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旅游地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研究
——以丽水市沙溪村为例

2019-03-28 15:04:47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2期
关键词:畲族变迁民族

(1.北京美餐巧达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2.丽水学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沙溪村位于国家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东西岩风景区的入口处,共有185户450人,其中95%为畲族人口。依托东西岩景区和畲族文化村落优势,沙溪村致力于发展旅游业,是浙江省旅游特色村和浙江省农家乐特色村。

一、旅游业对沙溪村民族文化变迁的影响

(一)生产方式改变

1.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发展迅猛,第一产业逐渐势弱。沙溪村长期以来都是“靠山吃山”,农业产值占经济总结构比重较大。自发展旅游以来,产业结构调整明显,旅游创造的就业和收入的经济比重逐渐高于农业生产。

2.工作方式——传统劳动方式与现代劳动方式并存。旅游业开发以来,沙溪村畲民们虽然没有完全舍弃传统的农业劳作,但畲民们开始自发组织服务于旅游业的团队,包括歌舞表演、婚嫁表演、贩卖商品、经营农家乐餐饮住宿等,改变了传统“面朝黄土背靠天”的劳动方式。

3.生产工具——传统农作工具被赋予新含义。新中国成立前,沙溪村的农业劳作工具很简陋,木质工具多,铁器工具少。旅游业发展后,这些生产工具除了日常劳作使用之外,也被用作展示畲族文化特色的承载物,逐渐被赋予了一层文化价值。

(二)生活方式改变

1.服饰——工具意义增强而生活作用弱化。畲族的民族服饰文化历史悠久,畲族男性一般的着装打扮是上身穿着大襟短衣、麻衣圆领,下身着长裤。畲族女性的传统服饰以“凤凰装”最有特色,象征着万事如意。此外彩带是畲族民间最有民族特色的一种工艺品,畲族妇女喜欢将畲族彩带束在腰间,或者将彩带镶嵌在领边袖口。畲族婚嫁时的礼服是青色长衫,祭祖时则穿红色长衫。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尤其是旅游业的开展,畲民们对现代流行服装日趋喜爱。据调查走访,仅有10%的畲民表示日常会穿民族服装,且以老人为主。如今,沙溪村畲民的传统民族服装更多地是应用在旅游表演当中。畲族服装成为展现畲族传统文化的“工具”,作为日常穿衣打扮的“生活意义”则趋向弱化。

2.饮食——传统食品的新改良和新食品的引进。畲族自称“山哈”,解放前长期过着依山而种的山地农业生活,虽然也种植一些水稻,但收获的粮食大部分都要交给地主大户,所以一年四季他们的主食是以番薯、玉米等杂粮为主。发展旅游后,畲族的传统菜肴被发扬光大,创新改良了畲族腊肉、畲族乌米饭、畲族豆腐酿等等特色菜,同时汉族的新食品也进入了畲族村庄。

3.建筑——现代建筑融有民族特色文化。在进入东西岩景区的道路上,可以看到沙溪村两边新建楼房林立。开发旅游以来,沙溪村畲民居住的老房子逐渐被拆掉,防水坚固的现代楼房成为大家的首选。但是大部分楼房外立面上依然保有着非常精巧的畲族特有的条纹跟符号,这些特殊的条纹符号来自于畲族彩带中的纹饰。建筑内部装饰上多用古色古香的木质材质,整个畲族村落仍有其鲜明的民族建筑特色,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变化明显。

4.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沙溪村发展旅游之前的交通条件非常恶劣,影响畲民的出行与生活。通景公路修建完成后,一方面方便了畲民出行,另一方面也给当地带来了更多的旅游客源。这些年来,沙溪村的无线网络通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村里电话机早已普及,拥有手机的人也很多,家里基本都配有电脑,而且几乎都连接了互联网。网络通讯的发展加强了沙溪村同外界人的交流,农家乐、民宿的老板也通过微信、网络等接受线上咨询和预订。交通和通讯的快速发展也增进了畲民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平时不能见面也可以通过电话或微信联系。

5.语言——畲族语言缺少继承人。畲族语言与汉语、客家话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长久以来,由于没有文字,畲族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只能通过畲语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由于畲汉长期通婚、混居现象明显,汉化严重,畲族语言面临失传的危险。伴随着旅游的发展,畲族的语言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多元化,除老年人之外,多数村民都会说普通话,但是畲族的小孩子许多已不会说畲语,没有文字的畲族语言的传承面临极大的挑战。

(三)民族认同及价值观变迁

1.民族认同——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对于畲民来说,长期偏居一隅,贫穷、落后和少数民族的身份,让很多人心理上感觉不自信。旅游的开展让畲族居民有了更多与外界互动的机会,他们慢慢发现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身份所具有的价值,从而对自身赋予了新的定位。在调查中,当问及当地畲民“你觉得作为一个畲族人,感觉如何”时,90%的畲民表示感到自豪。这表明,开展民族旅游之后,畲族人民民族意识有所增强,民族认同感得到提升。此外,对于民族服饰的认同感是否强烈是判断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方面。在问及“当穿着民族服装,自我感觉如何时”,79%的畲民仍然觉得穿着民族服装感觉“很自豪,觉得很漂亮”,仅3%的人觉得“不好看,觉得丑”。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民族服饰虽然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当地畲民内心依然对本民族服饰拥有较高的认同感,觉得畲族服饰穿在身上是“美的,漂亮的”,穿上的感觉是“自豪的”。

