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博源
摘要:东北是中国最早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基地,产业主要以能源、重工业及装备制造业为主,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北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产业结构过于单一,资源面临枯竭,生产效率低下,导致东北的经济每况愈下。 而从区域经济发展上看东北工业区与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有很多相似之处,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正是当年鲁尔区面临的问题,因此鲁尔区的复兴对东北的振兴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鲁尔区的经验和教训,从东北地区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科学规划、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绿色开发等对策。
关键词:德国鲁尔区 东北老工业基地 经济振兴
鲁尔工业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德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地处莱茵河、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三河交融地带,区域面积只占全国的1.3%,但人口密度超过2700人/km2。那里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工厂、住宅稠密,交通四通八达,水陆交融,形成连片的城市经济带,德国工业的中心。
中国的东北三省土地面积147万平方公里,人口1.21亿,分别占全国的10.12%和9.18%,属于中国的地理大区和经济大区,也是重要的机械、冶金、化工和能源基地,它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东北地区拥有煤炭资源储量723亿吨,油页岩储量全国第一,辽宁是铁矿最多的省。20世纪30年代,东北地区即建成了完整的重工业体系,重工业比重占全国90%,是东北亚最先进的工业基地。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工业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需求,而资源的枯竭更是严重阻碍了东北经济的发展,想要重振东北雄风,可谓是困难重重。德国的鲁尔区与中国的东三省存在相似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借鉴鲁尔区的成功经验,重铸一个崭新的东北[1]。
一、鲁尔区的发展兴衰原因分析
鲁尔区的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兴——衰——兴的周期过程,其经济衰落,归根到底是以煤炭、钢铁为主的单一性经济结构造成的,而再次的兴盛则与鲁尔区审时度势、勇于面对现实、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总体规划、下大决心大刀阔斧地进行彻底整治改造分不开。
(一)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德国鲁尔区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位于德国的中西部,莱茵河下游,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百余年来一直是德国的煤铁工业基地,被称之为“德国工业的心脏”,是德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工业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为鲁尔区的煤炭、钢铁、电力等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使了鲁尔区煤化工的发展。利珀河、莱茵河、鲁尔河三条水系形成了方便快捷的水上交通枢纽,为鲁尔区物流创造了优越的运输条件。广阔的市场份额也为鲁尔区的工业赢来了快速发展的空间。
(二)鲁尔工业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经济开始衰落。首先由煤炭工业开始引发,随后是落后的钢铁工业将鲁尔区的经济继续推向低谷。导致鲁尔区经济衰落的原因主要有四个:(1)以煤钢为基础的结构单一的工业。以煤钢为主,产业高度集中于五大传统重工业部门。(2)煤炭能源的地位降低。新的能源的崛起如石油天然气等,使传统能源需求量的急剧减少,这是造成煤炭工业的衰落的主要原因,而炼钢耗煤量的降低也成为煤炭工业衰落的次要原因。(3)世界性钢铁过剩。钢铁生产国和出口国越来越多,欧洲经济危机,钢铁替代品的广泛使用,供过于求问题严重,导致了世界性钢铁产能严重过剩。(4)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冲击。当地传统的工业部门及工业生产方式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新技术、新兴工业部门不愿落户传统工业区,这是传统工业区衰落的根本原因。
(三)鲁尔区衰落的主要表现
鲁尔区经济衰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能源枯竭与经济发展及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单一的产业结构与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不协调;严重的工业污染導致自然生态破坏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工艺落后、能耗增大、成本增高、污染严重、产品单一、效率低下导致难以与新兴同行业同台竞争;新技术、新工艺在传统工业区推行难度极大。
综上所述,对传统工业进行整治改造和转型升级已成为鲁尔工业区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鲁尔区转型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成立权威领导机构,谋划引导鲁尔区创新发展
制定规划,统一整治。德国政府颁布法律,于1920年5月5日成立了鲁尔区煤管区开发协会[2],负责制定并实施鲁尔区总体发展规划。根据鲁尔区的产业布局和能源分布情况制定分区域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全新定位,重点打造,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区域的优势。同时,大力发展新兴工业,改善交通条件,增设服务部门,制定保障体系,为鲁尔区顺利进行整治改造提供经济支持和法律保障。
(二)立足传统工业,充实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是综合整治的核心。鲁尔区在国家资助下,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统一整治改造,并对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增强了企业间的专业化和协作化合作。同时,根据原料来源、市场导向和交通便利情况,合理调整工业布局,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协会还不断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工业迁入鲁尔区,并兴办了众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鼓励企业创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使工业区内多产业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积极引进竞争机制,搭建内外企业合作平台,加速了各产业的优化重组。
(三)开发工业传统资源,拓展区域产业新功能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煤炭和钢铁生产基地,当资源枯竭以后,当地政府借鉴英国、瑞典等国家的经验,将淘汰废置的工业厂矿改造成一系列风格独特的工业博物馆、休闲景观公园、大型购物中心、体育馆、美食街、影视城、科技园区等旅游休闲设施,形成了一条别具匠心的“工业遗产之路”。这些内容独特的改造,形成了19个工业旅游景点、6个国家级博物馆和12个典型工业城镇,成为贯穿鲁尔的著名风景名胜,受到了世界各地民众的追宠,让那些废弃资源不但发挥出更大的剩余价值,创造了大量的新的就业机会,还使鲁尔区从单一的工业基地变成了新奇的旅游目的地,在活跃了鲁尔区的经济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鲁尔区的知名度。该“工业遗产之路”现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纳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四)完善环境管理和建设,重塑都市田园风光
