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培育研究

2019-03-29 12:05袁楠楠
祖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

袁楠楠

摘要: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的培育。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乡村振兴与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培育的内在逻辑、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培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 新型职业农民 文化素质培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它指出“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作为三农中的一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人才振兴极其重要,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而农民素质高低决定了乡村振兴的水平与质量。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一直到2018年“一号文件”,党对“新型职业农民”一直以都很重视。以下文章,笔者介绍了乡村振兴与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培育的内在逻辑,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培育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介绍了两个解决思路。

一、乡村振兴与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培育的内在逻辑

乡村振兴与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培育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首先,乡村振兴要求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培育。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要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新型职业农民素质培养极其重要,就现代农村来看,许多农民文化素质偏低,而农民中的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相对来说也比较低,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的培育;其次,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培育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职业观,通过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来影响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以及更多的其他农民,促进更多的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水平和质量,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的培育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最后,两者相互作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好地实现“中国梦”。乡村振兴和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培育都是围绕三农工作展开,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进而促进我国“中国梦”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不能忽视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的培育也不能脱离乡村振兴这个大背景。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

根据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6年末,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53100万人,受教育程度主要是小学和初中,初中所占比重较大。有6.8%的农村劳动者是文盲,没有接受过教育,大专及以上所占比例最少,只有1.2%,从中可以看出到2006年末,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2016年末,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总量为31422万人,受教育程度也主要是小学和初中,相比第二次调查,所占比重各有所增加,文盲所占比也有所下降,大专及以上的劳动者所占比例最少,本次调查人数较上次有所下降。从整体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而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民中的一部分群体,由此也可以得出新型职业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

(二)培育策略没有落到实处

国家对三农问题极其重视,从2012年提出新型职业农民,每年“一号文件”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从补助、贷款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政策倾斜保障制度等等,都可以看出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给予大力支持且给予很大的期望。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各级政府根据本管辖区的情况纷纷采取措施,对新型职业农民采取相应的政策,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提出相应的措施。但是,由于有些领导不能正确按照国家提出的政策来制定策略,影响到本管辖区的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培育。乡镇政府或村级干部响应上级的策略,根据本乡镇或本村的实情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但是有些干部不能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培育的重要性,不能理解上级乃至国家策略的重要性,对此消极对待。这里的“实”既包括国家重视的事实、国家政策支持的事实、农村农民的实情、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的实情、又包括政策无法真正实行的事实、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认识不足的事实。现阶段,有些领导拿着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资助的钱,不把钱用到实处、真正为农民办事、切实提高农民素质。许多村与村之间没有形成竞争的氛围、相互学习的氛围,也不能做到实事求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达到快速提高农民素质的目的。许多农民无法认识到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只顾眼前的利益,不能真正认识到金钱、土地、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许多新型职业农民初衷只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无法认识到文化素质对其的重要性。

三、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培育的新思路

(一)精准识别及精准培训

首先,通过宣传的方式向农民宣传新型职业农民的知识,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不同,从农民关心的收入方面着手,农民意识到新型职业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便更加愿意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并逐渐加入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把传统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区别开来,紧接着对他们采取不同的培训措施,对新型职业农民采取更加专业化的培训,增加其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提高其文化素质,增加其实践能力的培育,在实践中也注重其文化素质的培育。对传统农民培训内容相对来说可以基础点,太过专业无法理解也会失去兴趣,可以从基础入手,逐渐深入。其次,可以采取激励的方式激励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激励新型职业农民鼓足干劲,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促进其不断发展自身。一种是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激励,一种是对传统农民的激励,对新型职业农民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对传统农民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表现积极且优秀的传统农民颁发奖励证书并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对于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也颁发不同类别的奖励证书,特别制定文化素质优秀奖,促进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修建农村书屋,免费供农民阅读,把书进行分类供农民选择,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专门的书屋间,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最后,紧跟时代、紧跟农村发展状况不断创新,一是制度上的创新,二是培训方式上的创新,三是农民自身的创新,每个方面都要涉及到,切实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

(二)政府实地考察并择优作榜

首先,政府派专门人员定期到农村进行实地考察,对近段时间农村的工作进行评定,在考察中选出表现优秀的农村和较差的农村,对于表现优秀的农村给予表扬,鼓励其继续努力,对于表现不好的农村,对其进步之处先进性表扬,对其不足之处给予适度的批评,并指出表现较好的村,让其学习经验。对于那些优秀的村,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给他们建立联系机制,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提高。给那些表现好的优秀村,给予“榜样村”的称号,让各村向其学习,对于这些榜样村,每个村指定几个和本村相邻的表现较差的村,让他们学习,并给予一定的帮助,通过互帮的形式有针对性的提高其发展,提高他们的素质。其次,在文化素质方面,对各村进行比较,鼓励各村加强文化培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选出表现好的优秀村供各村学习,潜移默化地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对考察工作的结束,要进行工作总结,反思近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根据调查情况及各村的情况,制定新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最后,认真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文章和新型职业农民素质培育的有关文章,针对乡村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性措施,并下达新的工作指标,让各村认真学习,按照指标改进旧的措施,切实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切实提高新型职業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的文化振兴、人才振兴,进而促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徐文新,肖称萍,张学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劳动力精准培训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8,(07):40-45.

[2]李周.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含义、实施策略和预期变化[J].求索,2018,(02):44-50.

[3]杨艳丽,李丽,李冰.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J].成人教育,2018,(02):67-70.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参训意愿分析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研究
四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