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松
【摘 要】“石榴青”是流行在广西柳州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调,在归类上属于山歌,歌舞剧《刘三姐》在创作时大量吸收了“石榴青”的音乐元素,本文将在中国传统音乐学的视野中对此进行音乐形态分析。
【关键词】石榴青;歌舞剧;刘三姐;音乐分析
中图分类号:J8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3-0039-01
“石榴青”是广西人民熟知的一首民间曲调,是以四句构成一个段落基本形式,第一句只有“石榴青”三个字为歌头,其旋律在高音区拉开,自由奔放。后三句是七字句,旋律婉转曲折,感情细腻。内容反映了一位参军青年与未婚妻互诉衷肠、倾诉爱情、勉励对方的情景。以下是歌舞剧《刘三姐》中以“石榴青”曲调为基础创作的典型唱段:
《不怕滩险湾又多》:此首F徵调式山歌,八句,单二部曲式。节奏为混合拍,为3/4与2/4拍混合,并稍有游离,速度为中速。旋律婉转起伏,音区主要在小字二组,凸显了山歌“高亢嘹亮”特征。首句共三个小节并带有节拍的交替,音调由小字二组的商音开始上下迂回,歌词极具呐喊性,将人带入了山野的意境中。二句起音同头,后半句跳到商音的基调上,下行四度到了羽音,强调“那”字,后由经过音A到达最后一个稳定音F。后两句变化重复。
第二段第四句的情绪略有变化,节拍全部为2/4节拍,伴随切分性与附点性节奏,旋律变得更加灵动。在“山歌唱破千层浪”一句中,旋律冲到小字二组的F,然后小落差上行四度跳进到羽音,后继续上行到高八度的F。在这简短的一句当中,旋律连续三次冲入上行到高音,势头非同寻常。歌词为“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邊和……”词作者将山歌比做成春江水,预示着三姐将“不畏险滩”而平安地渡过,表示刘三姐以山歌为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武器。这首歌作为整部歌舞剧的第一首歌,因此它的基调成为整个歌舞剧的主题音乐,也是贯穿整个歌舞剧的主导动机。
《什么结子高又高》:此首为F徵调式、节奏2/4和3/4拍、一段式。基本音调来自“石榴青”,采用了一领众和对歌的演唱形式。第一段前有四小节音调,以小字二组的D倚音为角,稳定到商音C,歌词唱“哎”,带有一种呼喊性和象征性。第一句由小字二组的D二度迂回,后下行四度到G羽,再上行三度小跳到宫音,最后回到起初“迂回式”的商音。第二句同头异尾,后半句音区下降,由小字二组商经过宫音落入小字一组的羽,然后再次上行小三度跳进到宫音,再经过G羽到F徵音,其众人齐唱的音调来自于前面的问句,是经过简化了的核心音调。第三句由小字一组的G羽音进入,音调先上后落,落在了起句的G羽;最后一句平行进入,与第三句同头异尾,后半部分节奏紧缩而音调加密,变为两个前十六的节奏型落在宫音。再接着由众人帮唱,音调重复三、四句,最后落在小字一组的F徵音上。第二遍是答句,音调句第一遍的问句完全相同,变化的是在唱词方面,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快速准确地做出了解答。整个一问一答,音乐十分风趣幽默,并且与身边的农事生活挂钩,具有非常强烈的生活气息,也容易引起群众的思考与共鸣,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整个场面宏大,演唱人员众多,气氛比较热烈欢快,体现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
《藤缠树》:此首为F徵调式、2/4拍、一段式,为典型的四句头山歌。基本音调来自于“石榴青”,歌曲借藤缠树来象征爱情,凸显爱情的忠贞与纯洁。第一句由小字二组的D角音开始,下行二度经过商音后回到角音,第二小节再到商音做停留,然后下行五度到F徵音,为逆分的前长后短的节奏型;第三小节首音上行二度到G羽,再上行三度小跳到宫音,在一个大切分的节奏型内完成,第四小节回到了商音。第二句起音与首句相比降低了大二度由C商起头,第一小节与首句手法一样,第二小节由商音下行一个小七度到小字一组的D角,再经过三度小跳级进到G羽,第三小节再上行四度大跳到商音,最后回到了F徵,该句明显大起大落较多,原因是突出其场次“世上哪有树缠藤”,从而来强调第一句的“藤缠树”。第三句的音调整体音域较高,具有转句的性质。其首音拔高八度,经过两次升降最后归在了G羽;最后一句从宫音开始,最后落在徵音上终止。全曲具有一定的抒情性,为表现男女爱情而唱,旋律优美动人。
歌舞剧《刘三姐》在中国民族歌舞剧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也是此后民族歌舞剧创作的最佳蓝本。全剧音乐性与戏剧性并重,唱腔婉转动听,希望通过此篇经典唱段分析文献,能加深人们对歌舞剧《刘三姐》音乐的认识,并引起人们对于传统音乐作品的喜爱。
参考文献:
[1]李林.彩调剧《刘三姐》音乐考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2]黄培.歌舞剧《刘三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2.
[3]黄志豪.论广西本土歌舞剧中民间音乐元素的运用[J].艺术探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