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国际比较与实现路径

2019-03-28 20:15:34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分配群体职业

(郑州大学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突出表现特征为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及“中等收入群体不足”。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到2035年实现“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如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界定

我国对中等收入群体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沿用西方关于中产阶级的研究成果,但又有所不同。西方的“中产阶级”是一个涉及阶级性质的概念,对其研究涵盖收入、财产水平、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价值观念等多方面。而我国经济学家对“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仅根据收入在社会中处的位置进行划分,并不涉及职业或者意识形态的划分。

关于对收入水平的界定,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解。国家课题组(2005)将中等收入群体定义为家庭年收入6万-50万元之间的群体,其他学者将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标准定义为9万元~10万元、3.5元~12万元等区间不等(顾纪瑞,2005;李强,2017)。李培林(2015)认为,中等收入水平群体是中等收入群体,并以城市登记人口的平均收入为参照标准,认为在平均线以上2.5倍范围的人为中等收入群体(李培林,2007),唐新林、陈文(2003)陈载轲(2016)等有相似的界定标准,不以某个特定数值来划分中等收入群体。

测度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是一个难题,由于概念上不统一,对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估计上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本文认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目前超过4亿人口,从绝对数量上看规模很大,但是我国有近14亿人口,中等收入人口比例约为29%,比例仍然比较小。发达国家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50%以上,我国与之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国际经验

(一)欧美发达国家

在美国和其他经合组织国家,政府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注重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尤其是再分配,更加注重对劳动者收入的调节。2009年,由于收入低等原因,美国政府对约47%的家庭免征联邦个人所得税。此外,美国奥巴马政府还推出通过增加富人税收对95%的工薪阶层减税等新税政策来调节美国的贫富差距。瑞典将个人所得税划分为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并以不同税率计算。据统计,2008年瑞典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50.1%,其中劳动收入占税收收入的80%以上,为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最高水平(OECD,2008)。

其次,政府转移支付和加强社会保障也是发达国家控制收入差距的举措之一。据有关统计,OECD国家公共社会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平均高达22%。结合政府的转移支付手段,经合组织国家还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来保护居民的正常生活水平。

(一)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

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实施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该计划在七年内使国民收入翻了一番,并在劳动市场上实现了充分就业,日本的各阶层贫富差距缩小,城乡差距基本消除。与日本相似,韩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也是由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20世纪60年代,韩国政府实施了“新社区运动”,政府将大约一半的投资用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卫生等方面,农村环境得到改善,城乡差距显著缩小。到1992年,韩国中产阶级在全社会中的比重高达75.2%。

除去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产业结构升级也是实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一种方式。战后日本实现了出口立国到技术立国再到文化立国的辉煌转变,使得日本的工业发展模式、经济结构以及产业布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本在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的同时,建立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结构,并且确立了以文化创意为导向的服务业的发展地位。

在新家坡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加坡政府确立了“职业教育配合经济”的发展理念和“政校企行协同治理”的体制机制,通过“人才”战略,建立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教育发展模式,为中等收入群体的增长提供了根本上的源头支持,成功应对了“中等收入陷阱”。

三、新时代下我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实现路径

(一)产业结构高级化

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要对第一、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进行劳动技能教育与培训,使其能转移到第三产业中服务业工作;要利用新技术升级改造物流、运输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提高行业整体技术含量;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文化教育、医疗等生活性服务行业。实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基数的目标,要以就业的“供给侧”为着力点,为中高端人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的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二)分配注重公平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要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并重原则,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再分配中要贯彻“提低、扩中、控高”的主线,完善税收调节机制,合理调整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规范灰色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二要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人民提供稳定发展的机遇。合理安排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特别是要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持续扩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较成熟,新加坡的职业教育理念是在中等收入陷阱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典型例子,而我国在此方面还相对比较薄弱。培养中国就业市场的潜在中等收入群体,要在各级政府教育经费预算中增加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的比例,促进教育政策、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的联动,完善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标准,培育和壮大蓝领中等收入群体。

猜你喜欢
分配群体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