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更好的教育”就是不断回归教育本质的教育,好的教育就是要不断引导师生与美相遇的过程。“美的教育”理念得以实践的关键在于有“美的教师”,学校要强化“美的教师”建设,孕育智慧之美。在“美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在实施美的教育过程中,要构建“美的课程”体系,体现育人之美。开展美的教育,需要努力寻找教育活动自身的审美活动形式,创设“美的课堂”样态,彰显灵动之美。
【关键词】新时代;美的教育;美育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2-0065-03
【作者簡介】黄文武,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09)副主任,高级教师。
“美的教育”,是指能融“真”和“善”为一体的以“美”为灵魂的教育,是教育活动与审美实践融为一体的自身“立美”的教育,是使教育的一切都成为美的活动的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最高境界,是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生的一个美好阶段,使教育真正能在知识传授中带给人美好的精神享受,带领人去为美好的未来生活而努力。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实施“美的教育”呢?
一、强化“美的教师”建设,孕育智慧之美
“美的教育”理念得以实践的关键在于有“美的教师”。师表之美是“美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努力塑造美的讲台形象和人格形象,为此,要求教师将“美的教育”理念牢记于心,时时刻刻以美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作用。
美的教师不仅要有美丽的形象,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专业之美。这就需要学校科学地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格局,努力开拓教师专业成长新路径。要实现和达成教师专业之美,一个可行的路径是实行“一核两线三体四翼”立体、多元、跨学科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一核”即立德树人,强调师德之美。主要通过新教师入职宣誓、全校教职工例会、党员读书学习、教师节等重大节日活动以及党员教师示范岗、巾帼英雄模范岗等形式,在全体教师中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
“两线”即教学和德育两条线,分别对应教研、备课组和年级、班级组。两线并行,意在强调德育和教学融合发展。
“三体”即构建三类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一是新老教师学习实践共同体,主要由年轻教师和老教师结对构成,立足教学实践,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学习共进。二是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以工作10年左右的青年教师为主体,本着分享、研究、反思的原则,在专业培训、课堂观察和课题申报上着力,激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三是名师专业引领共同体,针对中年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不足的现象,充分发挥名特优教师的引领作用,形式上不拘一格,如借助名师工作室、学术沙龙、学科跨界活动、课程开发、课题实施等方面进行借鉴学习,努力让教师专业发展更立体、更多元,真正发挥名师在专业引领方面的积极影响。
“四翼”主要指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大渠道。即紧紧围绕课堂观察、课题研究、课标内化和课程领导四个方面进行,在实践基础上注重理论学习、理念提升,同时在理论的指导下实践,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师专业之美。
为更好地保障教师专业之美的发展与落实,学校要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工作,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原则。从课题、论文、公开课(讲座)、专业竞赛、培养新人等方面对教师专业进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特别强化过程性评价,从师德表现、评教评学、专业引领辐射方面进行定性评价,为建设“美的教师”团体提供保障。
二、构建“美的课程”体系,体现育人之美
在“美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在实施美的教育过程中,以“美的教育”一线贯穿,进一步整合、完善美育课程,建设核心美育课程,并带动其他学科美育特色校本教材的开发,不断巩固美的教育实施,构建“尚美、多样、开放”的阳光美育课程体系。笔者曾工作过的宁海中学就构建了以美育人的美育课程体系,其“美的课程”体系是建立在学校文化传统基础上的,取得了很好的美育成效。
“厚文养正”源于宁海中学的历史和文化源头——“文正书院”。书院以“文正”为名,意谓书院乃个体长学问、学做人的内外兼修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说,“厚文养正”恰是新时期学生核心素养的文化支撑和价值引领。
“厚文”重在厚植文化之根,增强人文底蕴。学校构建人文素养课程,主要通过科学人文大讲堂、校本选修课程以及各类文化修学考察等途径厚实学生人文底蕴,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文化支撑。“养正”重在培育优良的道德品质,突出价值引领。学校构建的德育课程体系,主要是通过主题文化节(艺术节、民俗节、读书节、英语节、体育节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浓浓的文化氛围,继承传统文化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先进文化精髓,传统与现代结合,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近年来,宁海中学从学校文化和环境对师生健康发展的影响出发,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逐步形成心理指导课程,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如果说“厚文”“养正”是“美的教育”两根支柱,那么,“以美立教”则是“美的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学校立足美术特色品牌,对美术班学生开设书画名家进校园、名家名作进校园、外出观展、户外写生等课程,让学生亲近艺术大师,亲近自然山水,提高艺术技法,提升艺术素养。为让美育更好地惠及全体学生,学校将美术班艺术欣赏课程向文化班渗透并形成美育渗透课程。该课程充分挖掘学科中蕴含的“美的因子”,强化美育渗透,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净化心灵、养成品格。目前,学校已形成了辐射全体学生的“金字塔”美育渗透课程体系:金字塔顶端面向美术特长生,开设书画名家指导的美术创新课程;金字塔中端面向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开设美术入门课程;金字塔底端则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美育欣赏课程。
三、创设“美的课堂”样态,彰显灵动之美
开展美的教育,需要努力寻找教育活动自身的审美活动形式,创造合乎美的规律的教育形式,包括从大的课程内容整合、呈现,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上的探索创新,一直到有张有弛的授课节奏,教学语言、板书的美化等等小的细节。教师要集群体智慧、尽己所能挖掘教学中的各种美,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凸显新课改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视,创设民主、合作、探究的灵韵课堂。
创设“美的课堂”主要路径有:一是匡正教学价值,即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价值融知识、能力、品格、方法和思维于一体,最终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强调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是让学生提升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形成的品格和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是各种素养中的“优先选项”。二是提升教学境界,即从学科教学到学科美育。从学科教学到学科美育是提升教学境界的必经之途。传统的学科教学,实质是学科知识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它一味强调教学设计的思路、教学方法的运用、细节处理等技术层面的东西,有的忽视人的精神存在。而学科美育则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超越学科教学的范畴和标准,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努力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审美”。三是平衡课堂生态,即从合作学习到构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上,教师也是“倾听者”,从“导师”转化为“学员”,与学生一同参与学习。教师在参与学习时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寻找学生发言中的突破口和关联点,进而形成知识的交汇,促进知识的升华与螺旋式上升。
总之,新时代对“美的教育”提出了新呼唤。“美的教育”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它的核心是美育,但又是超越美育的。就构成教育内容的要素来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这五大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要素。在这五大教育内容中,美育是从个体审美的需要出发的,是最能为人的心灵愉悦服务的具有精神超越性与普遍性的要素,对其他“四育”具有包含性与渗透性。而美的教育又是超越狭隘的美育的,它像一个五彩的光源向四周发射出能量与信息,并稳稳当当地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扎根,以塑造道德之美、智慧之美、身体之美、劳动之美、技术之美。从这个意义上说,“美的教育”应是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的重要抓手,也是新时代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