。比如说,一般人家要请由学生们组成的舞狮队来到家中表演,锣鼓一响,狮子一舞,就会驱走晦气,迎来吉祥。新加坡华人以交换“红包”、悬挂红色的小旗和吃鱼来表示他们的信念。新年吃鱼意味着吉利。鱼和菜蔬分别盛在圆碟子里,撒上胡椒和调味品,用筷子搅拌各种配料,做着向上攪调的姿势。据说,此举象征着在未来的事业中发财和幸运。新加坡华人的幸福之道包含着四个方面,即幸运、富裕、和平和长寿。华人认为,和平、长寿和富裕都可见通过主观努力而获取,而幸运则是未知的,所以大多数华人的家里都贴一个红底金色的“福”字。贺年片上也常常印着振翅飞翔的蝙蝠,因为蝙蝠有一个字的谐音就是“福”字。表示运气的另一个字是“吉”字,“桔子”就有一个“吉”的谐音字,所见当地华人在春节期间习惯吃桔子。还有的贺年片上画着一盘苹果,意即“和平”。荷花也是意味着“和平”,另外它还有洁净的意思,因为它出污泥而不染。还有其他许多的象征,如竹子象征着文明、力量和学习;梅花,即新年之花。“鱼”同汉语“富裕”的“裕”字同音,所以一些贺年片上印有在荷花池中游动的金鱼。

菲律宾春节

菲律宾已于2012年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列为全国公共节假日。菲律宾春节全国放假。在菲律宾,有大量华裔在隆重庆祝春节,时间久了,也就影响到了整个社会。2004年1月14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宣布春节为全国的“工作假日”,以认可华人对菲律宾社会所做的贡献。她同时还指示政府官员与马尼拉市政府配合,举行一系列庆祝春节的活动。阿罗约在宣布这一决定的时候还特地穿上了她出席2001年上海亚太经合峰会时与各国领袖合照时穿的红色旗袍出席午宴,以拉近与华族的距离。她说:“因为春节快到了,我特别穿上这套服装。”1月21日除夕,阿罗约还到马尼拉香火旺盛的信愿寺,和华人一起听新年钟声,上“头香”,祈求在猴年赢得好运,让她在总统大选中获得连任。

马来西亚春节

马来西亚春节是国家法定假日,过年习俗跟中国大致相同,由于当地华人多来自福建,受闽南习俗影响,所以人们过年一定要买凤梨(菠萝),闽南语“凤梨”与“旺来”谐音,凤梨就成了春节的吉祥水果。節日期间人们相互拜年时,喜欢带一些橘子,进门送给主人,橘与“吉”谐音,象征大吉大利。

马来西亚由于拥有大量华人,庆祝春节的主要是华人。春节在马来西亚是一个重要节日,大年三十,全家在一起吃团圆饭,守岁。大年初一不能扫地。信神的人家在大年初一要吃素。而且,大年初一,人们一般呆在家中接受其他民族如马来族和印度族同胞的拜年,初二以后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初三初四以后开始各种戏曲表演。首都吉隆坡还要举行团拜活动。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传统活动:在正月十五,未婚男女中男的向女的抛苹果,女的向男的抛柑子,借此希望未来找一个如意郎君或温柔女孩。

印度尼西亚春节

印度尼西亚自2003年开始将春节定为全国公共假日,每年春节前夕,当地民众已经习惯与华人一道庆祝农历新年。春节期间,许多华人家庭仍保留许多中国的传统风俗。临近除夕,住所要进行大扫除,家里要张贴喜庆吉祥的春联,要用梅花、大红灯笼装饰家里。除夕夜一家老小要聚在一起尽情享受丰盛的年夜饭,大家围坐一起,其乐融融。年糕是过年必不可少的贺年糕点,它有吉祥之意。印尼过年要捞鱼生,以生余条配上各色蔬菜丝和水果丝,加上花生腰果等干果。在吃的时候,大家一边用筷子将美味高高挑起,一边大声说:“捞起!捞起!捞个风生水起!”借着“捞喜”的谐音,表达期待新年事业发达、好运连连之意。大年初一,要向自己的父母、长辈拜年献礼,已婚的成人还要向未成年的孩子发“红包”,大家互相祝福,祈求来年好运健康。

当今印尼的中国春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全民同乐,节日气氛更加浓厚。二是庆祝春节活动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三是除春节团拜活动外,春节期间华人会组织各种公益慈善活动。有的还组织大家去老人院看望老人、去孤儿院看望孤儿,在春节之际,为他们送上问候、关爱和温暖。

泰国春节

春节到了,不仅全世界的华人在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喜庆的气氛也影响和感染着很多外国人,在泰国,老百姓和和华人一样,也喜欢在这一天与家人和朋友逛街聚餐,共度美好时光,当你走进商场和店铺,总能看到“新春如意、新年发财”的海报、各式各样的新春饰品和身着唐装热情招呼的店员,舞狮、舞龙、游街盛会更是是每年必不可少的节目。

每年春节到来的时候,许多泰国民众都会特意来到耀华力唐人街感受中国春节的热闹气氛,泰国的王室成员也会在这一天来到唐人街,给当地华人拜年。无论是红彤彤的灯笼串,还是金灿灿的中国福字,到处都弥漫着中国的气息,无不让华人在异国他乡感受到浓郁的年味儿。

2004年春节期间,泰国诗丽吉王后和诗琳通公主前往曼谷唐人街,与泰国华人华侨共庆甲申新春。曼谷唐人街耀华力路还举办盛大的春节庆祝活动。当年1月22日下午,诗丽吉王后和诗琳通公主前往唐人街与民同庆。在唐人街入口处的崇圣大牌坊前,诗丽吉王后一行兴致勃勃地观赏了正在泰国访问的中国艺术团的精彩演出。在唐人街一所华人医院,诗丽吉王后亲自为该院成立100周年纪念牌楼揭幕。诗丽吉王后一行随后参观了一家华人经营的金行,并前往唐人街建立最早的华人寺庙龙莲寺礼佛敬僧。

除上述过春节的亚洲国家以外,在欧美地区,华人也将春节带到了那里,随着中国华人人数的增多与经济社会力量的增强,春节日益成为华人文化身份的展示日。法国巴黎每年春节期间举办彩装大游行;美国纽约在2003年将春节定为市民的公共假日,专门为华人安排了燃放鞭炮的时间与地点,春节大游行是纽约市的重要观光项目。加拿大春节也日益成为地方重大节日,从多伦多到温哥华,春节期间华人都要举行大型的游行联欢活动。

猜你喜欢
越南人华人韩国
何为“华人”?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一声叹息:越南人未富先老
在韩国走马观花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越南人爱看中国电视剧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越南人身材苗条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