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贤 刘京 袁军 陈秀荣 张素钊 王惠仙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中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采用中医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AS、SDS、FMA、GQOIL评分。 结果 干预后两组SAS、SDS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FM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GQOIL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GQOI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风偏瘫患者采用中医护理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中风;偏瘫;中医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 R2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9)02-0145-04
中医护理的基础是中医基本理论,中医重视人体的统一性、完整性,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这一思想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方面。中医护理工作的原则是辨证,根据病情不同制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整体的护理措施[1,2]。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使风、火、痰、瘀痹阻脑脉或者血溢脑脉外。中风后的康复是个漫长的过程,良好的护理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宋灵敏[4]研究显示对脑卒中患者采取中医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本研究将中医护理用于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中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1)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经影像学确诊;(3)神志清,精神正常,无精神病病史。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系统严重功能障碍;(2)合并血液疾病患者;(3)既往有脑部肿瘤;(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导致重度昏迷;(5)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障碍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急性期过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
干预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1)整体护理。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中医整体辨证观,制定有针对性的整体性的护理计划。(2)情志护理。情志护理是通过调节情绪的方法达到机体功能的效果。康复锻炼时播放悦耳舒适的音乐,在音乐背景下随着指导语引导患者进行想象,通过美好的想象消除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3)穴位按摩,每天按摩3次,每次10 min。(4)饮食护理。中医认为“食药同源”,饮食可调节人体平衡,影响脏腑生理、病理等。中医重视食物疗法,脉络阻滞者可选用柑橘、萝卜等,脾胃气虚的患者可选用红枣等。(5)生活起居护理。《内经》认为人要获得健康,必须“顺四时、调阴阳”,即生活起居须与自然变化相适应,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6)运动康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功能锻炼,中医注重规律呼吸、全身肢体运动适量,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1.3 评价方法
干预前与干预后采用SAS[5]评分与SDS[6]评分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焦虑评定量表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计分,频度越高则评分越高,其中15个条目为负性陈述,按1~4顺序评分,其余5项用正性词陈述,按4~1顺序反向计分。20个条目得分总和为粗分,乘以1.25取整数,为标准分。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及以上。抑郁自评量表含20个项目,采用1~4级评分方法,频度越高则评分越高,其中10个条目为负性陈述,按l~4顺序计分,其余10项用正性词陈述,按4~1顺序计分。20个条目总分为粗分,乘以1.25取整数为标准分。抑郁程度: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干预前后采用FMA[7]、GQOIL[8]评分评价患者运动障碍情况、生活质量。FMA分为上肢积分66分,下肢积分34分,满分100分。GQOIL共74个条目,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评定受评者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2。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评分比较
见表3。两组干预后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QOIL评分比较
见表4。两组干预后GQOIL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GQOI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部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护理的一门应用科学。中医护理有两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施护。辨证施护包括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病因辨证。中医护理强调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中医护理工作的精髓是施护,即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不同的病情变化,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护理工作中,整体体现在统一、完整性。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体各部分之间不可分割,互相协调,相互影响。强调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7,8]。中医重视内外环境的统一,中医护理的特点之一是辨证施护[9-19]。辨证是前提与依据,护理是手段与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充分体现了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从整体上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整体的、辨证的、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20,21]。
中医情志护理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认为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人的七种情绪,人的心理活动,中医统称为情志,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应[22,23]。中医认为七情平稳,气血调和,情志异常,伤及脏腑。影响情志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病理因素、个体因素等。恶劣的情绪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机体发生变化,功能及代谢异常,影响脏腑功能。情志护理的目的是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本研究将情志护理用于中风偏瘫患者康复的护理中,以期通过情志护理,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功能康复。情志护理注意要诚挚体贴,全面照顾,因人施护,有的放矢,乐观豁达,怡情养性,避免刺激,稳定情绪。饮食护理也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千金要方》中记载“为医者,必须洞视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令药。”如果临床辨证准确,能做到:药食相须,温寒相医,无味相适,可提高临床效果,加速患者康复[24,25]。反之,如果药食相杵,寒温失当,五味过偏,就可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可导致病情恶化。饮食护理也注重整体观与辨证观。中医饮食四性疗法,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我们将中医饮食护理用于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以调节患者阴阳平衡,达到促进康复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干预组给予中医护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遵循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护,同时注重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后,两组SAS、SDS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GQOIL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GQOI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中医护理在中风偏瘫的康复护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综上所述,中风偏瘫患者采用中医护理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江月贞,黄美珠,林增萍. 中医护理120例老年失眠症患者[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129-130.
[2] 张传美. 中医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4):137-138.
[3] 景洋. 合并睡眠障碍的稳定期慢性心衰患者中医护理的疗效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4):139-140.
[4] 宋灵敏. 浅谈脑卒中患者的中医护理[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2):234-235.
[5] Zung WWK. A rating instrument for anxiety disorders[J]. Psychosomatics,1971,12(6):371-379.
[6] Zung WW. 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65,12:63-70.
[7] Duncan PW,Propst M,Nelson SG. Reliability of the Fugl-Meyer assessment of sensorimotor recovery following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J]. Phys Ther,1983,63(10):1606-1610.
[8] Varni JW,Seid M,Kurtin PS. PedsQL 4.0: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version 4.0 genericcore scales in healthy and patient populations[J].Med Care,2001,39(8):800-812.
[9] 賀荣.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2):85-86.
[10] 张敏.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的实用性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2):212-213.
[11] 甘凤琴. 中医护理干预对产后缺乳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2016,(5):122-125.
[12] 张艳媚,翟妍,李鑫楠. 中医护理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科学,2016,6(5):132-135.
[13] 陈秀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护理干预研究[J]. 西部中医药,2017,(5):124-125.
[14] 白芮,李文娟. 中医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 西部中医药,2016,(5):116-118.
[15] 邹勃. 中医护理干预在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3):112-113.
[16] 黄启莲,张来燕,罗颜. 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J]. 中国医药科学,2016,6(10):108-111.
[17] 孙晶. 冠心病患者施行中医护理对预后的干预作用分析[J]. 当代医学,2016,22(7):124-125.
[18] 沈冬妹. 中医护理在痔疮手术后便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0):84-85.
[19] 卢璇,苏柳平,曾国娣,等.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护理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7,15(17):97-101.
[20] 王会芳,刘晓春,尹艳君,等.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后便秘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临床效果评价研究[J]. 四川中医,2016,34(8):218-220.
[21] 温敏. 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中风(脑出血急性期)病人的效果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5,7(28):136-137.
[22] 龚礼敏,张雅丽,蔡珏. 中医护理方案在中风(脑梗死康复期)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5,13(7):601-602.
[23] 李秀. 中医护理方案在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的应用总结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7,9(5):82-84.
[24] 卢春玲,刘蕾,梁艳,等.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12):95-96.
[25] 牛瑞林. 急性中风患者肢体偏瘫康复的优质中医护理体会[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4):507-509.
(收稿日期:2018-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