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以诗词抒怀盛赞革命元戎

2019-03-29 11:52华小勇
党史文苑 2019年3期
关键词:罗荣桓彭德怀毛泽东

华小勇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毛泽东诗词,有的表达自己的凌云壮志、革命情怀,有的表达对革命战友的称赞,也有寄托对革命战友深深的哀思之情。毛泽东部下千万,其中不乏智比诸葛、勇赛马超之辈,但被毛泽东写进诗词的革命将帅并不多。黄公略、彭德怀、罗荣桓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出现在毛泽东诗词里的革命元勋。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黄公略(1898—1931),湖南省湘乡人,著名红军将领、军事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黄埔军校高级班毕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参加领导平江起义。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副军长、第三军军长。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战役中屡建战功。1931年9月在战斗中负伤牺牲。黄公略与林彪、伍中豪一起被称为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的“三骁将”。

黄公略是毛泽东极其倚重的红军高级将领,红军中就曾有“朱毛彭黄”之称。1930年初,红六军正式组建,黄公略任军长,在赣西南地区领导发动群众,发展革命武装,将分散的游击区连成片,形成大块根据地。不久,红六军改为红三军,黄公略任红三军军长。在此任上,他积极建成主力部队,创建根据地。红六军(红三军)成立的时候,部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黄公略倾注了大量心血来改变部队的不良习气,努力把这支队伍建成一支优秀的主力部队。红六军干部缺乏,他写信给毛泽东和朱德,从红五军、红四军抽调了一批干部充实到红六军,大大提高了红六军干部的素质。又由于他的知人善任、敬贤爱才,干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他还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注重对干部战士进行群众观点和纪律性教育,反对本位主义和地方观念,引导指战员树立消灭新军阀、争取全国独立解放的革命思想,还言传身教,督促师团干部学习文化知识。在黄公略的坚强领导下,红三军的队伍整体素质、思想觉悟、组织纪律性和战斗力都有很大提高。

1930年7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红十二军再次来到赣西南,同红三军会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黄公略所部直接接受毛泽东、朱德的指挥。黄公略在永丰向毛泽东、朱德汇报了自红六军成立以来的情况及赣西南的形势。毛泽东一踏上赣水这边的土地,就感受到赣西南红红火火的革命气氛,甚为欣慰。再加上黄公略的介绍,更是兴奋不已。在赣西南特委的正确领导和黄公略指挥的红六军积极开展游击战争的推动下,这时的赣西南,已是一个红色世界。

普遍建立的各级苏维埃政权,深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对于红六军,赣西南特委书记刘士奇称赞他们是一支“作战能力强”的部队,有很高的政治觉悟。他们不独知道如何作战,并且知道为什么作战。群众拥护红军,积极参战,更不用说。红军所到之处,万人甚至几万人开会欢迎。交通、侦察、运输、向导以至一切军事工作,群众都热情参与。尤其是作战时,自动参战的群众总是成千上万。就连不能参战的老幼妇女,也忙着送茶送饭,服侍伤兵。

面对阳光普照的赣西南,毛泽东激情难抑,诗兴大发,他在马背上哼出了一首壮丽的诗篇: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一九三○年七月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这首词中的“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两句,既大力讴歌了赣西南的红色世界,更是肯定了黄公略在创建革命据地和领导红军的丰功伟绩。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1898—1974),原名得华,湖南湘潭人,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及国防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彭德怀是毛泽东的湘潭同乡,长期与毛泽东共事,深受毛泽东的器重。1928年4月在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低潮时期,彭德怀经段德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22日与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军长兼第十三师师长。1928年底率红五军主力到井冈山,同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会师,所部编为第三十团,任红四军副军长兼第三十团团长,从此开始了与毛泽东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共事。1930年6月红三军团成立,任三军团总指挥和中共前委书记,红三军团也成为红一方面的主力军团之一。长征开始后,彭德怀率部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掩护中央纵队、军委纵队渡过湘江。在1935年1月举行的遵义会议上,拥护毛泽东的主张。会后率红三军团二渡赤水河,神速回师攻占娄山关,并协同红一军团再克遵义城,歼灭大量反扑之敌,取得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的第一个大胜利。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他坚决拥护北上方针,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9月,单独北上的红军第一、第三军团合编为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俄界会议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继续北上,渡过白龙江,在沿江残缺危险的栈道上前进。9月17日,红一军团先头部队奋勇夺占天险腊子口,中央红军顺利翻过岷山,9月18日到達甘南岷县哈达铺。长征途中,红军所过皆偏僻之地,与外界不通邮,连报纸也看不到。到了哈达铺,从报纸上得知陕北有刘志丹率领的红军和苏区根据地,决定继续北上,前往陕北。9月22日,彭德怀和毛泽东率红军从哈达铺出发,26日突破敌人在渭河设置的封锁线,进抵榜罗镇。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开会,正式决定红军前去陕北,以陕北为基地,促进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会后,毛泽东、彭德怀率陕甘支队先行出发,继续北上,攻占通渭城,在敌人尾追下,连续突破西(安)兰(州)大路和会宁、静宁间公路及平凉、固原间公路的封锁线,翻越长征中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进到环县。10月19日,毛泽东随第一纵队首先到达陕北根据地保安县境以战国时代名将吴起命名的吴起镇(今吴旗镇)。随后,彭德怀率第二、第三纵队也进抵该地区,与红二十六军和先期到达的红二十五军会合。至此,中央红军胜利地结束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

