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兴趣爱好的培养。由于音乐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极为紧密,使得音乐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将音乐作为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这在无形中就提升了对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要求。作者对新课改下中职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且对教学创新的趋势做了研究。希望文中的创新途径能够改善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 中职音乐教学 现状 创新
新课改提倡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前,教师在中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贯彻落实课程改革。越来越多的先进教学模式涌现出来。在广泛使用新型教学理念的同时,使中职学校中的学生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新课改下中职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过于偏重专业技能
学校在进行课程安排及教师配备时,偏重于培养学生的业务技能,忽视了音乐课程。学校对音乐课的态度直接影响了教师和学生,使他们的潜意识认为音乐课的内容过于休闲,自然而然的偏重于专业课。
(二)缺乏音乐专业教材
当前,多数中职学校所使用的音乐教材是以高中教材为参考编写的。这种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中职学校学生与高中生在整体素质与学习能力上存在差距,所以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一旦学生无法很好的理解书本内容,就会使学生失去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中职学校中喜欢音乐的学生占大多数,但是这些学生大多不喜欢音乐课。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本来就不具有足够的先天音乐素养,又缺乏后期的专业培养,能够识谱的学生不多。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针对性,使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相关教学活动没有充分发挥教学作用,无形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影响[1]。
(四)教学目标单一
多数音乐教师在课上以音乐欣赏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并无不妥,但是教学中只是单纯的进行音乐播放或者一味播放备课时准备的多种资料,就会使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突出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重点,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还会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下中职音乐教学的创新趋势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摆正自身的教学观念,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并且使用更为合理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同时,音乐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保证音乐课堂中学生对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这两方面的掌握。
(一)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師想要保证日常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就应当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改善课堂气氛,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内容,同时能帮助学生提升课堂的参与程度,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让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1.提升多媒体使用率
教师想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就应该在课堂中安排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会逐渐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也会对音乐素养的提升有所帮助。
在课堂中,音乐教师应当将教学资源充分的展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进行音乐欣赏。在欣赏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和想象能力。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不同的音乐中存在不同的情感,只有学生能够深切的理解其中的感情才能够对音乐进行理性的评判。多媒体能够将音乐中的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呈现,帮助学生将理智欣赏与情感欣赏相结合。这种理性与感性结果的过程,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2.重视节奏培养
节奏感的培养对学校与学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进行节奏培养,不仅有利于中职音乐教学的质量提升,还会提升学生的时长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当加大力度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培养。
中职学校的学生性格偏外向,有着活泼好动的特点,但是存在着音乐感不足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当循序渐进,教师可以通过基本节奏的练习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培养。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连音节奏等较为快速的节奏,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视唱歌曲。并且逐渐丰富自身的情感,使自身的专业技能得到培养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3.使用演唱会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热情,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的投身于音乐知识的学习,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中职音乐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且将这些兴趣爱好与音乐课堂相结合。现在歌唱比赛的节目层出不穷,学生大多喜欢观看这类节目,也有些学生为了能够体会现场氛围,选择去现场观看演唱会。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兴趣特点,在课堂中举办小型的“演唱会”。将演员的包装以及舞台的设计和搭建等工作都分配给班级的学生。这种教学活动极具趣味性,能够对学生艺术知识的学习其搭配促进作用,使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而且这种教学活动从入手,拉近学生与音乐艺术的距离,亲密的接触会使学生的学习更为投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提升音乐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4.走进自然
艺术存在着多种表达形式,音乐也是其中的一种。虽然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艺术高于生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安排学生走出课堂,在自然里学生更容易获得感受,比如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中,学生就更能够感受诗文中的天苍苍野茫茫。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应当走更多的路看更多的风景,不同的情境会带给人不同的心境感受。这些多样的心境感受会帮助学生进行音乐的创作。比起古板的课堂,自然更具有吸引力。回归自然的同时,学生会产生更多的情感,同时进行丰富的内心活动,使创作更加有血有肉[2]。
(二)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
想要推进学生的专业能力可以选用翻转课堂的方法。音乐课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情感的表达以及对情感的深刻感受。课堂中涉及到音乐欣赏的部分时,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方式,进行角色互换:教师提前安排学生自己进行课件的制作,在查询制作课件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三)“互联网+教育”模式
当前的互联网迅速发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那就是“互联网+教育”。有了充分的技术支持,教师就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以此满足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学习需求。
交互性教学资源的建立,能够为学生提供最为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互联网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性,帮助学生拓展学习面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升级。
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着较为突出的优点,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既清晰中职音乐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又保证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起到了推动作用,教师可以多寻找一些对学生学习有益的软件,推荐给学生,方便学生课下欣赏。学生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仅可以方便交流而且还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学生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也帮助教师对学生当下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
(四)重视音乐课
学校应当关注音乐课在整体教育体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课的同时改善教学课堂中设备落后的情况,健全教学设备,关注教师的备课情况,教师是传播主体,如果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充分调动课堂现场气氛,那么就会使课堂质量受到影响。
(五)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当注意教材中简谱以及基础音乐知识的的教学。课堂中多数学生没有音乐基础,能够看懂简谱的学生屈指可数,而以往的知识展示又过于机械化,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
对教师来说,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对于乐理知识进行掌握,还要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萌生兴趣,感到快乐[3]。
(六)让学生自行布置作业
教师应当尝试让学生为自己安排布置作业。因为学生的思想比教师更为丰富新颖,这些作业所呈现出的音乐思路会对教师和其他同学产生启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提升学生自身创造能力的同时,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七)课堂互动
课堂应以职业需求作为本位开展互动。因为当下的课程改革对教学目标有所要求,要求学校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满足职业需求。
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音乐艺术与专业课程进行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全面的培养,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适应岗位工作。
三、结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职学校想要使音乐课堂能够发挥作用,就需要提升教师和学校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通过多种教学手法来帮助學生提升自身的能动性,保证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利用互联网,使整合的教学资源能够对学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学校的音乐课堂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艳丽.论新课改背景下中职音乐教学的创新与改革[J].艺术评鉴,2018,(08):91-92.
[2]谭洁.中职音乐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7,(23):28.
[3]钱菊芳.新课改下推动中职音乐教学创新发展的改进措施[J].情感读本,2016,(17):24.
(作者单位:辽阳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