为了整治环境,鲁尔区设立了专职的环境保护机构,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令,制定统一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治理工业污染。治理重点放在净化污水、回收烟尘、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并在各污染源上安装了实时监测系统,在线控制污染物排放。同时,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大规模植树造林,让荒废的矿山披上绿茵,将塌陷的矿洞变为湖泊。由于措施得当,施行得力,监督到位,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整个工业区从此唯见青山绿水,一派田园风光,真正实现了从前的脏乱差向生态美丽新城市的转变。
总之,经过整治改造后,鲁尔区早已不是衰落传统的工业区,而是欧洲产业区位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鲁尔区整治的成功经验表明,只要找准问题,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勇于创新,转型升级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旧貌换新颜。
三、鲁尔区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东北经济振兴上
德国鲁尔工业区与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诸多方面均具有较多的相似性和较大的可比性,尤其是本国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工业发展情况、自然资源以及减产能调结构等原因方面。可以说,鲁尔的成功经验为振兴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了鲜活的样板。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发展蓝图
2003年10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打响了东北振兴的第一枪。之后,国务院又于2009年、2014年相继出台《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等文件,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依靠内生发展推动东北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东三省要加快老工业区的调整改造步伐,必须成立专门的东北振兴领导组,充分用好用活国务院的文件,将文件精神进行分解,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加强考核力度,尽量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调控作用,制定科学公平的评估标准,重点扶持优势企业。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搭乘中央“振兴东北”的政策快车,整合各类资源,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引进人才,坚定信念,增强信心,重振旗鼓,科学规划发展蓝图,再谋振兴东北大业。
(二)调整单一产业结构,优化优势产业布局
单一产业作为发展支柱,必将注定在一棵树上吊死,唯有多产业齐头并进,相互促进,有效融合,才能更好地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今后,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应以多产业融合互补,提升集成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为主,最后才能实现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突围。以复兴东北地区经济为首要目的[3],把调整结构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扩大就业作为工作重心,放宽准入门坎,对可以“非禁即入”的行业,鼓励非公企业和民间资本积极参与进来,活跃经济发展。充分完善产业结构链,合理调度资源配置,公平处理好国企与民企、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制定公平竞争机制,让所有企业参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三)引导落后产能转型升级,促使“再生产业”再写辉煌
政府要根据发展实际合理制定落后产业的退出机制,针对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产能、低效率、工艺落后、产品单一、缺乏竞争力的企业,由政府引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鼓励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经济,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积极使用新能源,努力实现增产降耗、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加大创业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借鉴鲁尔的成功经验,将关停淘汰的落后产能改造成旅游景点、休闲娱乐区、美食城、影视基地、购物中心、博物馆等,使其变成东北的另一张名片,让东北也从单一工业基地转变成旅游目的地,多产业整合发展,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东北的知名度,也能更大限度地扩大再就业机会,推动东北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四)将绿色环保作为衡量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
習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大自然正在不断惩治那些污染破坏的行为。不能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对立起来,以前的“先污染、后治理”问题不能再次发生,而那些以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经济体必须要马上扼制,否则它们今天获得的收益今后要用更大的代价去偿还。必须正确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不断地增强环保意识,加大环保投入,扩大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和渠道,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改善人居环境和工作环境,提高劳动效率,将节能环保与质量安全纳入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让每一个人都坚守初心,成为保护人类共同家园的中坚力量,让山更绿,让天更蓝,让水更清。
四、结语
经济发展非一日之功,振兴东北经济相当于又是一场“辽沈战役”,要取得这场硬战的胜利可谓是任重道远,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德国鲁尔区曾经的衰败给长期止步不前的东北经济敲响了警钟,而鲁尔区痛定思痛之后的产业调整和奋力崛起同样给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改造带来了很多启迪。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中国的国情优势,合理借鉴鲁尔区整治改造的成功案例,凭着国家制定的一系列东北振兴政策的磅礴之势,同时搭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东北区域经济的推动之机,全面科学规划,下定决心大力整治,坚持不懈地实施,“天下粮仓”必将赢来丰收硕果,东北老工业基地必将涅槃重生,东北老大哥的地位必将重新回归,东北振兴指日可待,东北经济誓将再续辉煌!
参考文献:
[1]葛竞天.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革[J].财经问题研究,2005,(01):54-58.
[2]冯春萍.德国鲁尔工业区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3,(02):47-52.
[3]刘颖.德国鲁尔工业区经济的振兴与借鉴[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49-50.
[4]杨丽娜,程宏毅.《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DB/OL].人民网—人民日报,2014-07-11.
(作者单位: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高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