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以忠县为例

2019-03-28 15:04:47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2期
关键词:忠县畜牧业畜牧

(中共忠县县委党校 重庆 404300)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未来中国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从现在到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是农村产业振兴,畜牧业作为我国从古至今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形式之一,是农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忠县农业资源优良,畜禽品种资源富集,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生态特色突出,具有发展现代高效畜牧业的独特优势,如何推进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忠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着力点。

一、畜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畜牧业的现代化高效发展是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正确分析我国畜牧业发展形势,准确把握主要矛盾和困难问题,因势利导,科学施策,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畜产品需求,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畜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产业

我国畜牧养殖业历史悠久,优势明显,早在奴隶社会人们就开始驯养家禽家畜,并随着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不断实现品种的多样化、养殖的规模化和社会的效益化。不论是原始部落、游牧民族还是新时代大农村,我国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畜牧养殖,畜牧业产出的家禽家畜,不仅可以用于生活所需,也是不可替代的生产工具,更是市场交易获得财富的一种方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三农”建设的一项基础性产业。

(二)畜牧业是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

我国畜牧业呈现出品类多、规模大、链条长等特点,形成了得天独厚的畜牧资源优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畜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不仅可以增收致富带动经济,同时也可刺激和推动种植业发展,更是乡村振兴的最明显的发展短板和最大的发展空间,畜牧业的支柱性产业地位日益突显。

(三)畜牧业是乡村振兴的循环产业

结合新时代新要求新技术,合理布局、统筹规划、科学畜养、综合利用,加强畜牧养殖“培育—繁殖—培育”的内生循环和实行一体式、零排放、产业化的外部循环,消除畜禽排泄物的污染和浪费,利用好畜禽养殖废弃物,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土地化肥使用,且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二、忠县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忠县作为集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三峡地区农业人口大县,地理特征明显,自然条件良好,区域人口众多,区位优势突出,为畜牧产业发展壮大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近年来,忠县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畜牧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狠抓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产业化思维谋划畜牧业、以信息化手段武装畜牧业、以标准化规范发展畜牧业、以生态化理念定位畜牧业,使畜牧产业迈上一个发展的新台阶。

(一)畜牧业经营方式明显转变

经过多年实践,畜牧产业发展方式得到了科学发展。一是经营方式上,畜牧内部结构基本已由原来的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得以从单纯的猪、鸡型逐步向猪、草食牲畜、特色畜禽方向优化;二是经营体系上,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家庭农场、合作社、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得到积极发展;三是产业链建设上,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产业化发展模式,延伸了畜牧产业链条;四是金融服务组织发展上,以农业小规模贷款、银行低息贷款为代表的金融服务组织不断涌现。

(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快速发展

以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示范场建设为突破口,区域内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实现圈舍建设、良种推广、饲养管理技术、防疫用药规程、环境控制标准的统一,积极推广标准化畜禽养殖、畜禽良种繁育、冻精冷配、动物疫病防控等技术等,规模化养殖效应凸显。

(三)畜牧生产能力明显增长

准确定位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在产业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项目设计等方面凸显战略性结构性调整。严格按照“稳量提质生猪,大力发展草食牲畜,做大盘强禽兔蜂”的畜牧产业发展思路,因势利导发展畜禽适度规模经营,完善畜牧产业链,开发优势畜禽生产,发展新型经营主体。2018年,全县畜牧业收益占以种养业为主的家庭收入的比重的一半左右,畜牧业已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忠县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忠县在畜牧业发展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保、质量安全、效益凸显”的思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环节,有效促进了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绿色畜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一)畜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从外部结构来看,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产业结构方面,畜牧产业结构仍然是猪鸡二元结构,草食牲畜发展较慢,仍停留在传统的耗粮型畜牧业经济结构模式;牧业产值方面,生猪比重占比过高,家禽类约占六分之一,而营养价值最高的草食牲畜占比过低;品种结构方面,畜禽品种质量参差不齐,多以本地品种为主,杂交品种为辅,纯育优良品种几乎没有。

(二)优质规模畜牧业发展较慢

全县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高,因受传统养殖、市场及资金等因素影响,与全市先进水平比,还有一定差距。部分养殖场(户)养殖规模小、设施设备差、养殖技术落后、养殖效益差,急需引导发展适度规模、配套完善的设施设备、提高养殖技术和养殖效益,以不断提高全县畜禽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

(三)产业发展投入力度不够

一是畜牧业发展扶持资金偏少,特别是草食牲畜发展方面,近几年基本上没有项目和资金支持发展,导致相关养殖积极性不高。二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不足,特别是防疫副反应补偿经费严重不足,以致个别养殖户不愿自觉接受动物免疫。三是畜产品安全监管和疫病监测经费投入均不足,质量检测手段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需要。

(四)畜禽养殖产业链条短

目前,忠县没有大型的饲料加工厂,养殖场(户)所需饲料及原料主要靠从外地购入,增加了养殖成本;且没有畜产品精深加工厂,养殖场(户)以出售初级畜产品为主,养殖附加值不高。

(五)抗御风险能力不强

忠县畜牧业在当前市场多变、疫病频发的环境下,抗御风险能力仍然较弱。一是市场风险方面,由于县内相关畜牧产业规模较小,产业体系不够健全,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没有完全形成,养殖企业在市场上无太多话语权;二是疫病风险方面,存在畜产品安全监管投入不足、质量检测手段落后、快速检测设备配置不足等问题;三是金融风险方面,畜禽养殖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手续繁杂、资金贷款周期相对较短、利率相对较高,在面对市场价格波动时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偿还贷款困难,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

四、推动忠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忠县作为重庆唯一一个全国首批18个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示范县,加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关键,在认真贯彻执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背景下,如何做大做强做优畜牧产业的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一)重畜牧产业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做好“生猪”这篇保供文章。围绕县委、县政府“一兴四美·七彩大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在优势地区合理规划生猪良种繁殖场布局,健全良繁体系,提高良种自给能力;在全县范围内高质量建设标准化家庭农场,将生猪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全面融合。二是新型经营主体促进畜牧发展百花齐放。结合我县柑橘、笋竹、蔬菜等产业发展,重点推进生猪、草食牲畜两大支柱,做亮家禽和蜂;坚持以家庭农场、养殖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基本要素,实现“产业兴、乡村美”。

(二)重养殖污染防治保障美丽乡村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市级对畜禽污染防治工作的部署要求,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研究出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标准,制定不同畜种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指导性意见;积极争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用地、畜禽规模养殖场环评等优惠政策;规划引领合理布局畜禽养殖,推进“畜沼果、畜沼菜”等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开展粪污治理不达标养殖场整治,推动形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可持续运行机制,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好,为美丽乡村打造优美环境。

(三)重畜牧兽医科技支撑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全县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扎实开展县域内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安全事件。二是多种形式开展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畜牧兽医科技队伍整体素质;加大畜禽养殖从业者、饲料生产企业、屠宰商贩的专业知识和法规培训,保障畜禽生产全环节的质量安全到位。

(四)重政策招商落实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积极向上争取畜牧产业类财政资金投入,同时大力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形成发展合力,在畜牧发展、畜禽养殖污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环节中制定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现代畜牧的同步推进起重要的政策资金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忠县畜牧业畜牧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当代党员(2022年9期)2022-05-20 16:24:34
映像畜牧业
中国畜牧业(2022年4期)2022-04-02 13:21:22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重庆忠县 人才培育助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猪业科学(2021年6期)2021-08-12 06:42:42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07-28 07:08:22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家禽科学(2018年10期)2018-10-16 09:30:52
基于忠县农户调查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需求分析