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元竹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媒体在这种情况下也应运而生。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具有传播效率高、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并且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高效的沟通。在这种背景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也能够因新媒体的融入而更加多元化。本文对新媒体给群众文化工作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工作策略,希望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關键词:新媒体 群众文化 影响 措施
人民群众是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主体,而人民群众的行为习惯以及观念都会被社会环境所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群众文化的开展和新媒体融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提升群众文化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群众文化活动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这也是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力的重要方式。因此,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这一名词是建立在传统媒体之上的,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新媒体就是依存于互联网的一种新型信息传播媒介形式。目前,新媒体更应该称其为电子信息化媒体,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智能手机、电脑等元素,向受众传播信息的一种媒体形态。因为互联网的开放性以及便捷性,所以新媒体也能够实现即时的沟通以及交互。目前人们通过智能手机,便能够接收到大量的碎片化信息,这也符合人们目前的生活习惯,满足了人们娱乐、沟通上的诸多需求。所以新媒体目前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高效化是新媒体目前最为重要的特点,而新媒体实现高效化的方式主要是利用互联网的特性,信息的传递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人们通过互联网就能够随时对信息进行反馈、交流,发布信息的一方,就能够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媒体信息进行调整[1]。
二、新媒体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影响
基于新媒体的群众文化工作,不仅是为了提升群众文化工作水平,使群众文化工作更加多元化,也是为了迎合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工作的种种诉求。所以,应该对目前新媒体对群众文化工作的种种影响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保证群众文化工作在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避免新媒体对群众文化工作产生不必要的负面作用[2]。
(一)新媒体带来的积极影响
将新媒体基础应用在群众文化工作中,能够扩大群众文化工作的范围,在面对人民群众这方面能够有更多的活动形式,群众文化活动也能够更为丰富。在这一点上,新媒体的广泛性、便捷性对群众文化工作产生了较强的促进作用,这就能够改变传统的群众文化工作与人民群众的交互方式。线上、线下双线活动开展与交互,是新媒体环境下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内容。所以新媒体技术扩大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外延,在形式、内容上群众文化活动都有所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受众也能因此而扩大,群众文化的传播效率、影响力也能够因此而提升[3]。
(二)新媒体带来的消极影响
但是新媒体技术也对群众文化工作产生了种种冲击,新媒体的传播信息是由图片、视频、音频等等形式组成,通过互联网实现发布者与受众之间的沟通、交流、传递,所以传统的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着“失效”的尴尬情况,群众文化工作也失去了较多的参考依据,群众文化工作人员必须在这种情况下开拓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4]。同时,新媒体技术的便捷性、高效性,能够让人民群众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并且因为互联网的特性,网络上的媒体信息也在不断的增多,这就导致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注意力、关注度有所下降。在高效、便捷的背景下,新媒体能够让人民群众以更高的参与度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活动形式的改变以及群众高涨的热情,都对群众文化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新媒体环境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实际措施
目前新媒体在我国的发展速度令人侧目,群众文化工作和新媒体的融合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所以群众文化活动要以群众的主观需求为主,依托新媒体环境而不断发展,这样才能够让群众文化工作符合目前时代的需求,群众文化工作也能够因此更加丰富多彩。
(一)丰富活动内容
我国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纵观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不难发现含有传统文化元素、通俗元素的文化活动在人民群众中的接受度相对来说也比较高,而新媒体就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效率高等特点,将新媒体与通俗文化、传统文化相结合,也是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的主要形式[5]。从客观的角度上来看,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通常是以传统文化为主旋律,但是人民群众却感觉传统的文化活动内容比较单一,导致人民群众在文化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但是“文化”本身却是多元化的,所以群众文化工作人员要对其有透彻的认识,用新媒体改变的并不是文化内容,而是要利用新媒体丰富文化活动形式以及内容,传统文化以及通俗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主体性是不能改变的。举个例子,群众文化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活动报名以及活动宣传,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的优势,然后应用网络视频、资料,让群众文化活动更加生动、形象[6]。
(二)迎合群众需求
人民群众是群众文化活动中不变的主体,想要让新媒体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首先就需要对人民群众的需求进行分析。新媒体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是一个获取信息、进行沟通的媒介,人民群众通过新媒体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群体,人民群众文化交流的范围也能够更加广泛,所以近几年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逐渐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针对这一点,群众文化工作人员,要利用新媒体对人民群众进行问卷调查,然后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在网络上搜集多方面的文化信息,然后结合文化活动的实际主题,尽可能的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进而提高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注意力,提升人民群众在活动中的参与性[7]。
(三)拓展活动范围
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通常是以社区、单位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区域,所以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难以发展的原因,很大程度就是受到了空间的限制。一方面导致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受到了局限;另一方面也导致群众文化活动的传播范围受到了限制。基于新媒体的群众文化活动,就能够有效打破空间的束缚,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范围也能够因此而扩大,并且结合互联网,群众文化活动也能够随着人民群众的反馈而不断更新。举个例子,群众文化工作人员,可以将某一公共场所作为文化活动开展的固定点,然后通过新媒体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传播,让不同区域的人民群众都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在这一点上,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开展问卷调查,根据人民群众的喜好制定群众文化活动,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四)建立文化品牌
品牌的树立并不局限在产品营销的过程中,品牌也能够让群众文化在传播、开展的过程中更具优势,这也是群众文化的主要发展渠道。基于新媒体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够让不同地区、人群的文化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进行碰撞、交融,不同的文化在其中会产生竞争、协调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群众文化工作人员就可以让群众文化树立起自身的品牌,从而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认识群众文化的内涵。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也能够加深人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印象。
(五)引导社会舆论
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作用既有积极的作用,也存在部分消极的作用,在新媒体发展的初期,网络上存在大量的虚假广告、新闻,其背后是一系列的网络欺诈、电信诈骗等犯罪现象,虽然近几年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但是这也对群众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将新媒体作为传播渠道,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加入正能量元素,向人民群众传播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进而在社会上营造出正面的文化风气。
四、结语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是社会在发展中的自然产物,而群众文化活动则是群众文化最直观的体现,二者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新媒体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文化工作人员要克服新媒体环境下的种种困难,让新媒体对群众文化工作产生促进作用,进而让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贾薇.新媒体对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J].新媒体研究,2018,(10):106-107.
[2]王菲.新媒体环境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探析[J].大众文艺,2018,(11):14-15.
[3]乔玉娟.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对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J].中文信息,2017,(06):266.
[4]周先才让.新媒体时代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新形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27):93-94.
[5]徐飞.论新媒体环境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与组织[J].商品与质量,2018,(15):3.
[5]刘倩绯.新媒体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应用[J].青年时代,2016,(14):56.
[6]曹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新媒体的作用及发挥[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02):249.
[7]張学晖.依托新媒体宣传推介品牌式的群众文化活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03):104-105.
(作者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