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性交汇,正在重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国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不懈努力,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制造强国战略提出了五大工程,目前,五大工程已全面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
·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
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到目前为止,10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已经建成运行。
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主要面向印刷显示器件与材料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目标,建设印刷与柔性显示技术集成和研发公共开放平台,打造印刷显示产业生态聚集圈。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致力于汇聚行业优势创新资源,共建信息光电子产业创新平台,聚焦新一代网络、数据中心光互联、5G等信息光电子应用领域,在高端材料生长、核心芯片工艺、先进封装集成等方面突破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瓶颈。
·智能制造工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和《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等文件,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推进智能制造工程、试点示范和标准体系建设,遴选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建成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探索形成一批比较成熟、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突破一批急需关键技术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培育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 10 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截至 2018 年 7 月,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了 67.4% 和 48.4%,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
万向钱潮智慧工厂智能系统可实现产品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只需向电脑输入指令,便可智能追溯每个单品的生产信息。引入智能技术,包括万向在内的诸多品牌实现了升级。
·工业强基工程
统筹推进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发展,组织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支持优势企业实施工业强基示范项目。按照市场化原则,鼓励相关企业实施了“一揽子”突破项目建设,引导中介机构开展了IGBT器件等10个“一条龙”应用计划,推动形成产用一体的新型组织生态。完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组织实施了40余项产业技术基础平台类项目建设,55家机构参与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绿色制造工程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 年)》《工业节能管理办法》陆续发布实施,组织开展绿色制造专项技术改造,建设产业化示范,支持重大绿色制造项目,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大力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2012~2017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 32.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 30.9%。
我国最大的铜工业生产基地——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熔炼车间用顽石替代钢球磨矿,用回水替代清水,用天然气替代燃煤、重油,采用先进熔炼设备,明显降低了排放指标标准。
·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颈,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
·聚焦重点领域
我国选择了10个制造业重点领域在技术上、产业化上寻求突破,10个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国家将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大力推动这10大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和发展。
我国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
我国将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载器,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
我国将加快大型飞机研制,适时启动宽体客机研制,鼓励国际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推进干支线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开发先进机载设备及系统,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我国将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截至2018年7月12日21时,采用“和睦系统”的中广核集团阳江核电站5号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示范运行,机组运行状态稳定,具备商业运行条件。图为中广核阳江核电站5号机组“和睦系统”主控室。
我国将推动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进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电机组、核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水平。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发展。
我国将重点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
我国将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与美国分子影像科研团队“探索者”联盟合作研发的“史上最强PET-CT”——世界首台全景动态扫描PET-CT——uExplorer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