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街道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复杂工作。一条优秀街道的塑造,需要城市规划、交通设计、道路工程设计、沿街建筑设计及相关空间与设施的使用管理等环节的通力合作[1]。编制街道设计导则对统筹其中各个要素与环节具有重要意义。街道是城市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城市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公共活动场所,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在新形势下,加强街道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城市道路主要关注系统性的交通功能,对以服务街区为主的慢行交通以及沿街功能和活动关注不足。为此,必须对既有的建设模式进行转型与创新,实现从道路到街道的转变。
(一)导则的来源与意义。伦敦在工业革命时期作为世界第一大城市,也曾面临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高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起,英国交通政策变成了整合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2]。1994年,由环境部和交通部联合出版的《规划政策指引13:交通》,旨在减少对私人小汽车的依赖,鼓励对环境影响小的替代出行方式。2003年,拥挤费开始在伦敦市中心实施,并在缓解交通拥堵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2004年,受伦敦规划局委托,扬·盖尔提出将伦敦塑造成一座适宜步行的世界级城市的概念,包括《伦敦街道设计导则》在内的一系列策略由此出台。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生活街区”,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街道在城市转型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逐渐受到重视。
(二)导则的要素。引导要素是指导则的空间引导对象。多数街道设计导则比较全面,将道路与两侧界面构成的U型空间及空间内的各项设施都纳入了引导范畴[3]。但也有一些导则以部分对象为重心,如《德国自行车与步行设计导则》是以步行空间和骑行设施的引导为主;《纽约街道设计导则》是以路内空间的引导为主;同样是纽约市发布的《创造更安全的街道》,则重点关注主要道路设施的安全性。上海市的街道设计导则将要素分为四类:交通功能设施、歩行与活动空间、附属功能设施、沿街建筑界面。
(三)导则的引导方式。导则的主题内容与导则的引导方式息息相关。在现有街道设计导则中,有两种主要引导方式:一种是提出条线上的设计要求,形成条文,条文可以按照引导要素来归类,也可以按照目标导向来归类;另一种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建立街道的方法体系,即如何评价、设计、管理不同类型的街道。《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综合了两种引导方式[4]。其一,以安全、绿色、活力、智慧为4大导向提出具体设计要求,按照“导向—目标—导引—措施”4个层次展开,导向之下形成若干目标,目标之下提出若干导引,再辅以措施及案例进行说明。第二,明确了街道设计的基本原则,及不同交通参与者的行为特征与需求,针对各类街道的活动特点形成差异化设计建议,提出道路断面、街道平面及交叉口的推荐设计。
(四)导则的实施策略。第一,规划领引。完善系统专项规划,坚持道路集约用地标准,加强街道空间一体化管控。第二,开放包容。做到部门协同,公众参与和动态更新。第三,弹性实施。包括弹性目标管控,街道的阶段性改造,街道使用的分时段管理和划定机动车通行限速区。第四,保障机制。涵盖了首先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协商机制,资金保障,完善标准,最后文明创建,发挥相关公益组织的作用,鼓励社区联合公益组织开展街道活动,宣传文明理念。
(一)导则的内容概要与原则。导则是为伦敦的街道设计从业者准备的工具手册,以指导伦敦市各行政区街道设计开发的基本原则和材料选取[4],协调伦敦580km道路网络的升级改造与管理。首要使命是为伦敦市民提供更好的街道,使居民对街道的认知由其交通功能转变为街道空间本身,设计性强的街道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舒适的步行和自行车空间,也可以增强行人对城市的体验,享受城市的环境与氛围。其原则维护伦敦市作为世界级一流城市的地位,街道设计必须沿用优质的工匠技艺。原则如下:可持续的设计;b.项目的全局性;c.一致性和清晰性;d.整合与协调性;e.需求导向性;f.以人为本;g.减少犯罪、维护秩序;h.功能性和安全性;i.反映地方特色的易识别性;j.包容性与平等性;k.材料维护与耐久性。
(二)导则的特点。第一,规范设计流程:明确职责、循序渐进。搭建了多样化的团队,它的作用在于确保街道设计项目的道路安全性、公交优先性以及步行和自行车可达性等一系列指标的实现,由于其掌握预算,因此有更大的权利指导项目,并且构建了设计流程框架。第二,材料面板:以统一形式、简洁耐用为原则。包括统一协调道路设施色彩和简化街道设施,鼓励功能整合。第三,街道设计:特色中寻求一致。包括分类指引和分段控制。第四,技术分类指引:精细化街道设计。包括保障路权和交通稳静化。
(三)导则的引导作用。街道成为了公共空间的设计要旨,在绝大多数基于空间和街道交错的项目中,伦敦交通局着重强调建设足够宽的人行道和十字形交叉口来减少交通干扰[5]。伦敦交通局通过《导则》为很多街道设计项目创造了更有活力的街道环境,也使周边零售业和地产更具价值。伦敦交通局还创建了“城市空间价值提升方法工具箱”,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确立金融投资效益的目标。其作用还在于营造共享路面,改善过街设施。伦敦交通局已经参与了一些有关共享空间的街道设计项目:以自然的一体化路面整体铺装代替设置在道路与人行道之间的路缘石,使街道的边界模糊化,同时也清除街道障碍,有些道路甚至移除了交通信号灯的使用。
街道是城市生活的容器,人的生活赋予了街道生命,千姿百态的街道景观能引发置身其中的人产生联想,重拾记忆。街道的性格便是传递给人们的感觉,街道设计导则预示着人们对街道的观念已经从交通导向逐渐向生活导向转变,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绿色交通、以人为本等基本原则,城市街道将会被激发出更多的可能性,以适应各种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