2.价值观——传统优良价值观的发扬与消极价值观的冲击。畲族人民具有勤劳质朴、团结友善、尊老护幼、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优良的民族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如今依然是影响他们为人处事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旅游的发展,对外交流的扩大,一些消极的价值取向也慢慢对畲族地区传统的价值观产生冲击。沙溪村旅游市场形成以来,也开始出现了诸如自私重利、邻里争抢客源产生纠纷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畲村的乡风文明造成不良影响。

二、沙溪村民族文化在旅游背景下变迁的特点

(一)表现形式特点:创新的过程中存在复兴

沙溪村在发展民族旅游后,传统民族文化呈现“创新”与“复兴”共存的趋势。“创新”,是指原生态民族文化随着旅游的发展得到挖掘、动态发展。例如沙溪村从原先仅从事农业生产到创建了农家乐,从最初的设施简陋,仅提供餐饮服务到如今农家乐纷纷提质升级,在提供餐饮服务的同时还提供住宿,不断创新畲家新菜、新民居,并且住宿的装饰风格体现出畲族特有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情,实现了一步一步的创新飞跃。“复兴”则指一些濒临失传的民族文化,由于发展民族旅游的原因获得“新生”。例如,那些早已被人们搁置在角落的畲族服装和生产生活用品和工具,在旅游中又被重新拾起,成为向外来旅客亮出民族身份和文化的最佳“标志”。畲民们对畲族传统的婚嫁表演和其他民族歌舞表演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 发展改良,用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使游客对畲族文化进一步的了解。从这些“创新”和“复兴”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面对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它们会做出相应的变化来适应。

(二)发展过程特点:“解体”与“建构”共生

新文化的产生总是伴随着新型文化要素的出现以及旧文化中落后部分的消散,旅游的发展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加速。沙溪村传统的民族习俗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其传统意义也发生了变化,甚至具有了新的含义。例如:传统的畲族歌舞表演一般是在“三月三”这样重大的民族节日才会进行表演,但是当地发展旅游后,为了吸引游客来此旅游,同时为了展现民族特色,村民会在游客面前天天表演畲族歌舞,这样的做法让原本具有神圣性和宗教含义的民族活动变成了商业表演,民族习俗的传统意义在旅游的过程中被解体。文化的解体带来新型文化的建体,例如畲族特色工艺品——畲族彩带,以前是畲族人民自产自用的一种手工艺品,品种和花色很单一。发展旅游后,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畲族彩带也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增加了不少花样、色彩、图案等。可见,发展旅游会造成传统文化的“解体”,也会带来新文化的“建体”,民族文化就是这样发生着变迁。

(三)发展顺序特点:物质文化变迁后于精神文化变迁

对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变迁而言,一开始首先发生变化的往往是思想或精神方面,这就是所谓的“观念先行”,想产生要改变自身的欲望,才会去制定行动的方案。国内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普遍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和本地的汉族地区,他们的变化也是在意识到自身与外部世界存在差距的前提下,开始寻求发展改变。沙溪村在发展旅游之前是一个很落后的少数民族村落,交通通讯都很差。发展旅游后,与外部世界接触增多,他们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家乡跟发达地区相差甚远,由此迫切产生想要改变的思想和意识,于是纷纷参与到旅游业中去。致力于发展旅游业的沙溪村,其文化变迁的顺序特点也是物质文化变迁后于精神文化变迁。

三、促进沙溪村民族文化良性变迁的建议

(一)政府主导,畲民参与,提高畲族人民继承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目前,畲民对于本民族文化了解的渠道较为单一,大部分畲民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来自父辈们的言传身教。政府应该加大对民族文化建设的投入,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和谐发展观来指导畲族民族文化变迁发展。如建造相关民族文化馆、博物馆,举办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动、传统畲族体育比赛,开办民族学校或设置畲语等民族文化课程等等,营造出浓烈的民族文化氛围,一方面可以让畲民多渠道的学习认知到畲族自身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旅游。

引导和组织畲民全方位参与到旅游中,如参加舞蹈表演队、畲歌对唱队、当地景区讲解员、特色畲家乐以及特色民宿的服务人员等等,当地畲民参与到旅游业中越多,受益越多,支持就越多,也可以更好地帮助畲民们深刻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从而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和激发自觉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自觉性。

(二)构建完善的民族旅游产品体系,全方位构筑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

沙溪村是一个原汁原味的畲族村落,拥有畲族传统的民族文化,这种民族特色文化对外来游客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沙溪村要以畲族文化为核心竞争力,与东西岩风景区联动,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主打“畲乡牌”,构建包括畲族特色农家乐民宿、特色餐饮、彩带手工艺品、畲族体育、歌舞、婚嫁表演等文化体验等在内的产品体系。大力挖掘民族文化,开展的旅游项目要突出畲族的特色风情,保留当地民俗的原汁原味。比如畲家乐,除了要突出乌米饭、猪头肉等民族特色菜肴,同样要重视整个用餐过程的游客体验,可以让畲民穿上畲装提供服务。对彩带等手工艺品、畲族服饰以及特色的旅游商品分门别类进行包装设计,并加强市场营销。建造大型的民族表演场地,设计精良的畲族文化节目等项目,在沙溪村全方位地营造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通过一系列活化的产品系列更好地传承发扬畲族优秀文化。

总而言之,沙溪村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应选择适合自身的旅游发展模式,突出民族特色,打造出民族旅游品牌,引导和实现民族文化良性变迁,实现少数民族旅游村落经济、社会、文化效益的共赢。

猜你喜欢
畲族变迁民族
我们的民族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畲族三月三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畲族民歌
心声歌刊(2018年2期)2018-05-25 03:05:23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清潩河的变迁
人大建设(2017年6期)2017-09-26 11: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