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鹏
摘要:党性党风建设是实现党员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一直以来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重点关注。现阶段基层党员干部的文化水平较高,相应的政治理论水平与思想道德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但仍旧免不了部分基层党员在态度、行事等方面存在党的意识不够等问题。因此,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建设速度,让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积极影响作用发挥,是提升管理人员、党员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党员干部 党性党风建设 研究分析
我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数十年之中,党带领人民发展经济、生产劳动并指导人们思想政治,也是见证建国以来我国发展进步的代表。将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活动规范进行,提升我国社会生产力与文化进步发展方向,通过中西方的政治、价值、思想观念的引导,将党员的引领作用发挥,是保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需要各行各业都着重加强全面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
一、目前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有待提升
党员干部在意识或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个人对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探寻不够,并无法用科学的眼光去处理或看待问题,这样就会导致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之下,贪腐现象的大量产生。部分党员干部由于个人经济追求目标未能达成,对自己的薪资报酬、劳动价值不满意,常年都处于一种思想空虚或精神不济的情况,未能根据岗位发展需求,开展学习活动。个人在政治、风气、思想上都存在消极心理,就会严重损害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并影响个人的未来发展,一个单位如果没能具备良好的纪律或制度,基层党员干部可能会过多的遵从主观意愿,不讲党性、原则,导致在行为或思想上严重违反党组织规定,甚至走上违反犯罪的道路。如果这部分党员干部总是讲究“一团和气”“不求有功”等心理,发现基层员工存在问题也未能及时引导或指正,而对于上级领导的错误决策也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这样就会导致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总结单位党员干部的工作实际,就是探求基层员工的生活或发展需求,一切的工作方针或观念都围绕基层的利益来济宁,而很多党员干部未能摆清自己的位置,只是一味的追求业绩,对基层员工颐指气使全然不顾自己的服务本职工作,在官本位的思想引导之下,内部的协调工作与人相处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问题。
(二)党员政治理论素质有待加强
党员的政治理论建设,不仅仅是事业单位党员教育与引导的关键,同时也是我国政府与相关部门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我国在上个世纪末年,对改革和创新的政治活动、经济活动的数量较多,从学术文献中就能够看出来,党员中的骨干青年具备较好的政治理论基础条件,并且经过多年的自我提升或完善,很多学术骨干党员已经逐步走向了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但纵观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制度、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社会风气、知识文化无一不与民众的经济活动存在紧密联系。具备较强的经济意识,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党员领导干部也在社会发展背景条件影响之下,在考核、选拔、教育等方面政治理论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以地勘类事业单位来讲,为了更好维护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将有关科研、项目等经营活动紧抓,由此导致大部分的党员领导干部认为马列主义、毛概思想等不具备经济影响作用,对现场工作环境的适应力不足,严重缺乏岗位实践的磨练。这种政治理论素质建设的缺失是普遍存在的,在教育、工业、制造业当中也较为突出,青年党员的成长或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工作期间由于缺乏良好的政治素养或理论基础条件,导致很多失误问题的产生。如果对长远工作的预见不足,容易在高层管理人员或其它外力条件的影响下,盲目开展相关工作,缺乏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或领导能力,很难以健康积极的工作态度影响到其他基层员工。
(三)党员干部缺乏道德建设指导
思想道德教育在公民受教育期间,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但是我国在文化大革命之后,社会生活、行为习惯、言行举止等方面都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道德体系引导。人们走进一个多元化、信息化的社会时代之中,追去个性或经济条件等思想泛滥,对于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讲也是一种存在弊端的个人发展形式。我国走依法治国的基本道路,社会岗位需求、生活实际情况也受到了约束引导。但是在管理与人际交往方面都不能完全用法律法规来界定,政治理论、道德理论等基础条件不足,限制了党员干部的未来发展空间。
我国不同的地区首先是在环境、风俗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其次就是在经济条件上也有着较大差别。目前在一些经济水平相对来讲较为落后的地区,民众的受教育程度不足,事业单位的基层劳动人员就能反应出来,也由此导致中层及以下的领导干部,在自己岗位的实力发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基于这个社会时代发展背景,党员干部需要从思想或观念上纠正自己的道德修养与意识,避免腐败问题逐层的蔓延开来,并将弄虚作假、谎报瞒报等情况泛滥起来。对于部门来讲需要通过业务活动来展现个人能力,并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价值。而党员干部只有将权利与职责明晰,不出现随意使用权利并造成违法犯罪,才能保证个人的道德素养较高,能够有效引导基层员工。
二、加强党性党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开展责任制的党员管理模式
建立责任制的党员管理模式,明确指出在事业单位发展或经营管理期间,党员干部的职责范围或工作要点,个人行为或思想都能够受到积极的影响与调动。目前借鉴我国的党员或政府相关干部的任免与任前公示制度,要求根据“清醒就任、清正履职、廉洁从政”的基本原则,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央八项规定以及廉政党课的理论学习。之后就等基层员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经过对民意的了解与采纳,改变以往那种“凡事领导说了算”的管理形式。而对于党员干部的责任追求,其实就是为了在典型案例或生活实际的教育指导工作期间,要求党员干部具备良好的预见能力,避免同类型的问题再次产生。对于事业单位来讲在这种管理制度影响之下,能够将事业单位管理的公开性提升,将部分党员干部的管理缺失问题揭露,才能在法治管理的引导之下,稳定党员干部党风党性的建设速度。
(二)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指导
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指导,需要在社会环境的思想冲击之下,将马列主义的指导作用全面发挥,实现事业单位内部的各个管理工作都能落到实处,不仅能达成事业单位发展的追求目标,还能将知识、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全面发挥。
对于事业单位来讲,了解行业在我国经济制度下所面临竞争问题,需要党员干部在开展管理工作期间积极开展廉政谈话,将党内的监督与管理制度系统性的学习,按照国家党章与党内规定,将廉政谈话的提醒与引导作用发挥。结合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模式需要,开展更為针对性的党的教育与引导。要求党员干部在单位内部的权利与利益分配之中,反思个人在管理与态度等方面的不足,以身作则发挥党政工作的基本作用。这样基层党员也能在实践工作之中,更充分的认识到只有将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利益诉求目标达成,将自己的服务人民的管理理念有效落实,在一个互相制约、互相信任的工作环境之中,提升事业单位的竞争实力。
(三)提升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对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需要基于思想道德对公民的社会生活影响之下,将做人、做事、言语等更高标准的进行,潜移默化的推进社会发展。而我国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与思想融合,对道德文化建设需要从人格道德开始,经过引导、支配、规范等落实到工作或社会生活实处。考虑到共产党员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党员干部需要将道德建设作为端正党风党性的标杆,全面履行中央八项规定。事业单位开展廉政专题宣传片教育,如《永远在路上》《巡视利剑》等,推己及人实现自我反思以及对下的积极引导。一个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需要时刻将自己的楷模示范作用发挥,在提升个人政治、道德素养同时,通过岗位发展需求而体现自我价值。充分了解个人的道德教育的关键作用,自觉进行道德或责任约束,合理形式自觉的权利与义务。
三、结语
事业单位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建设,其实目的就在于满足事业单位运营所需的同时,能够具备正确的政治思想。只有具备先进的党员干部管理或教育的理念,发挥其在事业单位的领导与示范作用,才能提升事业单位凝聚力,获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李承霞.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4,(09):225-226.
[2]李宏亚.从严治吏新常态下抓好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培训的思考[J].党的建设,2015,(11):37-37.
[3]王伟.浅谈国企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自身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J].东方事业单位文化,2014,(19).
(作者单位: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七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