彭德怀从第二、第三纵队駐地到吴起镇与毛泽东商议红军行动方针时,忽得报,一路尾随红军之马鸿宾、马鸿逵和东北军的骑兵部队又来进犯。毛泽东说:“我们打退追敌,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这句话成为红军的口号。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红军指战员奋起迎战,10月21日在吴起镇西南山上,将马鸿宾的第三十五师骑兵团打了个措手不及,纷纷溃逃。这时,东北军白凤翔部来犯,其骑兵先头团又被红军打垮,掉头逃命。另外三个团也同时被击溃。红军经过此次战斗,结束了敌人的追剿。

这次成为“割尾巴”的战斗进行得干脆利落,毛泽东很高兴,当即诗赠彭德怀,赞扬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作战精神。毛泽东的赠诗: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一九三五年十月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据彭德怀回忆,当年他看到毛泽东写给他的这首诗后,曾将末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然后将诗送还毛泽东。1947年,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取得沙家店大捷后,毛泽东又将此诗抄赠彭德怀。这首诗今天已被人们广泛传诵,成为不仅是对当年的彭德怀,也是对彭德怀一生的最简洁又最鲜明生动的写照。

吊罗荣桓:“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罗荣桓(1902—1963),湖南省衡山县(今衡东县)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国家和军队卓越领导人。

在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建设史上,铭刻着罗荣桓这个光辉的名字。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是建军的重要起点,从那时起连队有了党代表(后来改称指导员),在这次改编中,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的罗荣桓被任命为特务连党代表,是最早的七个连党代表之一,从此跟随毛泽东在部队中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毛泽东曾说过,三湾改编后,部队只剩下几百人,都是些愿意随毛泽东上井冈山的革命战士,其中就有罗荣桓。在1929年底的古田会议上,罗荣桓以基层政工干部的身份当选为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毛泽东当时评价说:“罗荣桓是个人才,是一位很好的领导干部,对这个同志我们发现晚了。”

此后,罗荣桓先后担任红四军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随中央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罗荣桓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训处主任。翌年末,他率部挺进山东开辟抗日根据地,先后任第一一五师政委、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到达山东后,罗荣桓坚决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制定的正确方针,抗日民主武装力量和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和巩固,使山东的局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45年夏,考虑到罗荣桓伤病交加,中央派人去山东接替他的工作。因日本投降形势突变,罗荣桓随即又强支病体率山东主力部队6万余人进军东北,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政委、东北野战军政委,参加领导了解放东北和后来进军关内解放平津的作战。特别是辽沈战役中,罗荣桓坚决抵制林彪的错误指挥,受到了毛泽东的赞许。

新中国成立之初,罗荣桓被任命为最高检察署检察长,1950年春又出任新中国首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53年,他提议创办政治学院,后兼任院长。由于长期抱病坚持工作,他的健康情况日益恶化,1963年在北京病逝,享年61岁。

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异常悲痛,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回忆,连续几天,他都心情沉重,不愿意写字,也很少讲话,服用大量安眠药后仍睡不着觉,沉浸在对战友的哀悼和回忆之中。毛泽东作诗《吊罗荣桓》给予高度评价。毛泽东的悼诗:

七律·吊罗荣桓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毛泽东一生写了很多诗词,怀念战友和亲人的作品却很少。《吊罗荣桓》这首七律,应该说是目前可见的毛泽东唯一的一首严格意义上的悼诗,也是毛泽东唯一悼念战友的诗。诗中最后一句“国有疑难可问谁”,足以体现毛泽东对罗荣桓的深厚友情和非同一般的器重。

责任编辑 / 陈 洪

猜你喜欢
罗荣桓彭德怀毛泽东
彭德怀甄别伪造信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通城起义:罗荣桓元帅之路第一功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罗荣桓与萧华
彭德怀咬文嚼字
彭德怀的军事秘书谈彭德怀
罗荣桓的军事理论概述
指挥“保卫西安”作战时的彭德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